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一百零三条指出: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在分类标准上,医疗器械的风险等级决定了其监管严格程度,各国分类标准略有差异。 医疗器械合规方面,企业无非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企业应根据产品特性准确判定医疗器械的风险等级,匹配相应的监管要求。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监管框架各有差异,企业需结合目标市场,明确注册或者是备案路径,建立与之对应的质量体系框架。 企业应当构建合规管理体系,覆盖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及售后全流程,贯穿企业所有业务单元。通过跨部门协作,确保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的合规性,同时,建立定期的内部审计机制,对合规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合规问题。 因为医疗器械法规更新频繁(如欧盟MDR、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企业需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安排专业人员密切关注国内外法规动态,可通过订阅权威法规资讯平台、参与行业研讨会、与监管机构保持良好沟通等方式,争取第一时间获取法规最新信息。 定期开展法规、标准及操作流程培训,提升全员合规意识,确保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均能严格执行合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