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450|回复: 0

[讨论] 今日实验分享:皮肤黑化模型 | 一份关于变美变白的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0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日常生活中,人体皮肤会在不同程度上暴露于阳光下, 因此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紫外线是造成皮肤变黑、损伤及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紫外线由UVA(400~315nm)、UVB(315~280nm)和UVC(280~100nm)组成,当皮肤受到UVA和UVB照射超过所能承受的剂量时,会产生急性皮炎,轻者可见红斑;重者可发生水肿或大疱,感觉瘙痒、灼热、疼痛。

紫外线中UVA能够透射至皮肤真皮层,作用于血管及其他组织,对皮肤的损伤作用具有累积性,同时紫外线可以激活酪氨酸酶,促进黑素生成,因此使用低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可以诱导皮肤产生黑化。紫外线UVB对皮肤照射后,会引起皮肤发红,晒后几分钟到2~6h开始出现晒伤反应,16~24h达到高峰,3~5天逐渐消退,红斑慢慢变成暗红色,消退后皮肤脱屑并留下褐色的色素斑。

皮肤人工黑化模型由于其形成容易、受外界影响因素小,因而可用于美白祛斑化妆品或美白原料的美白功效评估。今天小助手分享常见的皮肤黑化模型的构建方法。
动物的选择
三色豚鼠,其皮肤的黑素小体和黑素细胞的分布与人类非常相似,试验结果重复性高,亦可建立美白功效评价动物模型并应用。

造模方法
选取成年健康的三色豚鼠,取棕色皮肤部位,去除被毛,经UVB紫外线照射,每天照射1次,每次1h,持续7d,未照射部位以斑试器覆盖。定时检测皮肤黑色素指数(MI)和红色素指数 (EI) ,停止照射7d后,处死动物取皮肤组织。

皮肤颜色测定

造模前、造模后使用检测仪检测EI和MI,基于单光谱反射和吸收的原理,获得皮肤EI和MI含量数据。

组织学染色

所取皮肤组织经10%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分别进行组织化学染色。

图像分析

对染色后组织学切片进行显微拍照,采用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如下分析。

L-多巴染色的黑色颗粒进行分级,1级:基底细胞和棘层偶见黑素颗粒;2级:黑素颗粒分布以基底层为主,且分布不连续;3级:基底细胞和棘层均可见呈连续带状分布的黑素颗粒;4级:基底细胞和棘层可见大量呈连续带状分布的黑素颗粒,且角质细胞内可见较多黑素帽(附着于细胞核的黑素颗粒呈帽状);5级:表皮全层密布黑素颗粒,可见较多黑素帽。

对氨银染色的组织切片进行光密度分析。光密度/黑色素细胞面积(L/M):指黑素颗粒占黑色素细胞面积的百分率,表明黑色素细胞内黑素颗粒的含量。光密度/表皮细胞面积(L/K):指黑素颗粒占表皮角质层细胞面积的百分率,表明黑素颗粒迁移到角质层的含量。光密度/表皮层面积(L/E):指黑素颗粒占全部表皮层的面积的百分率,表明黑素颗粒在表皮中的含量。

造模结果
紫外线照射前后,肤色测定和多巴染色、氨银染色结果见表1。棕色皮肤经UVB照射后,MI显著升高,EI指数明显下降。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黑素含量均明显增大,黑素颗粒染分级接近5级。L/M、L/K和 L/E的值照射前后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总结
目前对于紫外线引起的皮肤颜色变化多聚焦在皮肤黑色素变化,但皮肤颜色实际为一个相对动态变化的过程,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研究其动态变化,势在必行。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