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非外伤造成的大脑实质出血。脑出血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探讨脑出血神经损伤机制及其防治策略成为近年来神经领域研究的新热点,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稳定可靠的脑出血模型。其中注射自体血制备脑出血模型近似于临床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应用较广。
动物的选择
人类脑出血的常见位置为尾状核(引起对侧肢体偏瘫),该部位定位相对稳定且容易操作,而大鼠的尾状核是脑内最大核团,较易观察大脑的生理病理变化,所以一般常用大鼠制作脑出血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人类脑出血部位。C57小鼠的大脑约一平方厘米,只有指甲盖般大小,手术难度大。
下面小助手讲述MDL近期开展的C57小鼠自体血注射脑出血模型。
造模方法
顾名思义,将血液注入大脑造成血肿。
(1)麻醉定位钻孔
腹腔麻醉后,将其固定于立体定向仪上。尤其注意耳针的固定,并尽可能使头部的表面与立体定向仪的水平面相平行。使用1-2mm牙科钻在该处钻孔,并防止周围软组织的卷入,有落空感后即停止。
(2)断尾取血
局部消毒后断尾,待血液自行流出,不挤压,以防止混入组织液。
(3)自体血二次注射
抽吸血液10ul,之前用生理盐水润洗注射器内壁。将注射器固定于立体定向仪,进入小鼠脑深部。40%自体血在10分钟内缓慢注入,停留5分钟,剩余60%自体血在之后15分钟内缓慢注入。
MDL开展的C57小鼠自体血注射脑出血模型
该模型与人类脑出血后释放多种炎症因子等病理过程较类似,很适合用来研究脑出血后血肿压迫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氧自由基损伤以及后期血肿吸收的过程,用来研究脑水肿的机制、各种药物的疗效以及其作用机制是不错的选择。
优点:
二次自体血注射,方法操作简单,血肿位置更加精确,除有不可避免的穿刺针道损伤外无其他异体物质和杂质,故该模型的病理过程更接近人的自发性脑出血。较一次自体血注射,有效地减少针道反流的血量,较好地控制了血肿的大小、形态及部位。并且可以观察血液凝固过程中局部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此方法与人脑出血后演进过程基本相似,可用于研究脑水肿机制及临床药物作用机制。
缺点:
执行过程不易控制。注射过快易有血液反流溢出和过慢会出现血液凝固在针内,血肿在脑内的压力也很难固定,容易出现血肿胀裂脑组织流入脑室形成脑室内血肿的情况,所以形成的血肿在形态和大小的重复性差。但该模型形成的脑内血肿并非脑内血管破裂引起,血肿量与血肿形态没有直接关系,不适合研究出血机制和止血治疗。
总结
目前常用的实验性脑出血模型除了自体血注入脑出血模型,还有胶原酶诱导脑出血模型。胶原酶注入法建立的脑出血模型适合用于评价药物对脑出血后的治疗效果的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