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51|回复: 5

[分享] 从遗传基因看,中国的北方人跟南方人是一个人种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7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7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族是一万多年前,起源于波斯的一个民族。被波斯游牧驱赶。进入藏南,缅甸。又经过云贵,四川,进入陕西,河南。在河北逐鹿进行了决战。期间又融合了北方游牧,中亚血统。留在西部的汉族演变成了西南几个少数民族,诸如门巴,洛巴,羌,藏等等。
藏南人外貌是最像汉族的族群。
诗经说:赫赫我祖起于昆仑。明确指出汉族是起源于昆仑山的民族。
但这个昆仑实际指的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而不是现在这个昆仑山,也可能是在这个昆仑山停留。
然后汉族又南下南方,征服百越,形成南方人。
汉族西来说不是一天两天了。在民国属于正统思想。建国后逐步抛弃了。也导致今天教科书,汉族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只说陕西,那再早就不知道了。
兰寿金鱼知道吧。繁殖速度快,变异能力比人快的多。一个品种的金鱼,在南方养和北方养,几代会逐步演变成两个品种。南方兰寿金鱼几代会逐步变得细长,越来越像鲫鱼,出现返祖现象。北方的则继续圆嘟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7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只有给猪配种的时候才考虑血统。
血统论太low了,还不如跳过封建主义回去搞点神学论。
你们资本主义国家没有自己的信仰吗?
都搞了那么久的LGBT,你搁这复古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7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复旦大学在香港已经发布过结论了,讲座视频仍然在油管中保留
北方汉胡人基因几乎没有
南方汉是混血种族:父系30%百越,母系90%百越
具体数字可能记错了,反正百越血统超过一半多
1.3补充:评论区很多理解错了北方汉南方汉的定义,它指的是基因检测中的代名词,而不是南方人北方人。简单的说你基因检测中北方汉50%、南方汉50%。可以得出你的百越成份为4分之1,胡人成份为0
1.4补充:这只是转述学术结论,而不是在比高低。所谓华夏本就是由两个族群合并而来的词汇。百越是中华文明的缔造者之一,在如今也拥有发达的文化和城市,如广州、香港、新加坡、海外唐人街等都是非常耀眼的成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7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看霍去病,现在才知道打的就是我"——ip内蒙古
这种”因为的我家现在住内蒙所以我家肯定从秦皇汉武就一直在内蒙“的想法未免太蠢了
活到现在的中国人的家系,有几个历史上不是走南闯北到处流通的?
我根本不敢说自己家祖上一直在现在这个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7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亚人北上之路》

理论要点




北上干线

古人类在东亚的迁徙有无规律可循?有,秘密就藏在地形特点中,以及气候带中。
“E形屏障”高度概括了东亚的地形特点。一竖,即青藏高原和新疆沙漠组成的南北向屏障,把欧亚大陆分为东西两侧;中间一横,即长江中下游形成的东西向天堑,把中国分为南北两方。
另一个地形特点则是三级台阶的存在。一级台阶过高,形同屏障,唯有温暖期方宜踏足。
至于气候带,长城以北已属亚寒带,只有在较温暖的间冰期尚宜人类居住。从南往北,随着生物量的减少,人类的数量也随之减少。
这些地形和气候特点决定了,南线即从南往北迁徙是主流方向,北线即由北向南居于次要地位。具体讲要到达北方,三级台阶更加平缓,理应更佳,却被长江天堑阻挡了进一步北上之路。
于二级台阶北上多山,虽较难行走,但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到达黄河一线后,或继续北上到达蒙古地区,或东行到达华北平原。这是船舶技术出现前,直立人、智人、现代人北上的主路线。
以上分析下,文首的“北上干线”便绘制出来了。在其指导下,为解读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文化现象找到了一个重要方向。比如细石叶技术的发展路线问题,或可从西部找到线索,不要只限于北方。
还为理清各种语言之间的关系指引了一个很好的方向。比如部分解释了对于汉语来说,西部属于北方方言区。


<hr/>应用一:太古

先给出一个指导性结论: 中国主要父系C2、D、N、O皆源自南方,换言之走的都是南线,并因此形成了蒙古人种。下全面讲述一次太古人到达北方的过程。


60-30千年前,全球处于比较温暖的间冰期,为北线的开放创造了条件。总地说来北线障碍少进程较快,可较早到达西伯利亚。
约45千年前,便有C1a、K2族群走北线到达西伯利亚。有族群向东,后又南下,约40千年前到达华北,以田园洞人-山顶洞人为参考。早期现代人于后世对东侧贡献极小,只有C1a1在处于边缘地带的日本有明显人口。田园洞人距今40千年,父系为K2b母系为B4'5。母系有些特殊,为后世东侧常见母系,或走的是南线。
往后,约33千年前,Q携母系A走北线到达西伯利亚。向东迁徙中,从母系判断有支系15+千年前到达辽河流域。



父系



母系

南线资源丰富、障碍较多,推进速度较慢。约25千年前,有C2族群经北上主干线到达北方,其中一支被称为C北支继续向北,到达阿尔泰-贝加尔湖地区,后世成为蒙古族主要父系。因为盛冰期到来,有族群向东迁徙,这样更暖和些。约20千年前,到达黑龙江,有“黑龙江流域古人”基因样本为证。
因D1最早分化出来,可能在20千年前就有少部分人先行到了黄河上游。冰后期天气转暖,终于迎来了北上移民潮。除了D,还能看到C南支和N族群沿着干线的迁徙。在新仙女木期,他们到达华北,奠定了10千年前北方的人口、民族基础。有“山东古人”基因样本为证。忍不住想:东进族群经过函谷关时,会有怎样的感受?
25千年前,O族群便已踏入南方的东部地区。后渐渐向北推进,先是发明了陶器,后又开始了对野生稻的驯化。但因长江的阻挡,他们始终无法逾越天堑而继续北上。约10千年前,船舶技术终于成熟,人口压力下加之气候转暖,O2农夫终于渡过长江,到达北岸。先于汉水流域繁衍生息,后继续向北扩散。几百年后,带有稻作文化特征的贾湖遗址高调现世。
由上可见,10千年前正是南北两方基因差距最大的时候,这与付巧妹团队的研究结果一致。南北两方的人已拉开了20千年的基因距离,终于在交通革命之下,相汇相融,迅速缩短距离。
<hr/>应用2:冥古



E形屏障还可用来分析直立人、智人这些更早的人类,从而将对古人类的研究推向深入。作者曾在《丹尼索瓦人的时空分布》一文中,从空间上将丹人分为三类:北丹人、南丹人和岛丹人。北丹人和南丹人的分界线,正是长江天堑。
西部和东部北方存在更多联系,族群归为北丹人。东部南方因和中南半岛的东南部联系更多,族群归为南丹人。若复原图没有错误的话,可以看到长阳人和马坝人有诸多相似处。还可以看到,北丹人脸型偏圆些。长江两岸的丹人虽然仅一江之隔,却可能存在最大的遗传距离。
<hr/>探索过程

三年前作者在写《华夏远古开拓史》时,便在思考现代人大迁徙的路线问题。C、D、N、O四大父系中,C和N具有明显的北方属性,于是画了两条从中亚北上的路线。对此作者并不满意。随着研究深入,去年起开始有了突破。把南亚设为中心,在搞清了西亚到南亚的迁徙后,注意力转向东亚。
在对父系N迁徙路线的研究中,终于取得突破,否定了北线,画出了从西南地区北上的路线。路线出来后,不少困惑现象得到了更好解释。比如山东人父系N比例较高,以及体质上有些高原民族的特征。
到了今年在知友的点拔下,意识到C2亦有可能走的是南线。认真思考下,找出证据,更加肯定了南线。接着把各种涉及到C2的图和文章,全改了过来。
方向性错误属于灾难级,把方向搞反了意味着重大学术事故。与现在相比,三年前的路线就错了两条,占了一半!在错误的基础之上继续研究,会出现什么后果,想想都可怕。
完成了父系迁徙路线后,作者开始绘制母系的路线。过程中越发感觉到了西部路线的重要,加深了对黄河纽带作用的认识。
过去几个月,作者便对O2北上时间犹豫不定了。对古基因材料掌握较多以后,发现O2所占比例不如想象的高,意识到O2北上时间可能偏晚。原因在于长江的确是天堑,古人类对它的征服,是在船舶技术成熟后。过去画的图中O2早早便北上了,现需要改过来。
这就是作者的探索过程,到了今天终于可以完成一次总结了。
<hr/>总结

“E形屏障”高度概括了东亚地形特点。长江为阻隔南北方的天堑,黄河为联结东西部的纽带。
地形和生物量因素,决定了太古以前人类的迁徙特点:主要以南方为起点,西部路线为到达北方的主线。
中国主要父系C2、D、N、O皆源自南方。O因长江阻隔无法北上,C2和N走西部主干线到达北方。
冰后期掀起了北上移民潮。
10千年前交通革命下,O终于突破长江屏障,到达北方。
最后再次强调,西部路线是破解东亚旧石器时代的一把重要钥匙。
<hr/>补正

作者理论有个发展过程,后期文章更为正确。鉴于本文影响较大,有必要予以修正。C2虽已调整为走南线,但具体路线有变。C2南支是走中线,跟着O过江到的北方,1万年前;C2北支是走盛冰期海上路线到的北方,2+万年前。更完整论述见下:
长江天堑与太古大迁徙<hr/>扩展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