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应变 “拙”而不凡——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展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2-1-25 17:51|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3300|
评论: 0|来源: MIR医学仪器与试剂
摘要: 显微镜的发明开启了微生物学科的发端,也促使了现代临床医学以及各分支学科与技术的起步发展。在临床检验不断深入地开展检测项目与临床疾病相关性研究的过程中,学科发展与技术进步成果喜人;与此同时,临床微生物学 ...
文章整理自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科 韩立中 主任技师的专访显微镜的发明开启了微生物学科的发端,也促使了现代临床医学以及各分支学科与技术的起步发展。在临床检验不断深入地开展检测项目与临床疾病相关性研究的过程中,学科发展与技术进步成果喜人;与此同时,临床微生物学科更聚焦于特定方向,展现出“术业有专攻”的学科特点,持续深入服务于临床。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科由最初检验科细菌室发展而来。2001年,瑞金医院临床实验诊断中心成立,其下设四个单元,分别是:检验科、输血科、临床微生物科和病毒室,标志着临床微生物学科在瑞金医院内的发展进入了又一个新阶段。虽然学科专业彼此独立发展,但在工作管理方面仍在中心的体系下保持统一理念,各实验室按照SOP流程开展工作,且在中心整体的带领下,各实验室均已完成ISO15189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认可。 目前,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刚刚完成新一轮的改扩建,实现了更多功能区的建设。包括:接种培养区、药敏分析区、鉴定操作区、免疫检测区、PCR实验室、NGS实验室等专门区域,以较为完善的技术平台配置,满足临床诊断过程中的需求。在此之前,科室发展也曾受于建筑环境条件带来的限制影响。而在检验技术设备在实验室大行其道的今天,对空间布局进行更长远的规划,以及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实用细致的考虑,都将在科室未来发展中突显出实际意义。其中例如:开放的平层空间利用率和便利性都更适合实验室持续扩展;而对于各种大型自动化设备,地面承重和电力负载颇为关键;除了用电问题,还有网络传输接口、上下排水管线等需要更多的预留等等。这些医学以外的实验室建设常识,不仅需要管理者深入了解和思考,而实际上也侧面反映出对发展蓝图的高瞻远瞩与坚定信心。另外,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中,既有显微镜、培养基、灭菌器、接种环等基础的手工实验工具始终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前沿的可进行高通量基因测序的NGS设备,以及高精密度的质谱分析仪,能够快速精准的完成微生物检测分析。临床微生物的技术应用在一个不断扩充的过程中进步发展。例如质谱技术可直接对体内各种物质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定量检测,全程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进行监测,目前已经应用于感染、妇幼、遗传病等领域。但在实际过程中,仍然需要对某些细菌进行培养以提升检出率,更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鉴定技术。例如,大肠埃希菌、志贺菌与肺炎链球菌通过质谱还是不能准确鉴定,仍需采用传统生化的方法进行鉴定。此外,还有传统的革兰染色法,在表型鉴定方面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出新技术手段的应用过程是不断叠加与补充的过程,并不意味着传统技术因此而淘汰。除了充足的空间便于引入多样化的先进技术组合以应对各种临床需求,工作流程的设计与持续优化也是实验室能力提升、赢得临床满意认可的关键。例如:为提高质谱分析的准确率、同时缩短检测周期,如将每天血培养的工作时间提前至早上9点前,则在下午3点即培养出足够用于质谱仪的检测的细菌菌膜;如果需要进一步开展药敏培养,便可以即刻开始,保证了第二天得出结果报告,这样的流程可至少提前24小时出检验结果。
由此可见的是,在临床微生物学科发展的进程中,检测技术的进步为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究其实践过程而言,需要始终聚焦微生物本身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为手段,甚至以研究的心态开展工作。其间并无太多捷径可循,很多看似“繁琐”的步骤也不可省略,而这些一丝不苟的沉稳态度,正是成就临床微生物学科进步的基石。 在被新冠疫情笼罩的今天,世界上还有很多未知等待人类发现和破解,其中之一的微生物,作为地球生命的基本形式已经存在了上亿年,并且始终影响着人类。即使有药物与疫苗不断被研发使用,依然不可改变人类将与微生物长久共存的事实,作为临床微生物工作者唯有在这漫漫长路上坚定笃行、以拙应变,在发现中进步发展。
|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