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04|回复: 4

[分享] 大脑是如何感知时间流逝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3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3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讨论时间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莱布尼茨的时空观:时间空间是数理逻辑的表象,完全是主观的。假如物质消失了,那么时空就不存在了。什么是逻辑或关系的表象?时空是描述物质对象之间关系的表象。比如,假设世界只有两人,没有其他物质,且2人结拜为兄弟,如果2人消失了,那么兄弟关系也就不存在了。
牛顿的时空观:
不是单纯的绝对时空观,而是绝对时空观与相对时空观的结合。牛顿关于时空的表达较为模糊。他认为时间空间是客观的,绝对时间存在,绝对时间与空间、物质、运动无关,人感觉到的时间是相对时间,相对时间、空间都是可变的(与爱因斯坦相近)。物理学理论都默认时空是客观的,也是物理框架的前提假设之一。牛顿对时空的思考也很深入,但他没有完全表达出来。
爱因斯坦的时空观:
青中年期的爱因斯坦认为,时空可以独立于物质而存在。假如物质消失了,那么时空就由弯曲变为平直的了。晚年的他认为,假如物质消失,那么时空也就不存在了,时空是物质的广延,二者同生同灭。这与莱布尼茨的观点相近,但不同。广延是本质的延伸,时空与物质具有同一性。
康德的时空观
康德认为时间空间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康德对时间的研究相对细致,也更难懂。
感性:感官接受物自体的刺激获得表象的能力,其中包含着先验的成分。时间空间属于感性的先天形式;感觉属于感性的质料部分,这是后天的。时间空间在现象中属于质料。时间空间是关系的表象。表象都带有主观规定性。
时间空间是先天纯粹直观。直观是一种先天的能力,直观不是概念。先天的内感官中的时间空间无限且“不动”,是一种先天时空表象,经验材料占据了这个无限时空的一部分位置,对先天时空表象产生了限制,然后才获得了现实中的时间空间,现象才得以呈现出来。(康德这是理性派的限制观。经验派认为时空表象是经验堆积起来的)
内感官“先于”外感官。(二者实际是同时起源的,但发展不同步。外感官在很大程度上是进化史上眼睛出现之后的事物。在视觉产生之前,动物的内感官没有体积或空间形式,只有时间一维)。内感事物不占据空间,存在于时间中。意识把外部世界按照内感官的模式规定了,即把外界规定在了时间中。没有时间体验的生物,就没有自我意识,也不会有任何事物存在的体验。在现象界,时间是比空间更为基本的质料。时间是内感官的形式;空间是外感官的形式。
康德认识论最重要的一点
先天范畴如何合法地用于感性材料?
知性:人脑里固有的“先天形式”将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并分类的能力。知性在康德哲学中可等同于理性,即思维归纳、形式推理、计算、判断的能力。
知性能力与感性能力的来源不同,连接二者的中介是“图式”,这种图式就是时间的先验规定。图式是介于知性能力与感性直观能力之间的一种“想象力”,此想象力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带有主观能动性的,对时间加以调配的综合直观能力。
“想象力”难以理解,我用科学的语言加以解释。感官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的改变可以刺激感官演化,同时感官对感觉材料加以调配的能力增加。调配就要有先后次序,即时间的先验规定。事物的次序是带有规定性的,在现象中表现为时间。客观世界的次序的形式,不是时间形式。所以康德说上帝或物自体不在时间空间中。
比如,我朋友张三,昨天的张三与今天的张三不是同一个对象,至少他的头发长长了,但是我仍然能够认识他是张三,这个实体没有变,而仅仅是张三属性或广延发生了变化。思维为了把握实体,或把握持续存在的对象,而把对象的变化规定为了时间的变化,规定了对象没变,从而使我们能够通过“实体”的概念高效认知经验对象。
验证康德的时间论
知性和理性或先验逻辑依赖先验自我意识的统觉。
统觉:这是莱布尼茨的一个术语,本来是指单子的最高程度的知觉,即对一切知觉的统摄,是只有在人的灵魂中才体现出来的。在心理学中,这个词用来指自我意识。但康德用这个词所表达的还有更高一层意思。他认为通常使用的“统觉”,包括莱布尼茨意义上的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统觉,都仅仅是一种“经验性的统觉”,是比经验性的自我意识更高的先验自我意识,康德称之为“先验统觉”。
如果动物没有时间直观能力,就不会有自我意识。当人回忆反思时,自我才能呈现,忙碌的一天中很少有时间回忆反思,自我意识呈现得少,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这叫专心工作的“忘我状态”。在不反思的状态下,没有自我,时间不属于我。当忙碌产生劳累感时,时间又会过得很慢。这是因为人在痛苦环境中,使人回忆并反思,我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境地,我如何才能脱离劳累的困境。反思多,自我呈现得也多,所以时间过得慢。快乐时,意识集中在当下的舒适环境和体验之中,舒适环境有利于动物生存,自我很少呈现。得意忘形更忘我。所以,痛苦的时光总是很漫长;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
时间的来源

假设康德的“时间的先验规定”理论正确,那么时间则来源于人体微观层面的熵增速率。
康德的时空观与爱因斯坦、巴门尼德相近,他们都认为时间空间是意识规定的,或主观的,客观世界的变化不是我们眼睛看到的运动形式,过去与未来是人的“想象”。比如,颜色是视觉系统规定的,但颜色有客观基础,时空同样如此,客观世界没有时空,但有时空的“原型”基础。意识将时间原型进行形式变化为现象界的基本质料。
用加速器将放射性元素加速,可以使其半衰期延长,说明原子核内部得熵增速率因运动而减缓。某些基本粒子的寿命会因高速运动而增加。这是相对论的一个验证。
基本粒子是不可分割的基本单元,那为什么也会因运动而增加寿命呢?它还有内部吗?内部有变化吗?
客观世界的次序的形式,不是时间形式。
这里要引入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辅助解释。莱布尼茨认为单子是不可分割的基本单元,但其内部仍然会有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宏观运动的形式。可以用熵增速率加以描述这种变化。这是一种没有运动,而有变化的熵增形式。基本粒子的运动没有连续的轨迹,不是宏观意义上的运动,与单子内部的变化相似。寿命短的基本粒子会因运动而增加寿命,我们可以认为它的内部熵增速率减缓了。
人的时间直观能力,不是由宏观运动现象而产生。
有人说时间体验来自类似日出西落的宏观运动,这是浅表的臆断。进化史上视觉系统出现之前,时间作为内感官的形式就已经存在了。时间来源的客观基础是人体内部微观层面熵增的速率。即时间是意识对身体微观层面熵增的反映。具体是哪个层面的熵增,未知。可能是原子核层面,也可能是基本粒子的内部。
绝对时间是否存在

我的观点中,时间的主观成分更多。客观世界到底有没有时间,或者绝对时间是否存在?目前无法确定。牛顿认为绝对时间存在,绝对时间与空间、物质、运动无关,人感觉到的时间是相对时间。牛顿对时空的思考比较深入,但不成熟的想法,他不写出来。因此,他具体是怎么想的,不得而知。如果绝对时间存在,那么意识中的时间就不是来源于人体微观层面的熵增。
总结:
时间是主观,还是客观尚不明确,讨论大脑如何感知时间流逝,操之过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3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一个问题的假设错了,那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答案。我们来看,这个问题假设了一个前提,即:大脑可以感知时间。
这个假设带出三个问题,一,大脑这团脂肪能感知吗?二,时间可以被感知吗?三,时间是先于感知而存在的吗?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么这个问题有解。如果这三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那这个问题就问错了,那下面所有言之凿凿的答案,用知乎的七个基本来判段,就是妥必妥的伪科学。
首先,大脑可以感知吗?但凡有点脑科学常识的都知道,大脑是坨脂肪,对时间理解最透彻的人类的大脑,是爱因斯坦留下的。请问,爱因斯坦走了,他的大脑依然在科学家手里,那个大脑能感知什么?
或许,有人会说我抬杠,毕竟死人大脑不活动,OK,那咱就玩玩脑科学。教科书告诉我们,脑袋那坨肥肉里面的各种活动靠的是神经递质和电信号,请问,是感知触发了神经递质分泌和电信号,还是神经递质分泌和电信号引起了感知?
很显然,正常人是先有感知后有递质和电信号,而精神分裂患者的幻觉,则是后者,先有紊乱的分泌和错误的电信号,而后产生错误的感觉。那么,请问,时间,这种看不见摸不着非意识非能量非物质的东西,如何通过眼耳鼻舌身的神经进入你的大脑引起反应的?
所以,如果你说你的大脑能感知时间,你这不是瞪眼编瞎话吗?
二,时间可以被感知吗?根据上面的回答可知,时间不可以被大脑感知,但是我们明明知道时间在流逝啊!为什么?
因为时间不是被感知的,而是被你通过外境的变化计算推理出来的。
一个铁球从甲地到乙地,这个过程被你完整的观察到了,于是,聪明如你,不仅看到了运动变化,而且还看到了时间、空间、和速度。别以为你看到这些很厉害,牛逼的人还能看到加速度和角动量。
但是,唯有铁球和甲地乙地之间的背景参照物是真实的,你能感知到的只有铁球和参照物,其他的空间时间速度加速度都是你计算推理的。靠什么计算推理?当然是大脑。谁来控制大脑进行运算推理,当然是意识,确切的说是你的潜意识,更确切的说,是你继承了几万年以来所有祖宗的集体潜意识。
所以,与其说时间能被感知,不如说时间是被你的意识通过大脑计算推理出来的。说白了,时间就是一个意识虚拟的参与计算的变量。
你说你能感知到一个虚拟的变量,你是不是瞪眼说瞎话。
三、时间是先于感知而存在的吗?结合以上可知,时间是意识虚拟的一个参与计算的变量,然后通过大脑进行运算推理,以便让意识更好的应对外界的变化。
比如,一个子弹打过来,你脑子计算快的,就知道,赶紧蹲下,没死!脑子计算慢的,就知道,哎呀,枪口初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距离,距离除以时间等于速度,距离除以速度等于,呀!出血了!疼!
所以,别指望感知时间能帮你做什么,时间是后知后觉创造出来的玩意儿。
据人类的老祖母露西说,她当年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五个能够直立行走的雄性类人猿追求她,第一个跑得快,第二个跑得更快,第三个跑得不但快,而且还能够边跑边猎杀狮子老虎,第四个不但能猎杀老虎还能制服野马骑在上面。看到没有,这就是人类最早的对时间的感知。
后来我问老祖母露西,我说,不是五个类人猿吗?第五个能有多厉害呢?
露西说:第五个不行,他是你们老祖父,跑得慢,什么都不会干,每天只会躺在长椅上晒太阳。
我说:啊?不是吧,你为什么不选另外四个,那都是能够感知时间的高手啊,你不选他们,就不怕饿死你的后代吗?
老祖母露西嘿嘿一笑,漆黑的毛脸露出一排烤瓷牙。她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孩砸,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要被你那看似聪明的大脑骗了,你知道吗,智慧比聪明更重要。
我不服,呛道:老祖母,你所谓的智慧,就是找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懒汉吗,我都不知道咱们人类怎么活到今天的。
露西呲牙笑道:你知道吗,那四个类人猿虽然是部落里最厉害的,但是他们每天早上都整整齐齐的跪在地上,朝你那位躺在长椅上晒太阳的老祖父喊:老板早!你说,我该嫁给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3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非常善于记录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所做的几乎所有事情都需要精确的发条 — 精确到毫秒。如果没有敏锐的时间感,人们将陷入毫无意义的混乱,无法移动、交谈、记忆或学习。
深入地理解大脑的计时器是如何工作的,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大脑是如何构建自己的现实的。一些研究表明,大脑有时会挤压、膨胀或扭曲时间。微妙的时间偏差与情绪、注意力、药物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有关。可见,大脑对时间的感知并不只是一种主观感受,它特定的运作规律与我们的身体息息相关。

  • 时间扭曲
大脑的计时并不总是像节拍器那样可靠。大多数人都亲身经历过这种现象。高冲击性的体验会减缓人对时间的感知,使世界陷入慢动作。一辆失控的汽车冲向中央隔离带,或者一名跳伞运动员向地面坠落,都会导致时间明显延长,使比赛看起来比实际时间更长。
即使面对的不是具有威胁生命的冲击性时间,当事人的时间感也可以延长。研究发现,仅仅经过10分钟的冥想,人们似乎感觉时间比客观上持续的时间更长。此外,情绪和温度也可以延长或缩短时间。例如,看着愤怒的脸或吓人的蜘蛛会让人觉得时间变慢了;在炎热的房间里跑步会让人感觉到时间流逝的减缓等。
致幻蘑菇和可卡因、LSD等药物以及某些药物也会扭曲大脑的时间感。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很难区分两种时间长度。帕金森氏病会出现计时问题。甚至于在症状出现之前,亨廷顿氏病患者在估算经过的时间方面就存在缺陷。脑损伤也可以扭曲人的时间感,尽管这种影响几乎总是微妙的-对于患者来说甚至没有注意到。
如此多的疾病、伤害、药物甚至身体状态都会影响时间感知,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大脑中的计时不是一个整体。

  • 神经元有自己的节拍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大脑的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感知和响应时间的能力。大脑所做的几乎每件事都有自己的时间长度。科学家在《神经科学杂志》上报道,即使在培养皿中,神经细胞或神经元也能检测到时间信息并对其作出反应。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被要求估计某一特定的持续时间(左)时,大脑的几个区域会处理外显时间的各个方面。其他领域涉及到隐式计时——在没有直接要求的情况下对事件持续时间进行计时预测。

新加坡神经科学家安东尼乌斯·范东根及其同事发现,从大鼠大脑皮层(大脑的外层)取出的神经细胞会对音乐的节奏做出复杂的反应。在对神经细胞网络进行基因工程以响应蓝光后,研究小组用“音乐”来重新调节这些细胞,音乐是根据歌曲的节奏和音符精心计时的光模式。当“听到”这些歌曲时,细胞的电反应通常可以确定在任何特定时刻播放的是拉格泰姆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细胞针对音乐做出的节奏反应变得更好,这暗示着它们可以将节奏信息的记忆保持大约6秒钟。这些结果表明时间处理是大脑的基础。
当然,神经细胞通常不会生活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这些细胞位于大脑中复杂多样的网络中。对人脑扫描的研究也揭示了大脑如何处理时间各个方面的线索,结果表明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和小脑都参与到时间的处理中。
杜克大学的神经科学家Tobias Overath及其同事设计了“声音被子”,一种将30到960毫秒的短片段拼接在一起的长串语音。脑部扫描显示,随着声音块变长,颞上沟变得更加活跃。这一发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当大脑将不同的声音合并成有意义的单词时,它是如何使用精确的时间信息的。
Overath说,目前尚不清楚颞上沟中的单个神经元是如何跟踪延长的声音的。大脑扫描方法,如杜克大学研究中使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没有检测单个神经细胞行为所需的分辨率。但对动物的研究可能会提供一些神经元如何保持时间的线索。
最近在老鼠身上进行的一项研究清楚地解释了一些细胞是如何计时的。老鼠被训练按下杠杆喝一口水。但是水只有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才会出现。老鼠很快学会了在太早的时候不要浪费精力推杠杆,这一行为显示了它们的计时能力。
当老鼠在计时水的出现时,葡萄牙里斯本的神经科学们用电极偷听老鼠纹状体的神经元,纹状体是一个被认为对时间感知很重要的脑区。研究小组后续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报道说,他们发现了在整个等待期内都能发出电信号的细胞。这些细胞持续记录着滴答作响的秒数。
更重要的是,许多细胞改变了它们的行为,即使在时间间隔变长的情况下,它们的序列也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例如,一个总是在12秒序列中间发射的细胞会随着等待增加而改变其行为,例如,在36秒序列的第二个18秒附近发射。
梅洛将这些细胞比作橡皮筋,橡皮筋可以膨胀和收缩以填满必要的时间。“你可以拉伸和压缩它,”他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科学家海伦·莫塔尼斯和迪安·布诺诺马诺在最近的一篇生物学社论中写道,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元编码的是相对时间”,而不是绝对时间。

  • 时间的裂缝
大脑能够在时间上将不同的信号编织在一起,形成统一的体验,又称之为缓冲过程。某种类型的大脑缓冲区会在大约四分之一秒的时间内收集数据,并将其缝合成我们认为是“现在”的离散事件。新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这一过程出现了问题,他们经常把时间说成是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精神分裂症患者将他们的世界描述为一部分割的电影,他们必须重建电影的意义,因为时间对他们来说是不连续的。
根据van Wassenhove和她的同事的研究,当被要求做出有意识的时间判断时,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没有精神分裂症的人需要更长的时间内合并视觉和声音。健康的人在200毫秒的时间内有意识地将视觉和声音结合起来。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他们则需要约300或400毫秒。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操纵神经元的从而能够观察它们是否能在大脑中模拟时间感知。其他研究人员正在探索音乐节奏、事件时间顺序和心理时间旅行等概念,人们在这些概念中想象过去和未来。“针对所有这些方面的调整都是接近操控时间这个大概念的可能方式”。科学家们希望这些类型的实验将最终揭示大脑如何制造和保持自己的时间。
参考文献:
C. Stetson et al. Does time really slow down during a frightening event? PLOS ONE. December 12, 2007. doi: 10.1371/journal.pone.0001295
R. Kramer et al. The effect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on time perception.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Vol. 22, September 2013. doi:10.1016/j.concog.2013.05.008
S. Droit-Voet et al. The conscious awareness of time distortions regulates the effect of emotion on the perception of time.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Published online April 15, 2015.  doi: 10.1016/j.concog.2015.02.021
M. Tamm et al. Effects of heat acclimation on time percep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Vol. 95, March 2015, p. 261. doi: 10.1016/j.ijpsycho.2014.11.004
F. Piras et al. Time dysperception perspective for acquired brain injury. Frontiers in Neurology.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4. doi: 10.3389/fneur.2013.00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3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记忆中的事件进行时间排序是大脑的重要活动之一。人神经系统在记忆形成的过程中会留下时间印记,允许以正确的顺序回忆事件或经历。“处理感官收集的信息和经验,建立关于未来的预测,以提高生存能力”可能是复杂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
实验证明,大鼠在被完全移除大脑皮层后仍然可以成功表现出“估计约 40 秒的时间间隔”[1]。这表明“估计时间”所要求的神经系统复杂度并不很高。
人对时间的感觉受脑部(尤其是右侧顶叶与壳核)的神经活动影响,这些活动关系到感官输入的信号、学习和记忆,表现出多巴胺水平的变动。大脑测量短时间刻度的机制则依靠负责记忆和空间定位的海马体和内嗅皮层[2],例如海马体的时间细胞链式信号[3]反映了事件的时间顺序。


多年来,神经元放电的速率被视为衡量神经活动的标准[4],但准确的时间也很重要。过去十几年间积累的证据表明,啮齿类海马体中的“时间细胞”在编码时间信息。相位进动(phase precession)是进行情景记忆和空间导航的关键机制[5]。2015 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学习陌生移动路线的老鼠存在相位进动[6]。2019 年,研究人员在理论上阐述了海马时间细胞如何将时间与地点、事物相关联,来帮助大脑记住“记忆事件”中事物和地点的顺序[7]。
哥伦比亚大学的 Joshua Jacobs 等研究人员通过神经元放电时间监测人脑中的位置细胞[8],发现人脑和老鼠的脑类似地在记忆形成的过程中留下时间印记:

  • 利用从 13 名植入颅内微电极来绘制癫痫发作时的电信号的癫痫患者身上收集的数据,发现患者四处走动时监测范围内 12% 的神经元表现出相位进动。
  • 利用从 27 名执行情景记忆任务的癫痫患者身上获得的颅内微电极记录,识别了人类的时间细胞及其活动规律,建立了关于它们如何在人脑中产生“形成情景记忆所需的时间信息”的理论[9]。
在 2021 年 8 月 10 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法国和荷兰的认知科学家发现处理序列图像也涉及相位进动[10]。
在神经递质与激素方面,过去数十年的研究表明,多巴胺在人感知时间的过程中起很大作用:有些研究指出,多巴胺水平上升让动物觉得时间很慢;另外的研究指出,多巴胺水平上升压缩了对时间的感受,使动物感觉时间过得更快。还有研究发现这两种影响都存在,不同的刺激导致不同的效果。
长期以来,一些学者认为,人通过奖赏和惩罚进行学习,奖赏和惩罚背后的神经活动机制涉及人对时间的感知。2020 年 10 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支持这种观点。
学习是在行为与结果之间建立关联的过程,需要大脑将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大致估量每一步的时间。多巴胺参与奖赏机制和强化学习,在人意外得到奖赏(即出现预测误差)时,多巴胺水平升高,促使人保持此前带来奖赏的行为。实验发现,预测误差越大,人对时间的感知失真程度越大

  • 让受试者看两个数字依次在屏幕上闪烁,大部分情况下先出现一个零,一段时间后再出现一个零;偶尔会先出现一个零、再随机出现一个正整数或负整数。如果第二个数为正,受试者会得到奖金,如果为负,奖金就会被扣除。实验中,第二个数字显示的时长会不断变化,让受试者报告他们觉得第一个数字和第二个数字谁的持续时间更长。
  • 实验结果显示,意外地得到奖金的时候,受试者觉得第二个数字持续得比实际上更久,这是通过加快时间感来将短期记忆里储存的该数字的持续时间放大的;意外地被扣除奖金时,受试者觉得第二个数字持续得比实际上更短,这是通过减慢时间感来将该数字的持续时间相对压缩。奖金额度越大,受试者对时间的感知失真越大。这和人们对注意力的体感一致:在你获得比预期更多的乐趣时,你觉得时光飞逝,但可以留下深刻的记忆;在你觉得无聊的时候,你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但事后没记住什么有意义的东西。
过去的实验显示,右侧顶叶一块区域的活动明显关系到人的主观时间体验。本项研究则考察了负责运动和记忆的脑区——壳核。



红色区域就是壳核

右侧顶叶与壳核有功能和解剖上的联系,所以人对时间的综合感知可能来自二者的互动。
本研究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11]。
预测误差并不是唯一因素。2020 年 9 月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反复受到时间间隔很短的刺激的受试者趋向于高估中等间隔的持续时间。似乎是对短暂刺激敏感的神经元在反复激活下变得疲惫、不易激活,使得对较持久刺激敏感的神经元接管了对后续刺激的感知。类似地,在反复受到时间间隔较长的刺激后,受试者会低估中等间隔的持续时间。
个体差异对时间感的影响是存在的。生活高度规律化或经常注意时间并将景物变化和时间联系起来的人会更容易估计时间。
不过,在看不到太阳的地下室里,人通常仍会保持 24.25~25 小时的清醒-睡眠节律,昼夜节律并不特别依赖估计时间的机制。

其它动物的时间感:

  • 在对黑猩猩是否偏爱熟食的研究中[12],实验证明黑猩猩对同种食材更爱吃做熟的版本,且能理解烹饪对食物的改变作用,能理解研究人员提供的烹饪工具的效能。它们愿意消耗时间来等待生食材被烹饪,愿意主动放下拿在手里的生食材以烹饪它们,能在预期生食材会在日后被烹饪的情况下搬运并储存生食材,而在没有烹饪工具时会吃掉生食材。
  • 老鼠·蜂鸟·鸽子等脊椎动物和蜜蜂等无脊椎动物看起来都能以与人相似的方式估计时间的间隔和持续时间,并对其进行比较[13]。
动物的神经系统处理感觉信息的速度各不相同。研究人员向 34 种脊椎动物(包括鱼、蜥蜴、鸟、哺乳类)展示快速闪烁的光。在光的闪烁速度足够快的时候,动物会将其视为稳定的、不闪烁的光——人在日光灯、电视屏幕等闪烁光源面前就是如此。通过电极测量动物的大脑活动来测定动物将闪烁的光视为恒定的最低频率(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对人来说约 60 赫兹),发现体型小、代谢率高的动物处理视觉信息的速度更快[14]。
此类研究显示,狗处理视觉信息的速度至少是人的 1.25 倍,苍蝇是人的 4 倍。
这可能允许小动物更好地躲避来自捕食者的攻击、使用不易被大型捕食者解码的短暂闪光进行沟通。但也有例外,虎甲的奔跑速度可以超过神经系统的处理能力,使它经常停下来等待脑子跟上。

  • 在同种动物中,信息处理速度存在个体差异。对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流逝的速度体感变快了。优秀运动员处理视觉信息的速度可以超过普通人。
  • 昆虫较小的神经系统要以这样的高速处理信息也是有代价的,其复眼是依次“扫描”图像后去定位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