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16|回复: 5

[分享] 人类为什么在演化过程中出现血型之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5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5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查了些资料,其实这个问题对于科学家来说还挺微妙的,有挺多几乎公认的猜想或假说,也许接下来有了更多基因溯源数据的补充,就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答案了吧,不得不说经常脑洞这种问题也是很有意思的,贴上之前写的仅供参考:

人为什么会有血型之分?
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如果不知道,到医院做一个简单的化验,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你就能知道自己是A型、B型、AB型还是O型了。这里,我们说的是人类最经典的血型系统—ABO血型,你可别被吓到,其实至今为止,人类已经被发现的血型系统高达35种[1]。
如上所说,拿最被熟知的ABO血型为例,有些人是A型,有些人是B型,有些人是AB型,还有些人是O型。那么,为什么会有血型的区分呢?要探索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血型的发现史讲起:

ABO血型的发现
在血型被发现之前,人类的输血史可以说就是一本脑洞大开的黑历史。给病重的人输3岁男童的血、羊血这些在现代医学看来简直是奇葩的做法,都被医生们一一尝试过。人类在探索输血治疗的过程当中,经历了几个重要的转折点。

17世纪初,英国医生,同时也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威谦•哈维(William Harvey)发现血液循环系统,为输血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图片来自:Wikipedia

18世纪初,也是一位充满探索精神的英国医生——詹姆斯•布伦德尔(James Blundell),他将人血输给了产后大出血的病人,8例中有5例被成功救治。然而,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血液是有分型的。



图片来自:Wikipedia

1900年,终于,奥地利细菌学家卡尔•兰德施泰纳(Karl Landsteiner)发现了ABO血型系统,这项伟大成就让他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图片来自:Wikipedia

输血技术经过一个又一个世纪的探索,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从此,输血无疑更加安全了。虽然,兰德施泰纳发现了人类的血液有不同的分型,但他却不知道不同血型之间具体是靠什么区分的,探索并阐明血型的分子机制又让随后的数代科学家们耗费了大量精力。

ABO血型分子机制
直到1990年,ABO血型的分子机制才被首次阐明。科学家们在人类9号染色体上发现了ABO基因,这正是编码ABO抗原、决定人ABO血型的遗传密码。ABO基因有三个主要的等位基因:IA(A)、IB(B)和i(O),这些等位基因的原初产物都是糖基转移酶,IA和IB等位基因分别编码不同的糖基转移酶(i等位基因由于核苷酸缺失,编码的酶无活性),最终相应形成红细胞上的A、B抗原。

因此,根据红细胞膜上A抗原与B抗原的有无,可以将血液分为4型:如果只存在A抗原,则称为A型(A抗原还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以A1和A2为主,在此不赘述);只存在B抗原,则称为B型;若A与B两种抗原都存在,则称为AB型;这两种抗原都没有的,则称为O型。



ABO血型抗原抗体分布、图片来自 InvictaHOG/Wikipedia

如上图所示,我们不难看出:
A型血的人由于血浆中存在天然的抗B抗体,因此输血时只能接受A型血和O型血;B型血的人由于血浆中存在抗A抗体,因此只能接受B型血和O型血;以此类推,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除AB型之外,A、B、O型血;而O型血只能接受O型血。因此,也有将AB型血的人称为“万能受血者”、将O型血的人称为“万能供血者”的说法。但是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严谨,也就是说,异型输血理论上可行,但也是有风险的。

举个例子来说,A型血接受O型血供血,我们知道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没有A和B抗原,自然不会与A型血血清中的抗B抗体结合产生溶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O型血的血清中是存在抗A和抗B抗体的,其中的抗A抗体就会与A型受血者红细胞表面的A抗原相结合!在输血量较小的情况下,输入受血者体内的抗A抗体被充分稀释,溶血反应可能并不会发生;但如果输血量较大,就要引起高度警惕了。

因此,同型输血是输血的第一原则,O型血只做为在同型血紧缺、同时病患情况危急的时候的替代,但医生在给非O型血的病患输入O型血之前,也必须先尽可能地去除掉O型血中的血浆,以减少或避免溶血反应。所以实际上,每一个血型对于血库来说,都是必须的。如果你抱有“让O型血的人多献点血就好了”这样的想法,现在可以改观了吧。

其实,除了ABO血型,下面这两个重要的血型系统也同样值得大家关注:

Rh血型系统[2]
Rh血型系统是人类除ABO血型系统外最重要的血型系统,同时也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主要指人类红细胞表面有无RhD抗原。顾名思义,Rh阳性(Rh+)表示红细胞表面有RhD抗原;Rh阴性(Rh-)表示红细胞表面无RhD抗原。

Rh血型系统与ABO血型系统的一个重要区别是Rh血型系统一般不存在天然抗体,因此,对于Rh阴性的受血者来说,第一次输入Rh阳性型血不会引发溶血反应。(但是受血者会产生相应的免疫性抗Rh体,再次输入Rh阳性型血即可发生溶血。)

Hh血型系统—ABO血型的基础
Hh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H抗原而对血液分型的人类血型系统。Hh血型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的基础。(ABO血型分型的根据——A、B抗原在人体内的合成都以H抗原为前体,O型血的抗原实际就是H抗原。)Hh血型的基因分型有HH、Hh和hh三种,其中,基因型为hh的个体的血型十分罕见,因为最早于1952年在孟买被发现,因此又被称为“孟买血型”。据统计,每一千个印度人当中,就有一个是孟买血型。而这个数据在欧洲却是1/1000,000[3]。拥有这种血型的个体无法接受任何ABO血型的血液,只能接受同为孟买血型的个体的输血,因此许多时候,孟买血型的人只能自体储备血液以备不时之需。

那么,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史中,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血型的区分呢?

血型的演化
来自巴黎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Laure Ségurel 和她的团队通过对比分析迄今为止灵长类的遗传变异数据发现,ABO血型系统是非常古老的,人类和长臂猿的A型和B型抗原都来源于2000万年的一个共同祖先,证实了ABO血型系统具有跨物种的多态性。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2年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而我们的血型,可能比2000万年还要古老得多,不过,这需要更多的基因溯源数据的支持。

血型究竟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会有血型的区分?

遗憾的是,科学家们现在还没有办法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一些现象的存在为他们提供了合情合理进行猜想的依据:

现象一:非O型血的人似乎比O型血的人更容易得重症疟疾。
一个来自多伦多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研究这个“神奇”的现象,他们发现,免疫细胞似乎能够更加容易地发现被感染的O型血中的红细胞,从而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现象二:A型血的人比其他血型的人更容易得胃癌,相反地,O型血的人最不容易得胃癌。
2012发表于《国际分子科学杂志》上的一篇病例对照研究指出,A型血的研究对象相比其他血型(A,B,AB)胃癌的发病率明显较高;而且,O型血的研究对象的胃癌发病率最低。除此之外,也有多个其他研究得出过类似的结论。

现象三:O型血的人比非O型血的人患静脉血栓栓塞的比例要少。
多项病例对照研究以及meta分析都得出非O型血的人要比O型血的人具有更高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病率的结论。

由此,科学家们作出了以下推论:血型系统特别是ABO血型系统不仅仅是血液免疫学的关键,也对人类抵御各种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癌症等多种疾病起到重要的保护功能。

当然,更多的直接证据还有待科学家们去探索和挖掘。相信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也将能够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来发现ABO血型系统与疾病之间的深层关联。

参考:
[1]"Table of blood group systems v4.0".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November 2014. Retrieved April 9, 2015.
[2]Blood Groups and Red Cell Antigens. Dean L. Bethesda (MD):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US); 2005.
[3]The Hh blood group
[4]Why do we have blood types?
[5]https://zh.wikipedia.org/wiki/ABO血型系统
[6]A Brief History of Human Blood Groups
[7]Why do people have different blood types?
[8]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40715-why-do-we-have-blood-types
[9]Beyond immunohaematology: the role of the ABO blood group in human diseas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5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的。
本来人的血型都是O型。后来吃的东西不同了,才演变成现在几种。血型中的科学一般人对于血型的认识大概仅止于输血时的选择,也有许多人会探讨血型对个性上的影响,其实,不同血型的人都有不同的生理特质,其适合的生活方式与容易罹患的疾病也不同。演变进化的血型人类学O型血是人类学上最古老的一种血型,约在10万年前,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只有O型血的人群,他们以狩猎和采集食物为生,其特点是对高蛋白食物非常适应,但对谷物吸收极差。因此O型人的体质与原始人比较接近。随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由渔猎时代逐渐转变为农业生活,才开始演化出A型,这类人适合以蔬菜为主的食物,某些植物蛋白质,如大豆蛋白质对他们来说是最佳健康食品,常食可减少心血管病和癌症发病率。B型血在人类学上出现比A型血更晚,最早的B型血者是游牧民族,因而对肉类和乳类食品相当适应,但对这类人来说,鸡肉、玉米、番茄、大部分坚果和种籽类食物却并不是健康食品。因此A型和B型是比较近代才出现的血型,体质接近农业时代。AB型血是在经过各部族的融合之后才出现,是最晚出现也是最稀少的血型,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既复杂又多变。他们既适应动物蛋白,也适应植物蛋白。AB型血是最现代的体质,先天的免疫机能较能适应多变环境。不同血型的生理差异不同血型的形成是因为人体细胞表面带有不同的抗原,O型不带抗原,A型和B型分别带有A和B抗原,AB型则同时带有A和B两种抗原。因此血型不同,细胞表面的构造也就不同,由于肠胃道和血管是身体和外在环境最直接的接触部位,不同血型的人,其肠胃道和血管细胞对于细菌、病毒和其它病原物质的黏性也有不同的特性,也因此造成生理特质的差异。早期研究者提出这些不同血型间的生理差异时,很多医生并不以为然,但是许多研究开始揭露血型特质对疾病罹患机率的影响,幽门螺旋菌就是其中的例子。幽门螺旋菌是造成消化性溃疡的主因,然而在接近赤道的非洲地区,虽然幽门螺旋菌的分布很广,但是在当地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却很低。由于幽门螺旋菌比较容易黏附在O型血的人的肠道内衬,而这个地区,O型血的人却非常罕见,因此,幽门螺旋菌比较没有机会在当地人的肠道上繁殖而造成溃疡。血型学说与病患特征因此,比起A、B、以及AB型,O型人血的比较容易罹患消化性溃疡。同样的,也因为容易被耶尔森氏菌所感染,所以罹患肝脾假性结核和小肠结肠炎的机率也比其它血型的人高。同时,O型人对蔬菜和花类食物容易敏感,最好不要摄取过量,否则会有食物过敏、关节火等等问题。因此,平时应该要多吃鱼、肉类(高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多做稍激烈的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有氧体操等等。A型血的人体质较接近农业时代的人类,对压力的反应较敏感,也比较容易罹患胃癌、酒精中毒和心脏病,因此经常饮酒者须特别留意,另外,也容易感染肺炎。A型人平时应多吃蔬菜水果(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多做和缓的运动,例如瑜珈、打高尔夫球等等,尽量纾解压力。B型的人也容易罹患心脏病,尤其经常饮酒者是高危险群,B型人也容易受单胞菌属的感染而罹患尿道炎。B型的人平时可以尽量多变化饮食内容,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食物,并且多做中等程度的运动,例如游泳和散步等。AB型因为同时具有A型与B型的特性,因此容易罹患心脏病、癌症、酒精中毒、肺炎与尿道炎等等。虽然如此,但AB型人的免疫功能以及对环境的适应力仍是四种血型中最好的。平时的饮食内容较不需要限制,但应以素食为主。并且常作帮助舒缓身心紧张的运动,例如瑜珈、伸展体操、静坐等等。血型学说与饮食血型不同,体质也不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也大不相同。因此了解不同血型的消化能力,我们就可以避免食用不能消化的食品,补充必要的食物。O型血的人,其消化器官的消化能力很强,拥有对食物过剩做出反应的免疫系统。这类血型的人饮食中最不可缺少的是动物性蛋白质,也就是肉类及鱼类等。对于O型血的人可以放心大胆地多吃肉,但所吃的不应该是肥肉,最好是瘦肉,食用饲料中没有使用化学物质的牛羊肉和鸟肉等比较合适。推荐O型血的人吃肉食是由于他们的胃酸多,对肉食容易消化,容易代谢。至于鱼类,可以多多食用鳕鱼、鲱鱼和青花鱼等北方海域所产的油多的鱼。O型血的人应尽量避免食用谷物类和面包类的食品,因为谷物类食品和面包中所含的外源凝集素会妨碍O型血的代谢,使人肥胖起来。与O型血相比,A型血的消化器官要弱得多。对于这类血型的人来说,如果想要减肥或增进健康,那么食物应以蔬菜为主,其中最合适的是大豆等豆类食品,绝对不能缺少的是豆腐。特别是如果想减肥,那么最好以植物性蛋白质来进行补充。最好是不要吃任何肉类食品。这样,体重自然就会减下来。除了肉类食品外,最好避免食用的还有奶油及各种奶酪、冰激淋、牛奶等以纯乳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如果要吃,可以少量吃些酸奶以及乳酒、无脂肪的酸奶油等发酵乳制品。特别是对于A型血中患有过敏症及呼吸器官疾患的人来说更应如此。与A型和O型相比,B型血的人体内较容易取得平衡,拥有较强的免疫系统。这种血型的人基本上属于身体强壮的那一类,对心脏病及癌症等众多现代疾病具有抵抗能力。在吃的方面可以说是最受上天恩宠的一类血型,无论是动物类还是植物类,几乎什么东西都能吃。首先说肉类方面,最好吃脂肪少的瘦肉。鱼类方面,鳕鱼和鲑鱼等油多的鱼最适合B型血的人。乳制品也可以吃,据说只有B型血的人几乎所有乳制品都能吃。但对于B型血的人来说,导致肥胖的元凶是土豆、荞麦、花生、胡麻以及小麦等食品。这些东西会导致B型血的人代谢效率降低,会使所吃食物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虾、蟹和鸡肉等也含有对B型血的人有害的外源凝集素,所以应该避免。AB型血是A型血与B型血的混合型血,对于饮食生活及环境的变化能够随机应变。但是,由于其消化器官比较弱,基本上A型血和B型血人不宜的食品,AB型血的人也不宜食用,不过也有例外。首先是肉类,一定要摄取肉类蛋白质,但是要少。理想的是小羊羔和母亲的羊肉。牛肉不太好,鸡肉就更不好。对AB型血的人来说,最适合的蛋白质是鱼贝类蛋白质。此外鸡蛋也不错。对于家庭成员中有乳腺癌患者的AB型血的女性来说,蜗牛是特别好的食品。对于AB型血的人来说,食用乳制品的注意事项与A型血的人一样。以豆腐为主的饮食生活最适合AB型血的人。如果希望减肥,食用少量肉类,但一定要吃蔬菜。土豆、荞麦、胡麻和小麦是肥胖的“罪魁祸首”应尽量避免食用。血型人类学从生理学角度阐述不同血型的人所具有不同特征,它与“血型性格”之类的东西不同,不是伪科学,而是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5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专业回答,可以认为有道理,但不要把这些当成标准答案。



  • 凝血的目的是排除进入循环系统的异物,血型的本质是「敌我识别」,通过红细胞表面的特征结构标示「我是自己人」。
  • 鉴于人类是一个分布如此之广的物种,长期地理隔离下,随着基因变异的积累,很容易诞生不同性状。
  • 血型绝非只有ABO这么几种,已经发现并为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系统有30种,除ABO血型系统外,血型系统还有Rh血型系统、MN血型系统、HLA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等。
  • 作为物种,在暂时无关生存的性状中保持多样性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可以保证物种本身在灾变后仍能存留火种,你可以认为「多样性」本身是物种层面的一种进化策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5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猩猩也有ABO血型。。。
所以问题不成立
参见:
ABO blood group system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4949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5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粗粗google scholar 了一下,暂时没有看到解释ABO抗原系统的整合性假说。演化的意义很多信息都在慢慢历史长河中丢掉了,而且免疫系统自身又是一个选择压力很大的演化系统,要说明里面的起源以及演化过程更是难上加难。2013年的综述是这么写的:We suggest that variation in ABO has been maintained by frequency-dependent or fluctuating selection pressures,
potentially arising from co-evolution withgut pathogens. We further hypothesize that
the histo-blood group labels A, B, AB, and O do not offer a full description of variants
maintained by natural selection, implying that there are unrecognized, functionally
important, antigens beyond the ABO group in humans and other primates.[1]
ABO抗原不是人类独有,很多灵长类动物也有。但是ABO在人类中是怎么进化来的呢?要么是互相独立的进程但演化趋同,要么是大家享有同样的根源。目前的证据是偏向后者[2]。
ABO只是最早在红细胞表面发现,到了近代才发现ABO抗原也在其他组织上有表达,这是器官移植里需要考虑血型导致的排异反应就和这个有关。这只是最初浅的表型而已,ABO的基因多态性非常复杂[3]。而且ABO的功能到底是什么似乎也不太明白呢。
另外ABO被认为在粘膜固有免疫,很可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途径中有重要作用[4]。联想到引发疾病血抗原G6PD、镰状贫血等都能抵御疟疾,ABO很可能也有类似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