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突变肺癌自吉非替尼上市以来,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EGFR通路上也出现了二代和三代的新的药物,临床医生面临着选择的困惑。【肿瘤资讯】有机会采访到了在肺癌领域的专家--吉林省肿瘤医院的程颖院长,她对EGFR突变肺癌的治疗现状和未来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程颖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吉林省肿瘤医院院长 吉林省肿瘤研究所所长 吉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 CSCO 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等 从“排兵布阵”到“个体化选择”
现在针对EGFR通路,现在在中国能够使用的药物一共在五种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奥希替尼,并且都有一线的临床数据。到目前为止这么多的药物如何选择?谁一线使用?谁二线使用?是临床医生困惑的一个问题。
很多会议都在讨论三代EGFRTKI药物如何排兵布阵的问题,一线先选谁?二线再选谁?有脑转移选谁?没有脑转移选谁?有T790M耐药选谁?没有T790M耐药选谁?二代药物用了之后是否可以用一代?三代之后知否可以用一代等等的问题。确实,关于EGFR TKI药物的选择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困难事情。当我们只有吉非替尼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是简单的,当我们有5个甚至更多的EGFR TKI药物后,我们的选择就变得困难了,如何使用好这5个EGFR TKI药物就变得很值得思考,目前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排兵布阵”的问题,我觉得其本质更是“个体化用药”的问题。目前我们有的一些证据,可以帮助我们个体化的选择EGFR TKI药物,比如有T790M突变的患者奥希替尼是有效的,奥希替尼对脑转移的疗效是不错的,安全性上奥希替尼有一定优势,价格上奥希替尼还是比价贵的,也不能医保报销等等….但是,有更多的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仅仅用基于已有证据进行的“排兵布阵”是不够的,我们更期待“个体化用药”,根据每个病人的疾病特点、经济特点、分子标志物的特点来选择用药。
从“个体化”到“更精准用药”
关于几个EGFR TKI药物选择的“个体化”问题,我们目前更多的是依据之前的一些循证医学证据,其中根据进一步的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药物选择还不多,目前证据最充分的就是有T790M突变耐药非小细胞肺癌选择奥希替尼。
但是在一线EGFR突变的患者中,是否有更好的分子标志物来指导5个不同的EGFR TKI药物的选择呢?我们更需要在EGFR突变的人群中找到更精准的分子标志物来指导我们选择不同的EGFR TKI药物。比如:一线治疗EGFR突变的肺癌中,有T790M突变的应该首选奥希替尼,有敏感突变的首选吉非替尼等等。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吉林省肿瘤医院基本上参与了所有的EGFR TKI一线治疗EGFR突变肺癌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不少的病例,我们也希望有机会对这些病人的标本进行进一步分析,看看是否可以发现进一步的分子标志物可以“更精准”的指导不同EGFR TKI药物的选择。
脑转移需要额外关注
刚刚讨论了如何“更精准”的选折EGFR TKI药物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和转化的研究。目前,我们临床实际上面临的一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在EGFR TKI治疗之后的脑转移的问题。
脑转移已经成为EFGRTKI药物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最近关于脑转移的研究很多,比如BRAIN研究,AURA3的亚组分析,FLAURA的分析等等,这些研究让我们看到了EGFR TKI在治疗和预防脑转移上的价值和地位。但是,临床上脑转移的问题还是非常的复杂的,包括药物和全脑放疗的选择(WBRT),和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比较等等。有时候,原发部位控制的很好,但是脑转移出现了;用了EGFR TKI药物,脑转移控制了,可是原发部位进展了;这里面可能还涉及到肿瘤的异质性问题。对于脑转移的药物选择或者说是治疗选择,我们也需要从机制上进行研究,看看是否可以通过分子机制来对脑转移进行预测和指导药物和疗法的选择。
EGFR的靶点发现至今,已经超过了10年。在这10年里,肿瘤也开始进入了“精准医学”的时代,EGFR通路是肺癌研究中进展最为快速的一个通路,国内外上市的药物也层出不穷,我们也期待像奥希替尼一样的有精准靶点的新药层出不穷,让肺癌的精准治疗更加精准,把肺癌真正的变成“精准医学”模式指导治疗下的慢性病。
编译:肿瘤资讯编辑部 来源:肿瘤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