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算“创新”? 随着Natera公布了自己的2025Q1财报,我们熟悉的御四家就只差Grail了。主要来自于Guardant Health,这家伙在玩一些有意思的新东西。- 最后,来点攒劲的节目

PS:这篇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我俩理解不一样,那么你是对的。欢迎留言区探讨。 自从被NCI钦定为vanguard研究的指定产品之后,Guardant算是在MCED站稳了脚跟。十种癌症中(肺、肝、前列腺、膀胱、胰腺、食管、肠、胃、卵巢、乳腺)在98.5%的特异性下,整体敏感性60%。如果具体到中间致死性最高的六种,整体敏感性提升到了74%胃、食管、肝、卵巢这四个癌种都出现了分期倒挂(早期敏感性>晚期敏感性),这挺不科学的。我的特异性原本是可以做到99.5%,但NCI要求我“降低”到98.5%,来换取早期癌症的敏感性提升。而我们都知道特异性与PPV密切相关,Grail的PPV在40%左右,那Guardant的PPV大概要在30%以下了。“MCED在找出癌症之余,不能给医疗系统增加负担,所以需要高PPV”当然也可能是Guardant的早期敏感性在99.5%的特异性下实在太拉垮了,毕竟现在“提升”后也只有35% “两年内没有进展的肿瘤=不应该被筛查产品检出的肿瘤=真阴性”这是相当有挑战的一个提议,如果放到国内估计要被用户喷成狗“我身体里这么大一个瘤子,你检不出来就算了,你居然还说你是对的??!!”惰性肿瘤(indolent cancer)不应该被检出。当初PSA被踢出筛查建议,就是源自于大部分前列腺其实都并不会进展。因为筛查而导至的侵入式检查/手术所带来的伤害已经超过了前列腺癌本身。肿瘤筛查一定有个逐步精进的过程:从“全都筛”到“精准筛”。如果这个理念最终成功的被大家所接受、被监管所认同、并最终应用于各筛查指南、临床试验中,倒是开启了肿瘤精准筛查的又一个新篇章了。想当初,Guardant Health靠着一手液体活检实现了对FMI的弯道超车。所以在血检站稳脚跟的Guardant转头琢磨起了组织检测的事情。最近它对G360 tissue进行了升级,推出了G360 tissue nextGuardant给出了一个“不fancy”但是“挺有用”的案例——通过AI把PD-L1的“有效阳性”提升了20%方法其实并不悬乎,就是通过AI对检测的PD-L1给出TPS评分,来辅助病理医生进行判读。从发表的文献看,在479个肺癌样本的数据集中,AI的辅助判读的确帮助病理医生们减少了判定的分歧且这种分歧的减少的确反映到了治疗获益上。液体活检在最初是作为组织检测的“补充”而存在的——适用于晚期无法取得手术样本的患者。而Guardant则把这个“优势”搬到了自家的组织检测产品上。对于Tissue Next,Guardant宣称其需要的组织样本大幅少于行业平均水平——所需样本的表面积减少92%,切片数量减少40%虽然不清楚它是怎么实现的——是在算法上实现了突破还是简单粗暴的测了更多层——但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挺好的创新。而如Guardant所言,50%的患者其提供的组织样本达不到原有的检测样本量要求。在商业化推广上,Guardant的策略也挺有意思:用户可以同时购买组织检测和液体活检,但是前者作为后者的兜底虽然是挺符合NCCN指南的,但总感觉哪里怪怪的.....可能这就是Guardant的路径依赖吧——毕竟“我”是液体活检巨头。嗯,MRD的销量又又又创历史新高了,月检测量突破16万——还是signatera,只是signatera嗯,Guardant的报销价又又又涨了,尤其是肠癌早筛产品,报销价达到了1495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