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536|回复: 0

[分享] 卵巢癌动物模型(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1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color=rgba(0, 0, 0, 0.9)]
今天接着上一期“卵巢癌动物模型”,继续写自发性卵巢癌动物模型和诱发性卵巢癌动物模型。
一、自发性卵巢癌动物模型

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是没有人为干预,自然产生的一类动物模型。

动物的选择:常用的卵巢癌自发性动物模型包括:小鼠、东方田鼠、长爪沙鼠、鸡。
东方田鼠9~15月龄时会陆续出现东方田鼠自发性卵巢癌模型。
长爪沙鼠2年龄时,会大量产生自发性肿瘤,其中卵巢癌发病率达12.5%。
68周龄的海兰W-36白壳蛋鸡喂养至174周时,卵巢癌发生率达23%。
小鼠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高达95%,小鼠自发性肿瘤模型最为常用,例如RⅢ系、C3H系、C3HeB系、CE系等均有自发性卵巢癌发病率较高的品系,且同品系小鼠之间生产雌鼠较育成雌鼠发病率高。

评价标准:主要依赖剖检判断,发现腹部有包块,解剖提取卵巢包块进行病理切片,病理切片显示出现癌变即可判定建模成功。

优点:接近人类肿瘤,利于研究发病机制及病理演变过程。并且自发性卵巢癌肿瘤可用于种植性肿瘤的细胞来源。

缺点:建模周期长,肿瘤发生、发展时间不统一。
二、诱发性卵巢癌动物模型

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诱导实验动物发病,生成肿瘤,常使用化学致癌剂诱导。

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多采用大鼠。

2.1造模方法
致癌物为二羟甲基丁酸(DMBA)。也有用4-乙烯基-1-环己烯二环氧化物(VCD)联合DMBA诱导法。

2.1.1 二羟甲基丁酸(DMBA)诱导法
二羟甲基丁酸(DMBA)常用于诱发卵巢癌,采用卵巢皮质埋置DMBA处理的布片或者直接注射DMBA均能诱发卵巢癌产生。

造模过程:
  • (1)6周龄雌性动物将DMBA布片紧贴卵巢包埋在脂肪下,术后32周后卵巢癌诱发率为64%,基本为上皮性卵巢癌,均一性良好。

  • (2)用DMBA浸润的布片埋入Wistar大鼠双侧卵巢中,32周后,128只手术大鼠有90只发生卵巢腺癌。

  • (3)将DMBA直接注入C57BL/6J小鼠卵巢囊中,20周后约77.8%小鼠出现肿瘤生长的迹象,并伴有腹水。


优点:类似于人卵巢癌,利于研究卵巢癌在体内的生长、扩散和转移情况。多为腺癌,能够出现人类上皮性卵巢肿瘤相似的上皮和代谢标志物。

缺点: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感染,

2.1.2  4-乙烯基-1-环己烯二环氧化物(VCD)联合DMBA诱导法
造模过程:乙烯基-1-环己烯二环氧化物(VCD)可诱导卵巢早衰,每日予大鼠VCD可导至大鼠卵巢激素水平改变,发情周期紊乱,卵泡数量减少,卵巢缩小,最终导至卵巢功能衰竭。运用VCD,观察大鼠出现发情不规律时将DMBA浸泡的缝线包埋置大鼠卵巢囊中,约5个月之后出现卵巢肿瘤。

优点:模拟了与绝经期有关的激素水平和其他因素的表征,可以较完整模拟卵巢癌在人体发病、演变的全过程,有利于卵巢癌预防和早期化疗的研究,用于筛选卵巢癌预防治疗药物。

缺点:诱导产生的卵巢早衰不同于人类的自然早衰,卵巢癌恶性程度与临床不尽相同,同时类型不易控制,多为卵巢浆液性腺癌,卵巢粘液性腺癌和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的发生率偏低。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