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业内疯传一份文件,达安基因调整目前分子产线的销售价格。 这份文件,或将成为行业里程碑事件,是对国内IVD分子行业的一次颠覆。 这份文件的震撼力,类比第一轮新冠核酸集采。当时,该司投出15.6的价格之时,行业内部人士,连呼变天了。从15.6块开始,新冠价格一路下滑,目前集采价格停留在3.2元。(注意这个是终端价格,代理商搬砖还有一部分市场费用)。 总成本最低,是分子行业最强力的武器。而该司现已完成核酸检测技术全产业链平台的建设,拥有最强的成本竞争力,论成本把控能力,目前业内应该无人能及。这一点在新冠检测市场上占尽优势,市占率最高,销售价格最低,总利润最高。和卖水的行业一样,只要销量足够大,水的成本趋近于零。 众多同行的评价:你家给代理商的价格是别人家的入院价格,这个市场你还怎么玩!这一幕在分子市场眼睁睁的就发生了!拼成本管控的窗口期来了! 现在整体调整分子产线销售价格,把销售价格直接推到了其他厂家的成本线,大部分的厂家将悄无声息地死亡,退出市场。 可以推断: 4、假设疫情消失,在常规分子价格极度下滑的情况下,在3的基础上还要再裁员一轮。 总结: 以上趋势是明了的,进度则由托盘方对市场成熟度的确认,即集采的进度,来把控了。 少则1年,多则3年吧,毕竟多少万人的就业,不会砍那么快,或者让子弹多飞一会,各省分别过一遍,5年肯定足了。 无论如何,思想准备 随时做好! 1、对于产线高度重叠的大厂家 1)别无选择,价格体系必须跟,长痛不如短痛,人员该优化就优化,该调整就调整,确保营销费用,争取能够在这个价格体系内存活下来。 2)积极寻找第二生长曲线,通过各种手段,自研或者收购,找寻第二业务。 2、对于小厂 1)如果目前管线有产品和某司重合,建议直接砍掉。销售利润在生命周期内,不足以覆盖注册成本。 2)如果有常规产品已经上市,且评估之后,价格体系跟不起,建议剥离出去,直接寻找意向方进行产品出售。 3)避开常规PCR分子平台开发普通同质化产品,要么开发具有销售特色的产品,有时候死得比别人更迟,就意味着成功。 3、对于个体 凛冬已至,第一要务保住工作,谨慎跳槽。时代变了,过去两年,整个分子行业受益于新冠疫情,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行业普遍涨薪,跳槽频繁。这个文件是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从原来抢人到砍人的局面变化。 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一条赛道忽然消失,你可以带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跳到另外一条赛道。这些竞争能力包括市场洞察,行业分析,价值链追寻,知识更新。一切的根本:要理解钱从哪里来,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去? 结语 尊重市场,早做准备,迎接寒冷的冬天。 对整个分子诊断行业而言,经过一轮寒冬的沉淀,终将迎来惠及大众,欣欣向荣的新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