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背景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流失、骨微结构改变、骨强度下降而容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一种代谢性骨骼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越来越多,骨质疏松症及其所导至的脆性骨折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骨质疏松症作为一个多专业交叉疾病,在临床中涉及到骨科、老年病、内分泌、妇科、肾病、风湿免疫等多个学科,各专业都将骨质疏松作为研究重点。 开展骨质疏松研究,需要建立一个理想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目前在骨质疏松病因、病机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利用动物实验来探讨人类的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变化及其产生的机制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在骨质疏松的研究工作中,构建逼真、稳定的的动物模型是开展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和治疗机制研究的关键,通过动物模型进行相关研究,然后将实验结果推及到人体,才能实现认识疾病并防治疾病的目的。 动物模型分类 按照发病机制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可分为两类: 1.减少骨形成为主导机制的模型( 如老年性骨质疏松模型、SAM大鼠模型及糖皮质激素模型) 2.增加骨吸收为主导机制的模型( 如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失用型骨质疏松模型、营养性骨质疏松模型)。 目前,常用来诱发骨质疏松的动物有大鼠、小鼠、兔、羊、猪、狗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等,造模方法有去势法、药物致骨质疏松法、营养法、失用法,以及一些特殊类型的造模方法如转基因法、基因突变法、脑源性造模法等,有的用单一种方法,有的两种或多种方法联合使用。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因其实验动物和造模方法不同而各有其特点。 常见造模动物 大鼠:大鼠寿命一般为 2 ~ 3 年,老年期大鼠可作为模拟人临床特征的动物模型。 小鼠 小鼠的性成熟期和性周期与大鼠相似,去卵巢后骨量及骨形态的变化也与大鼠相似,去势小鼠的骨丢失同样可以被雌激素替代疗法所预防。另外,由于小鼠的基因易于控制,小鼠成为研究基因缺失对骨流失影响的最佳模型,OPG基因敲除小鼠是一种理想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成为研究峰值骨量基因控制方面的有用动物。
SAMP6是一种衰老加速型小鼠,是目前唯一证实可随年龄增长出现脆性骨折的动物,随年龄的增加骨量丢失,并且雌雄间无明显差异,是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最适模型。近年对于 SAM-P6 形态和分子研究表明,松质骨骨量丢失明显,而皮质骨没有明显变化;骨内膜表面和骨小梁间新骨形成减少, 而骨髓腔脂肪增多。另外,由于小鼠体积小,去卵巢手术难度较大,标本留取取材量少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骨质疏松研究中的应用。 兔 兔是医学研究中广泛使用 兔是医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动物,寿命一般为4-9年,性成熟期为5-8个月,由于兔具有明显的哈氏重建能力,可以成功的作为骨质疏松模型。 优势: 羊 有研究表明,羊是椎骨骨质疏松症研究的理想模型。经过去势、低钙饮食饲养和激素注射处理后成功建模后,羊椎骨骨密度降低 25% 以上,骨小梁密度下降 33. 4%,骨骼机械性能明显降低。
犬 犬的骨松质与骨皮质构成与人类骨骼类似,骨组织结构和骨代谢方面也与人类接近,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骨骼代谢过程。
猪 猪因其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营养需要、骨骼发育以及矿物质代谢等均与人颇为相似,小型猪由于体格相对于普通猪来说较小,便于饲养和取样,它已成为 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实验动物。
对实验动物该如何选择有了了解之后,下一期文章我们将介绍骨质疏松的几种常见造模方法,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