第二十二届俄罗斯实验室设备与生化试剂博览会参展有感 第三回 打铁还要自身硬,出海勇闯恒心定 创新产品是海外市场竞争永恒筹码,战略坚定是扬帆世界的方向舵! 以上笔者总结的出海经验也好,工具也好,都是一种对于出海策略与方法在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但是真正要决定出海是否可能成功以及能否走得更长远的关键因素是“产品的创新性”。所以这最后一回,我们就来说说关于产品创新的问题。这个内容无论对于内销产品以及外销产品都是适用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产品创新不完全是“发明创造”,更多的产业创新是“整合优化”。通常情况下,除去完全创新的产品,主要还有四个方向思考创新来源,笔者称之为“创新五源泉” 全新产品:在生物产业领域这样的创新产品往往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但对于市场具有独占性、高定价权以及构建行业壁垒的全面优势。比如全新的药物靶点开发; 学习他人:就是生物产业界的“Me too”概念,学习市场上的优秀产品,在市场上称为“跟随战略”,比如进口产品的国产替代; 产品延伸:可以从增量与巨变两个维度考虑产品线延长,比如现有产品的不同规格包装或者现有产品的下游产品开发。 旧品新客:拓展现有产品的不同行业的用户,比如分子直扩试剂可以从组织领域扩展到细胞领域; 全新市场:找到全新的应用场景,将产品投入到还没有被开发的市场领域,比如家庭自测市场; 以上的创新思路来源,可以是对于已有创新产品的归纳与总结,用于厘清开发思路;也可以是在创新产品设计之初的方向指引。 回归理性而言,除去紧急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对于规模化生产需求急剧增加的特殊情况,我们的生物产业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还是有明显短板与欠缺的。我们目前的出口产品优势大多在于规模效应带来的低成本、急交付。从本次俄罗斯展会可以看出,多数展出产品还是低端通用设备、低值易耗材料、常规实验室用生化试剂等为主。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只能满足没有规模制造能力的国家地区,但是对于高端设备、原材料、试剂的需求,我们的话语权与创新力是明显不足的。 所以我们在高感扬帆出海的同时,首要因素还是自身有过硬的产品与专业的团队,不仅团队还有国际化视野,同时还要在充分接触海外市场之后进行创新产品开发,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与创新性。 同样举笔者亲身经历的例子,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分子生物学核心酶原料的特别是高端酶原料都是由海外头部企业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优势,我们国内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呼吁解决“卡脖子”问题,推进“国产替代”进程。但是当国际市场有明确产品需求并且提出较高的质量标准时,我们才发现,我们的产品品质在一些技术指标上存在很多差距。而这些技术指标,在国内使用的产品上完全没有这样的要求。这个时候,我们还才发现,我们说的“国产替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我们通过不懈努力,达到了国际市场最高技术标准,真正实现了“扬帆出海”的目标,其中的艰辛与坎坷,也是足以记录在公司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还是那句老话: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应对国际市场需求的强大能力,我们“跟风式”的出海,将对公司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在充分评估之后,有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能力与坚定出海打持久战的决心之后,剩下的事情就只是团队建设问题了。 关于坚定出海持续投入的案例,在之前的篇章中已经提到过了。出海的决策一定是公司战略决策者的共识,同时要让执行者明确行动目标与规划。只有整个团队认可出海行动并按规划执行,才能在持久的海外市场开拓中有所收获! 写在这里,笔者觉得已经可以回答文章题目提出的问题了:“扬帆出海,我们的帆在哪里?” 总结起来,笔者把出海的“帆”总结为一个稳定三角: 战略规划的决心:出海扬帆应该是整个公司共识的目标与规划,并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创新产品的能力:产品组织研发能力支撑市场需求,并且不断创新提升! 专业稳定的团队:对市场产品客户熟悉的团队以及本土化的合作伙伴,可以让出海成为新的增长点! 有了这个“稳定三角”,相信中国的生物产业企业出海的口号就不只是口号了。笔者也一直相信,经历世界风云变幻,中国生物产业企业都在寻找自己的优势与国际市场的契合点,而凭借我们坚定的决心与能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生物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将会高歌猛进,宏图大展!笔者也期待着那一天,在国际各大展会上看到的都是中国品牌引领行业技术水准的产品大放异彩! 写在最后: 终于在两周内完成了本次连载文章,感谢各位同仁的关注与支持。以上内容只是笔者的感悟与工作心得,记录于此,与同行共勉,也欢迎行业公众号转载支持。希望堆砌的文字,能够帮助到行业里已经或者正在出海路上的奋斗者,欢迎大家留言探讨,我们下次专题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