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715|回复: 5

[分享] 人有哪些病轻易发现不了,一发现就很严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6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6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张来自于2021年的图文记录。
我当天的起点是上海,终点是扬州,途径了一座长江大桥,早晨的江面上波光粼粼,太阳散发着生机勃勃的光芒,出于内心的落差,我拿起手机,随手拍下了这张风景照。
此行的目的和生机勃勃却没有半点关系,我是去见一位长辈的最后一面。
这位长辈在21年2月确诊的胰腺癌肝转移,及至5月,病入膏肓,进入临终关怀阶段,在我探望他后的周末,逝世于胰腺癌造成的消化道大出血。
暂且称这位长辈为A公。
A公是包邮区中年人,祖籍浙江,年轻的时候因创业定居江苏;从走南闯北的小商品交易,到江苏开店年入百万,A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后加入炒房、炒股、炒期货,投资眼光良好,名下资产呈指数级增长。
折腾了大半辈子,从白手起家到财富自由,在55岁时,A公决定退休,交班给儿子,享受接下来的美好人生。A公自56岁开始全球旅游,一年365天,大概有30天在江苏,15天在浙江,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内外的各类景区,过上了令人艳羡的、有钱又有闲的生活。
A公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典范,年轻的时候父母都因病去世,不仅没有遗产,还有负债,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大概在20岁到55岁的35年间还完了父母的欠款,养大了下面三个兄弟姐妹,为他们的成家立业出人出力。
以上大概就是A公的人物生平,可以看得出,A公不缺钱,属于那种能用人民币能砸出医疗资源的人群。
但命运的齿轮从来不会停止转动,恶魔的镰刀就此挥舞了下来。
57岁的时候,A公报名参加了一个名山旅游团,大概是在多少天内爬完国内的七座名山,是比较急行军式的旅游;A公一向身体素质良好,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
旅游回来A公出现了肾炎症状,前面也提到A公安家在江苏,于是A公入住了南京最好的医院检查肾炎,为了寻找肾炎的起因,南京给A公穿刺了全身十几处,样本送到北京实验室做的核验。
核验结果一切正常,南京和北京均没有查出A公肾炎的起因,因为肾脏组织、胰腺组织以及骨髓等组织的穿刺结果均为正常。
但是南京要对A公的肾炎症状进行治疗,于是采取了外周血基因检测,查到了一个异常基因,对症下药用上了一个靶向药。靶向药效果显著,A公肾炎症状缓解,出院长期吃药维持。
A公自这次住院之后更加关注身体健康,因为经济上没有压力,CT、B超、核磁共振之类的检测定期进行,其中B超医嘱是3个月一次,A公并不完全遵从,有感觉到身体状况变化的时候,A公就会去做检查;并且会考虑到多次CT辐射的问题,A公往来江浙沪,相应的检查都是请江浙沪当地影像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可以说这个病人相当的遵医嘱,配合检查。
就这样,57岁时发现的肾炎,经南京治疗后,维持到了A公59岁。
A公的60岁生日正好在国庆前一周,因此计划把生日放在浙江老家进行,与浙江方面的亲朋好友会面。所以,在离开江苏前,A公特意在南京住院,行了全套体检,其中包括CT,确认复查结果状态良好之后,A公到浙江小住。
在浙江小住期间,A公觉得身体不适,腿脚水肿严重,怕肾炎进程异常,于是在浙江找了医生进行了B超检查。
浙江的这位B超医生告诉A公,要进行更详细的检查,言语间比较笃定;但是因为第二天就是A公的生日宴,并且离前次南京CT大概才40天,A公忧虑辐射问题,当天拒绝入院检查。
第二天A公过生日,过完生日,当晚前往浙江老家附近最好的医院进行检查。A公儿子当时还在江苏关注家业,但是留了个心眼,当夜在线上先拿到了A公的检查报告。CT报告显示肝区有三个边界清晰的占位,性质不明,需要增强检查。
当时还有三天就是国庆,众多医院都将暂停门诊。因此,A公儿子在看到报告当夜,咨询了多位影像医生,范围覆盖江浙沪;意见出奇的一致,各地医生都表示肝区占位边界清,但更让人心惊胆战的是胰腺尾部模糊。
而且浙江这家医院是A公老家全市范围内比较权威的医院,基本不会存在仪器原因导致的异常;综合考虑,A公儿子连夜安排了A公从浙江出院,联系好了上海影像方面的权威。第二天一大早,首班高铁把A公带到了上海。
在上海六院进行了增强核磁的检查。在检查完的半小时内,影像科医生请A公儿子到办公室谈话,告知影像结果为胰腺占位4.5cm,接近于整个胰腺,CT显现肝区三个占位,基本确定来自于胰腺转移灶,建议赶紧就诊专业的肿瘤科医院。
于是,A公儿子联系瑞金医院肿瘤科专家,经由瑞金医院安排了基因检测和PET- CT,因当日接近国庆,PET-CT的检查结果需要等待,瑞金医院专家请A公先回家过国庆,国庆后立马到瑞金医院报道,尽快开始化疗。
详细的治疗过程就不提了,因为已经知道了胰腺癌,A公家属接触过瑞金医院肿瘤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科以及北京方面,有厚实的保险和现金流做支撑,A公整个治疗算是做到了极致,自费的进口药物用起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但是就这样,依旧只维持了4个月。
A公最终去世于胰腺癌导致的消化道大出血,临终当夜,意识清醒地吐血。
临死前的A公,从无神论者变成了相信人各有命,他认为从57岁肾炎发生,到59岁胰腺癌发现的这2年里,他是被某种神秘力量蒙蔽了双眼,以至于所有的检查都没有查出胰腺癌,大把的医疗资源都做了无用功。他认为这就是他的命运。
其实A公肾炎到胰腺癌的两年间,也有亲属存疑、建议过,既然身体状况不见好转,为安自己的心,不如做个PET- CT扫一下全身。A公当时笑着说,肾炎时各处穿刺结果都是好的,做PET- CT显得太大张旗鼓了,辐射又大;而且医生暂时没有要求他进行PET- CT检查,他认为没必要进行这项检查。胰腺癌发现后,A公妻子对着这位亲戚痛哭,后悔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A公的家属因此对医院、医生,包括自己都有不同程度的责怪;
对于医院以及医生,觉得自己并不是承担不起检查费用的家庭,为什么最初肾炎穿刺的时候,医生没有提出增强核磁、PET-CT这些,影像方面的增强检查呢?医生应该对穿刺的局限性有了解,胰腺是一个非常难被穿刺到病灶的地方;同时,由于胰腺的隐蔽性,普通CT、普通核磁共振往往是看不到胰腺状况的;除此之外,A公出院的时候,其实出院小结中写着要关注消化系统肿瘤,A公家属定期安排胃镜、肠镜和CT检查,因医学知识匮乏,不知道这些检查都看不到胰腺情况。
家属对于自己的自责就是来自于一家人缺乏医学知识,不知道胰腺的隐蔽性,导致胰腺癌的确诊直到肝区出现转移才被发现。这也是A公家大业大的一个弊端,A公其实有一子一女,并且子女很孝顺;但A公大儿子日常耽于家业,为了实现资产的扩张,比996还996,搁古代多少是个励精图治的太子;A公小女儿婚姻不顺,A公患病那两年更耽于分割财产以及抢夺抚养权.....A公的子女没有请护工,一般住院期间也是子女轮流到医院看护,轮孝顺是不遑多让的,但是他们每每陪护,就是从繁杂的日常事件里放空了自己,主打一个A公精神上的宽慰,病情上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很费时费力的去研究A公的病情,也导致了A公的“误诊”。
A公去世很久之后,A公家属才释怀。
这就是胰腺癌的可怕之处,A公是80年代考上了大学,因为家庭条件过于贫困,最终没有上大学;但A公有许多高中同学都是那个年代的佼佼者,加上A公经商期间认识的朋友,A公有多个医生朋友;有一个高中同学,现在是一地级市的三甲的科室主任,他曾经在A公肾炎期间多次探望A公,了解A公的病情;更有A公资助过的医生小友,隔段时间就会来看望;
这位胰腺癌患者是属于那种有钱、有人的类型,却很命运般的错过了所有能够查出胰腺癌的手段,穿刺方面,没有穿刺到病灶,影像方面,没有进行PET-CT,血检方面,肿瘤标志物检测没有明显提示。
当A公确诊胰腺癌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亲友普遍都一阵胆寒,大家都心理感觉这是毛骨悚然的一叶障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说法,就是说不知病起何处的病人,有时候往往不是查不到,而是因为有什么非自然力量遮住了他的病因,一种有些玄学的说法。
因此,科普一下胰腺癌;
胰腺癌的症状,我搜到的有上腹不适、消化道症状、腰背部疼痛、血糖异常、体重下降、黄疸;
上腹不适、消化道症状、黄疸在A公的身上是没有出现的,其中腰背部疼痛出现在确诊后的彻底晚期,完全不能作为早期异常指征;A公身上出现的前中期症状是肾炎和糖尿病(血糖升高);
其中肾炎出现在确诊胰腺癌两年前,最初是因为蛋白下降,食补不能,排尿异常,才往肾炎方向就医的,但是穿刺结果提示A公的肾组织是没有问题的,属于不明原因的肾炎;确诊肾炎时的外周血基因检测存在胰腺癌相关基因突变,和胰腺癌确诊后的基因检测报告结果一致。
紧接着是在肾炎确诊后一年,胰腺癌确诊前的一年,确诊了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指标;
这两个不明原因的病症是A公胰腺癌发生期间最异常的状况,也就是胰头胰腺癌的相关症状。肾炎和糖尿病和胰腺癌是有逻辑上关联的。
关于肾炎,胰腺能够外分泌胰液,胰液里含多种酶类,目前普遍认为胰腺癌对消化吸收比较明显的影响是脂肪的消化,胰腺癌影响了脂肪酶的分泌,导致脂肪不能消化,出现晚期脂肪泻之类的病症,而在早期,可能表现为吃了油腻的食物之后的消化不良;
但是很明显,在A公例子里,胰腺癌最早期,影响的不是脂肪的消化吸收,而是蛋白的消化吸收;血检蛋白异常,不是因为肾脏异常代谢蛋白质,而是因为胰腺癌显著影响了蛋白的吸收,引起了不明原因的肾炎。不明原因肾炎这一点在胰腺癌的征兆里感觉没有被单独拎出来提及过;从A公的肾炎初诊医生、A公的医生朋友们的态度里都能感觉到,肾炎诱因来自于胰腺癌,是他们都完全没有考虑过的方向,可能是一个很罕见的方向;初诊医生其实是有忧虑这个肾炎的不明原因,他有提出长期监察腹部CT,A公的腹部CT做的也是比较频繁的,只是可能对胰腺癌的经验不足,没想过胰腺癌最后在CT上显现出来只有一句胰尾模糊;
关于糖尿病,胰腺也是一个内分泌腺,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及胰岛素的分泌相关,这两个激素与血糖水平息息相关;胰腺癌指征糖尿病,这个是已经写进百度百科里的一条,但是像A公近60的年龄,糖尿病往往又会被归结为老年病、年龄原因。我只能说,不明原因的糖尿病,没家族史、没生理器质上的诱因,还是要考虑得更多一些。
最后想谈谈各项检查的优点和弊端。
穿刺是指穿刺针获取部分人体组织,拿到实验室进行病理检查,确定穿刺部位出了什么问题,应用在肾炎上,就是穿刺肾组织看看滤过、重吸收之类的组织部分有没有问题;应用在恶性肿瘤上,就是穿刺确定性质,到底是否恶性;在恶性肿瘤和肾炎上,可以说穿刺病理是一个与后续治疗方案息息相关的检查。但是穿刺是有局限性的,以A公为案例,很明显的一个弊端,穿刺存在未穿到病变组织的问题,这个弊端最大显现就是在难穿的胰腺癌上。另一个和恶性肿瘤相关的弊端,恶性肿瘤组织,在未发生转移前,是有包膜的,穿刺针刺破包膜,可能会造成恶性肿瘤的转移,有一些案例里,复发的恶性肿瘤病人,肿瘤沿着穿刺针进针轨迹转移,最终在体表穿刺入针部位出现瘤体,非常恐怖;现在有很多医生对于疑似恶性肿瘤患者,不采用穿刺确定性质了,而是改用PET-CT明确性质,PET-CT提示之后,直接采用外科手术剥离肿瘤组织,拿手术的样本去做病理检测。
至于PET-CT,全称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计算机断层组合系统(PET-CT),理解成现在铺开的最厉害的CT就行了,这项检查能扫描全身,报告涉及全身上下的多种病症,之前是作为恶性肿瘤末期患者检查转移用的,单项检查能看全转移情况,有作为一些中年人的体检项目。血检出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却不知道病灶在哪里的中年人,可以进行PET-CT检查查找异常位置。
PET-CT缺点是贵、放射性、医保不报;贵的话是指现在单次PET-CT的价格大概在7000人民币,作为参考,普通CT大概200人民币,增强CT 600人民币;
放射性方面,PET-CT检查使用的显影剂一般为放射性同位素氟-18,做一次全身PET-CT检查,辐射剂量为10-32mSv。一般每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辐射剂量为1-3mSv,相当于正常人在1个小时左右就接收了30年的自然辐射剂量,辐射剂量是不容忽视的。以这个项目作为体检项目是有点存疑的,只是对于存疑肿瘤比较有价值。
目前国内铺开的是使用氟-18的,听说深圳有使用镓-18的,获取到的图像对于某些恶性肿瘤更具明确性,当然价格比氟-18的更贵。还有一点是PET-CT预约不完全退费,预约PET-CT之后,放射性同位素氟-18会在当日进口,不使用即浪费,如果要退出检查,7000人民币的费用大概只能退回5000人民币,2000人民币是不能退的。
当然,未曾铺开的,除使用镓-18的PET-CT以外,还有一项辐射小于PET-CT的PET-MR(核磁共振),目前国内的PET-MR感觉比较少,应该还是在北上广深,费用也不容小觑,大概在1.5万-2万的区间。
这个价位、这个辐射的检查,基本上的适用对象还是恶性肿瘤患者。一般的病症不需要花费这种代价,当然,例如A公这种,有不明原因的不适症状,可以考虑这项检查,胰腺癌早期症状里有一条是不明病因的其他病症。
最后就是对于肿瘤防治的体检项目,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检查,不需要受穿刺这样的罪过,也不需要接受PET-CT的辐射,单纯的血液检查就能看出异常;缺点是肿瘤标志物指向性不明显,单项的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可能指向多个部位,同时,肿瘤标志物又会因为炎症的发生而升高,难以区分炎症和早期癌症,按现在的体检流程,如果血液检查发现某项标志物异常,往往还是需要加做PET-CT查看病灶。
除此之外,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在实际情况下有一定的滞后性,还是A公这个例子里,据我了解到,误把胰腺癌当成肾炎发现时,肿瘤标志物CA1990仅轻微升高,而A公体检肿瘤标志物大概是一年一次血液检查,第二年也是轻微升高。又因为CA1990轻微升高可见于慢性胰腺炎、胆石症、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A公身上被误会的肾炎和糖尿病完全掩盖了这个标志物的价值。出现CA1990超出标准几百倍爆表时,A公已经发生肝转。
所以说回到肿瘤标志物,实际情况下,肿瘤标志物爆表的情况,往往发生于恶性肿瘤开始转移的时候,因为毕竟是外周血的一个检查项目,那些肿瘤还在原位的时候,肿瘤标志物并不会出现很夸张的变化;对于恶性肿瘤来说,如果只以肿瘤标志物作为体检标准,毫无疑问,查出来爆表的病人都是转移患者,那可都是恶性肿瘤后期了;对于治疗来说,发现得太晚了。
癌症的发现与筛查,仍是个需要攻克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6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腔溃疡烂穿了上颚。
我女朋友疫情前几天口腔溃疡了,没怎么在意用了些漱口水和西瓜霜等自愈。封城后一直不见好,越来越严重,烂穿了上颚。3月开各种证明才从封闭区去了医院,最后确诊为nkt淋巴瘤,非霍奇金癌症。
这三年来我一直安慰着她陪伴着她,也很气愤当地的肿瘤医院的专家教授都是饭桶,只会通用方式的放化疗,当年7月出院后第二年5月又发烧复发了,又去那里的时候医生根本没办法,发烧都只能强行用退烧药每天用,我发现主治医生甚至还在翻书跟他大吵了一架。
最后第二年8月带她去了广东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找的黄教授,就是主治医生翻的那本书的编写人,我才知道这个病当前国内最权威的几个人之一而且还在门诊看病的就只有他了,去了之后黄教授就控制住了发烧和其他的并发症,由于之前的治疗把免疫系统糟蹋的太严重,治疗比较缓慢,但是第三年7月份还是放化疗结束后出院。
但是出院后不久这个病就再次复发扩散到全身,在今年立春的那天她就走了。
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爱她。
如果再来一次,我会第一时间带她去黄教授那里,哪怕只能多续命几年我也愿意。
如果再来一次,我会给她一个名分。
我很爱她,很爱很爱她
今朝已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6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胰腺癌
领导们的各种身体检查和保健都是最顶级的,每人配有多个保健医生,可以轻轻松松让他们大部分人活到90岁以上
如果别人问我咱们国人的体质最长可以活多久,我会告诉他你就看领导们的年龄就行了,大部分在90-95。这个年龄代表一个普通体质国人的极限。
最顶级的身体检查和保健也没能防住这种癌,可见其凶险程度
黄菊患胰腺癌是建国以来唯一一个病死在任上的常委
我国肝胆外科领域顶级专家,时任我国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为其主刀,依旧没能创造奇迹
享年只有69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6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运气好,没挂,但也就差那几毫米
前年年底口味重,吃了很多很辣的菜,例如小炒黄牛肉,汁拌饭。有时候一整天不吃饭,只吃少量零食,有时候喜欢吃腌制食品。
总感觉胃不舒服,于是跑去医院看病,遵循医生建议做了个胃镜,加病理检验
过了几天,突然接到医院电话,让我去一趟。
医生看着我,默默地说情况不好,让我赶紧做手术。说是化验结果是印戒细胞癌。
一开始不太懂,本着一家医院的报告不太确信的想法,又做了第二次胃镜。检查的医生说在原来的采样点附近分别采了4个点。但是,居然是正常的
刚好过年,心里悬了个大石头。于是去广州又找了两家医院做了两次胃镜。结果居然还是没问题。心里难受,总觉得不踏实
又过了几个月,回到第一家医院再次胃镜。确诊
立即找医院安排了切胃手术。
仔细了解,印戒细胞癌是非常隐秘的一种癌症。它就像滴在纸上的水,不断浸润发散,感染附近的细胞。平时的感受不会很明显,所以一般到发现的时候都是中晚期,存活率很低。
所以,我算是万幸,在早早期去做了检查,并且万幸在第一次胃镜就采样到了那一毫米左右的病变样本。
也庆幸自己怕死,连续做了4次胃镜
活着挺好,尤其是手术完那段时间只能吃流食,后面甚至觉得烤红薯是最好吃的美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6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接诊过一个「口腔溃疡」的病人。
其实这个病,7~8 天就会自愈
但患者却说两周以来,用什么药都无效,且溃疡一点也不痛。
我瞬间,后背一凉......
那次我值班时,刚好是周末,很多门诊不开。
因此,病人都挤到急诊来。
其中有两个女生,是本地大学的大学生。
一个是病人,另一个是陪同前来的室友。
病人说口腔溃疡,希望我能开些药让她快点好起来,后天还有歌唱比赛,不能因为这个影响了发挥。
我当时忙得焦头烂额。
各种腹痛、胸痛病人一大堆。
底下也只有一个实习医生跟着。
实在没精力处理她的口腔溃疡。
我让她自己到外面买些西瓜霜之类的东西喷喷就好了。
而且这也不是急症,也没必要来急诊的。
她说口腔科不开诊,否则就不会来急诊了。
看她一脸着急的样子,我知道无法说服她离开急诊室了,甚至还可能纠缠不清,耗费更多时间,得不偿失。
我问她是不是溃疡痛得很厉害,准备给她开些漱口液,让她带回去做口腔清洁护理就算了。
口腔溃疡是这样的,痛个七八天就自己痊愈了,没什么大不了,更死不了人。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她跟我说,溃疡不疼痛,只是有些不舒服。
如果不是为了参加歌唱比赛,也不会特意跑来急诊了。
而且之前她在药店买过漱口水了,也用过西瓜霜等,效果都不好,溃疡都快两星期了,还不见好。
这就奇怪了。
是不是上火了,我旁边的实习医生跟着嘀咕了一句。
接着她也眉飞色舞地跟病人分享着自己的经历,说哪家店的凉茶好使,喝两天就好了等。
病人说凉茶也喝了很多,也不管用。
实习医生想再分享一些经验,我赶紧制止了她。
病人不是上火,哪有上火的口腔溃疡不痛的啊,我自己上火是烂舌头都痛得要命。
再说,我们的教科书也没有「上火」这个诊断啊。
当然,后面这句话我是很小声跟她说的,病人估计听不到。
我检查了病人的口腔,发现她下唇内部、上腭都有一些椭圆形的红色糜烂面,部分是溃疡。
最大的有差不多 1cm,看起来样子挺吓人的。
也难怪她说会影响唱歌。
这么大的溃疡,不痛吗?
我都不敢相信。
病人说刚开始是有点疼痛,但很快就没感觉了,主要是自己能感觉到有溃疡面,有异物感,说话唱歌都会不大自在。
我陷入了短暂的沉思,想给她开点什么药,一时没有了主意。
因为这种口腔溃疡不寻常,首先是面积大,其次不疼痛,持续时间又长。
我大脑快速飞转,想到了几种可能性。
但因为没证据,加上不属于急症,我想还是让病人明天再去口腔科看清楚一些算了,我不擅长。
这时候,实习医生冷不防冒出了一句,这个跟之前那个艾滋病病人的口腔溃疡很像啊。
我一脸汗。
艾滋病这几个字,怎么能够当着病人及其朋友的面说出来。
但在病人面前我又不好责怪实习医生,只好跟着说这不一定就是艾滋病,口腔溃疡的病因多了去了。
真菌感染、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会引起。
很明显,我的话没起到安慰作用。
病人脸色大变,随即很不客气地说,怎么可能是艾滋病呢?
她室友也帮腔,说什么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之类的,医生不经意一句话是会吓死病人的。
显然,她不满意实习医生刚刚那句话。
我心里也在抱怨,这小姑娘也真是的,说话不经大脑。
艾滋病是个很特殊的性传播疾病,基本上所有病人都很抵抗自己跟艾滋病扯上关系,尤其是在有外人的情况下。
即便病人真的有艾滋病,那也万万不能让无关的第三者知道的。
病人的室友就是个无关的第三者。
也难怪病人这么生气。
实习医生嘟囔了句,说只是有点像而已,又没有说一定是。
估计她自己心里也不痛快。
但实习医生所说的,恰好也是我担心的。
本着不想多惹麻烦的心态,我给病人开了些漱口水和维生素等,然后叮嘱她过两天如果不好,就来口腔科再好好看看,说不定要做些检查。
但病人不乐意,说要做什么检查今天都可以做,明天就来不及了。
她指的是歌唱比赛这件事。
她还是希望我能够检查清楚一些,不要推到明天后天的口腔科了,该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能缓解一些是一些。
这些漱口水会有帮助的,我告诉她。
她说用了好几个牌子的漱口水了,帮助不大,还是得做检查,抽血什么的都愿意配合。
既然如此,我也不多费口舌了,先抽血,把常规一套查了。
另外,我让实习医生把病人室友请出诊室,同时安抚一下外面的病人。
然后我单独问病人,准备速战速决。
我问她,有没有不洁性行为史。
她不懂什么叫不洁性行为。
我给她解释,就是跟一些可能患有性传播疾病(包括艾滋病、梅毒、尖锐湿疣等)的人发生了性行为,比如无保护措施的一夜情等。
如果是男性的话,还包括嫖娼等。
我尽可能说得委婉一些。
她直截了当回复我,没有。
我又问她,那有没有男朋友?有没有性生活?
她犹豫了一下,说有。
我继续问,每次性生活都有保护措施吗,戴安全套吗。
她有些不理解,问我问这个干吗,对治疗口腔溃疡有什么帮助吗。
我坦诚地告诉她,这种口腔溃疡不像普通的口腔溃疡。
普通的,最常见的口腔溃疡,叫作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也叫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等,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发生过。
但这种口腔溃疡的特点是有很明显的灼痛感,碰不得,一般也就十天八天就自己恢复了,很少超过两个星期的。
她的口腔溃疡已经两个星期了,远远没有要恢复的迹象。
更关键的是,一点都不痛,这就说明它不是普通的溃疡、炎症。
这种口腔溃疡,我能联想到的疾病有好几个。
一个就是刚刚实习医生提到的艾滋病,另一个是口腔结核。
还有一个白塞病或者其他自身免疫方面疾病,都不是什么好病。
其中最危险的就是艾滋病。
我一席话,听得她目瞪口呆。
艾滋病多数是性传播而来,所以我要问清楚她到底有没有无保护的性行为。
其实不管她怎么回答我,我都决定给她检查艾滋病抗体了,因为病史不总是可靠的。
她嗫嗫嚅嚅,说有过两次没有戴安全套的。
就两次,其他的没有了。
而且都是在受孕安全期进行的。
既然如此,那艾滋病抗体咱们就得查,如果结果是阴性的话,最快是下午就可以出来结果了。如果结果是阳性的话,那就另当别论。
我说不能排除她男朋友有问题,然后经过性接触传染给了她。
她不明白,说她男朋友很干净啊,怎么可能有艾滋病呢?
也没症状啊,一切都好好的。
我郑重地告诉她,所有艾滋病病人,在刚感染病毒的前几年都是没有明显症状的,那叫作无症状期。
根本不能通过有无症状,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艾滋病病人。
只有到了疾病的后期,由于身体免疫力的低下,各种病毒、细菌都会趁虚而入,会有各种感染发生,包括口腔感染、肺部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等。
听了这话,登时她脸色煞白。
我意识到这句话可能吓到她了,赶紧改口,说我只是常规排除艾滋病而已,不一定是。
也就在这时,我又想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病人第一次无保护性行为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我叮嘱她,要好好想想,据实说。
她嘴唇有些震颤,说大概是几个月前。
听了这个答案,我总算松了口气。
「那你应该不是艾滋病。」我告诉她。
一个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后,首先会经历一个急性期,大概会持续 2-4 周时间,这段时间内会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情况,但不应该出现这么明显的口腔溃疡。
过了急性期,进入无症状期,这个阶段会持续好几年时间,然后才进入真正的艾滋病阶段,身体机能彻底崩溃,包括严重的口腔溃疡。
如果病人只是几个月前发生了无保护性行为,即便可能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现在顶多也是处于无症状期,还不至于出现这么明显的口腔溃疡。
经过我一番解释,她眼神终于焕发了光彩。
我也有些抱歉,是我病史问得不够详细,才让她这几分钟时间如坐针毡、惶恐不安。
如果我早一些问清楚相关问题,也就不会往艾滋病这边靠拢了。
但如果不是艾滋病,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她这么严重的口腔溃疡呢?
难道是口腔结核、白塞病、梅毒?
这些病我都遇到过,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艾滋病和梅毒都是性传播疾病,都有可能导致病人口腔溃疡。
尤其是梅毒,感染梅毒螺旋体后,病人会出现皮疹,而且口腔、鼻腔、生殖器黏膜等都会有糜烂、溃疡等。
尤其是生殖器,会出现硬下疳。
所谓的硬下疳,指的就是生殖器黏膜的溃疡,并且这种溃疡是无痛性的,口腔的溃疡也是无痛的。
更关键的是,病人刚刚说了,几个月前有第一次的无保护性接触。
假设对方是有梅毒的,那就完全可能因此而感染了梅毒,从时间上来说,说得通。
从时间上、临床表现上来看,似乎说得通。
但看病不是仅仅依靠这点时间线和症状就可以的,我必须拿到更准确的资料,才不至于再次出错。
毕竟我刚刚已经怀疑人家是艾滋病了,结果应该不是。
这回再怀疑人家有梅毒,如果还搞错,那脸往哪搁。
面子事小,万一病人不乐意了,发脾气闹事那就棘手。
病人心有余悸,问我那会是什么原因导致她的口腔溃疡呢,有没有特效药。
老实说,除了上述几种可能性,我想不到其他的了。
我是个急诊科医生啊,不是全能的,口腔科的疾病我只是涉猎而已。
我把实习医生叫进来,说要给病人做妇科方面的检查。
实习医生很积极,转头就说去打电话找妇科。
我喊住她,不用了,我们俩一起给病人看一眼就行,关上门。
我跟实习医生解释,病人的情况不符合艾滋病,但不能排除梅毒、白塞病等,尤其是白塞病。
白塞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叫口-眼-生殖器病。
因为病人多表现为反复的严重口腔溃疡、眼部损害、生殖器溃疡这三个病变,如果一个病人同时有上述两种以上病变,就要警惕这个病。
大概 70% 的白塞病患者会有生殖器溃疡,女性患者的生殖器溃疡多见于大阴唇、小阴唇和肛门周围。
多数病人有疼痛,也有不疼痛的。
如果病人不仔细看,可能会看漏。
实习医生明白我的意思,辅助病人躺检查床上,脱了裤子。
病人没抵触,比较配合。
同时她也告诉我们,下面没有溃疡,问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检查。
我看她神色有些不自然,不知道是想隐瞒什么,还是单纯不好意思。
我说看一眼会比较放心,有时候肛门周围会看漏的。
其实我迫切想知道,病人到底有无硬下疳。
如果有硬下疳,那就铁定是梅毒了。
恰好白塞病也会有生殖器溃疡,正好一举双得,看一眼,能明确两个病。
实习医生也是女孩子,为了避免病人尴尬,我让她给病人检查,我只是从旁指导。
其实很简单,就是看一遍生殖器和肛门周围到底有没有长溃疡。
结果是好的,正如病人所说,前后都没发现明显病变。
既然如此,病人不大可能是梅毒或者白塞病了。
我也算尽力了,找不到病因,还是先简单处理,让病人到口腔科继续看吧。
说不定就是一个普通的口腔溃疡,只不过我大惊小怪罢了。
但就在我们都松了一口的时候。
突然,我看到了一个极易被忽视的小肿块!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