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14|回复: 5

[分享] 人类会被困死在太阳系中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难说。
因为火星是全宇宙人类最容易到达的行星,而就这,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也还门都没摸清。
咱们不妨从这个角度重新认识一下太阳系八大行星。
好大的太阳系
第一颗,水星。
1973 年发射的美国「水手 10 号」,飞掠水星,相当于路过,拍下了人类第一张近距离的水星照片。2004 年发射的美国「信使号」,是唯一绕着水星转圈的环绕探测器。2018 年发射的欧洲和日本合作的贝皮科伦布号探测器,预计 2025 年到达水星,目前还不算数。这仨就是目前为止人类探测水星的全部,一个早已远离,一个已经坠落,最后一个还在路上。


第二颗,金星。
这是苏联表演的舞台,从 60 年代开始连续向金星发射了多个 Venera 系列探测器。1966 年的 3 号尝试登陆金星,最终坠毁,成为人类第一个落到另一个行星的航天器。1967 年的 4 号在金星大气层里工作了 93 分钟,还没落地就失联了,只传回部分数据。1970 年的 7 号降落金星表面,但受损严重,仅微弱工作了 23 分钟,传回了温度气压等数据,成为第一个传回金星内部数据的探测器。1975 年的 9 号登陆后工作了 53 分钟,是第一个从金星传回黑白照片和科学数据的探测器。1982 年的 13 号登陆后工作了 127 分钟,传回了第一张金星地表的彩色照片。苏联一直干到了 16 号,就像自杀式冲锋似的,为人类获取了大量金星资料。


相比来说,美国要逊色的多,水手 2 号、5 号、10 号只是飞掠金星,在几千公里外一闪而过,只有 1978 年发射的两个先锋金星号才算得上正宗的金星探测器,其中一台还释放了着陆器在金星表面工作了 68 分钟。
进入 80 年代末期,美苏争霸结局已定,金星探测开始回归科研属性。1989 年美国发射的「麦哲伦号」探测器,对金星进行了详细探测,于 1994 年到期坠毁,成果丰硕,被誉为最成功的金星探测器。2005 年欧洲发射了首个金星探测器「金星快车」,于 2015 年 1 月寿终正寝,同样收获满满。
2010 年日本发射了首个金星探测器「拂晓号」,也是亚洲首个金星探测器,虽然一路故障,几经折腾,延迟五年后终于还是进入了金星轨道,成为目前唯一在轨的金星探测器。
不算美苏争霸的面子工程,金星探测器主要就这仨。不过有好消息,2021 年 6 月美国宣布在 2028 年-2030 年发射两颗金星探测器,欧洲不甘人后,没隔几天也宣布 2030 年后发射金星探测器。此外,人类就没有更多的金星探测计划了。
最后说个小知识,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经常出现在月亮旁边,肉眼就能找到。


第五颗,木星。
可能因为对金星用力过猛,导致冷落了木星。不算 70 年代飞掠木星的几颗美国深空探测器,人类第一个真正的木星探测器是 1989 年美国的「伽利略号」。2003 年伽利略号到期坠毁,然后直到 2016 年,美国朱诺号探测器进入木星轨道开始接班,成为人类第二个木星探测器,目前计划延期服役至 2025 年 9 月,是当前唯一的木星探测器。
不过未来木星会比金星热闹。先是欧洲的木星冰月探测器,计划 2022 年 6 月发射,接着是美国欧罗巴快帆号木卫二探测器,计划 2025 年前发射,再后面是中国 2030 年木星探测计划,都是十年内的事。朱诺号拍摄了大量壮观的木星照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找找。


第六颗,土星。
土星比木星还要冷清,不算一掠而过的探测器,真正的土星轨道探测器只有 1997 年美欧 17 国合作的卡西尼号,堪称人类最豪华的地外行星探测项目。卡西尼号前后二十年提供了详尽的土星资料,最终于 2017 年耗尽燃料,坠入土星,结束了辉煌的一生。
另外,木星土星是气态行星,登陆就别想了,不如欣赏一下本人用手机加镜头改装的土装备拍摄的土星照片吧。


第七、八颗,天王星、海王星。
大名鼎鼎的旅行者 2 号,1977 年发射后就一路往太阳系外面跑,沿途经过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随后奔向太阳系边缘。非常惭愧,旅行者 2 号是人类唯一到访过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测器,这匆匆一瞥还是三十年多前的事情。


第九颗,不是冥王星。
冥王星虽然已经不是行星了,但旅行者 2 号还是去看了一眼。此外,2006 年美国发射的「新地平线号」探测器,以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最快速度冲向太阳系边缘,2015 年飞掠冥王星,首次捕捉到了大量冥王星的细节,拍下了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冥王星照片。


以前认为过了冥王星就算出太阳系了,但现在的太阳系和曾经小学课本上的太阳系大不一样。冥王星待的地界叫「柯伊伯带」,那地方发现了大量的小行星,居然还找到一颗质量比冥王星多 27% 的小行星,于是冥王星就被九大行星开除了,成了一颗矮行星。
人类对这里的世界所知甚少,柯伊伯带到底有多少小行星还是个未知数。有意思的是,2016 年科学家发现那里有 6 颗天体运行轨道异常,它们拥有相同的倾角,且朝向太阳的角度相近,这种情况自然形成的几率只有 0.007%,99.993% 的可能是受到附近一颗大质量行星的影响。经过计算,这颗未知行星有地球质量的 10 倍,公转周期 1~2 万年,极有可能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
但因为离太阳太远,几乎没有反光,在一片漆黑而宽广的柯伊伯带,找到这颗 10 倍地球质量的行星,比大海捞针还难,就目前的技术水平看,是没啥指望的。虽然太阳光照不到这里,但太阳引力仍能支配这里,所以柯伊伯带依然属于太阳系,因此太阳系应该长这样才对:


这还没完,你可能还听说过柯伊伯带外面还有一个「奥尔特云」,面积大的吓人,得用光年做单位,居然也归太阳系管!
扯远了。
总之,太阳系大的离谱,疑似有九大行星,但去老九那串门,想都不敢想。老八、老七的地盘,也只有中美敢吹个牛,说二十年内去看看。老六、老五热闹些,至少排上时间表了。老二、老大脾气太倔,如今门前冷落,偶有访客。老三在你脚底下。只有老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顺道嘲讽一下那些吊打外星人的电影:就这情况,外星人若有能力来到地球,人类还打啥打?另外,既然人家都跨越星系了,还占领地球图啥?地球上这点石油够他们飞一趟的油费吗?
独得恩宠的火星
我们把前面提到的探测器分三类:第一类是在太阳系里乱跑乱窜的,居无定所,比如小行星探测器。这哥们儿顺路也能探测行星,但毕竟是兼职,停留时间短,干活少,不在讨论范围之列。第二类是围绕行星转圈的,相对固定,一般叫环绕探测器、轨道探测器等等。想深入研究行星,就得靠这个,天天干活。第三类是直接把家伙式儿送到行星表面,贴身干活。为了方便称呼,咱们粗暴地把不能移动的叫着陆器,比如在火星打洞的美国「洞察号」,把能移动的叫巡视器或火星车,比如好奇号、毅力号、祝融号。
从实施难度来讲,巡视器>着陆器>环绕探测器。我们来统计以下:水、金、木、土、天、海六大行星,再加冥王星,仍在运行的只有 2 个环绕探测器。而火星呢?不好意思,仍在运行的有 8 个环绕探测器、3 辆火星车、1 台着陆器。你说,地球人是不是太偏心了?
从六十年代至今,人类一共发射了 49 次火星探测器(包括失败的),其中 41 次是美苏的杰作,虽然苏联的 18 个全部失败了。
美苏之外的 8 次发射分别是:
俄罗斯:1996 年发了一个,掉回地球,没成。2011 年又发了一个,顺带捎上了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掉回地球,没成。
日本:1998 年发了一个,直接打飞,没了。
欧洲:2003 年用俄罗斯火箭发了一个,成一半,丢一半,成的那半运行至今。2016 年再用俄罗斯火箭发了一个,再成一半,再丢一半,成的那半运行至今。
印度:这位哥可得好好说道说道。2013 年印度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对印度而言确实是很大的突破,至少超过了外界预期,西方媒体纷纷捧场,甚至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最佳发明。一时间,印度航天事业大有吊打中国的势头。
实际上,印度火星探测器的科学载荷只有 15 公斤,就这点设备,你就不能指望干出什么大事,属于典型的网红景点打卡,抢个头彩。对比中国天问一号,光是一台高分辨率相机就有 43 公斤。可即便火星打卡,美国人也是出了大力气帮忙的,印度探测器的深空测控全是 NASA 做的,相当于印度造了车,美国帮忙开到了火星,而后者才是火星探测的主要门槛。
航天虽然是高科技,但在美欧玩熟的领域,只要你舍得出钱,沾点光还是没问题的,印度就是凭这个屡次抢在中国前头,不亦乐乎。印度不但摘下了亚洲第一个探测火星的帽子,探月也撵着中国脚步追,为了拿下一箭多星世界记录,一箭 104 星,就好像向太空撒了一筐土豆,还打算赶在中国前头于 2020 年发射太阳探测器,后来据说是因为疫情导致外国专家进不来,黄了。
你们这么说印度实在太过分了,得反驳几句:「承认印度领先有这么难吗,如果自身没有实力,你以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阿联酋:2020 年也成功发了一个火星探测器,大小和印度差不多,探测器从设计到制造均在美国且由美国人包办,发射在日本,用的日本火箭,阿联酋参与了研制过程以及后期的形象大使工作。可见,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中国:2020 年「天问一号」绕火星成功,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成功。
看得出来,在「绕火星」这事儿上,中美欧是靠谱的。不过在「登火星」这事儿上,欧洲人就只有一半靠谱了。
2003 年丢的那一半就是一台着陆器,猎兔犬二号,降落时砸懵了,四个太阳能电池板没有完全打开,导致天线无法展开,失联。2016 年丢的那一半也是一台着陆器,下降速度过快,直接坠毁,炸了。欧洲人民不信邪,决定 2018 年再发一个,后来推迟到 2020 年,再后来推迟到 2022 年……原因是降落伞不给力,担心又把着陆器砸坏了。没办法,最后还是求助美国老大哥吧,美国 Airborne Systems 公司接下了这个活,终于,2022 登火星可以放心了。
目前为止,人类成功把 10 个探测器送到火星地表,其中 9 个是美国的,包含 4 台不会移动的着陆器和 5 台可移动火星车,还有 1 个是中国的。这里说的着陆器不包括送火星车下去的着陆器,而是指单独送到火星干活的着陆器。
新人报道
七大行星罗列得差不多了,最后按国别重新捋一捋,感受一下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的地位。
    美国:咱就不比了,妥妥老大哥。欧洲:2 个火星环绕探测器,仍在轨,2 台火星着陆器,均失败;1 个欧日合作水星探测器,在路上;1 个金星快车,已退役;1 个美欧合作土星探测器,已退役。日本:1 个欧日合作水星探测器,在路上;1 个金星探测器,仍在轨。中国:1 个火星环绕探测器,1 辆火星车。印度、阿联酋:到此一游。俄罗斯:计划中。
这么按数量粗粗一算的话,美国第一梯队,欧洲第二梯队,中日第三梯队,其他人就不用排队了。注意,这说的是行星探测,不包括其他空间探测、月球探测和地球卫星。
听到还在「第三梯队」,都没能把欧洲摁下,很多人心里要犯嘀咕了。没事,咱有办法混到第一梯队:按体重算。
连本带利还历史债
体重对航天器而言,就像一个国家的 GDP,体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很多事情。在火星这事儿上,谁是胖子,谁是瘦子?
欧洲,两台。2003 年的「火星快车」,总重 1120 公斤,开荒之旅,功能比较齐全,带了 7 台设备,合计 113 公斤,外加一台失联的着陆器 60 公斤。2016 年的「微量气体轨道器」,总重 4332 公斤,着重分析火星大气的甲烷和微量气体,功能非常专一,设备合计 113.8 公斤,外加一台爆炸的着陆器 577 公斤。
美国,实在有点多。先说在火星落地的:2011 年发射的火星科学实验室飞船和 2020 年发射的毅力号飞船,总重都在 4 吨左右,这俩就是单纯送货的,分别把 899 公斤的好奇号和 1025 公斤的毅力号送到了火星地面,尤其是毅力号,降落姿态极为潇洒。再就是绕火星转圈的:2014 年的 MAVEN,2.5 吨;2005 年的 MRO,2180 公斤;2001 年的 Odyssey,725 公斤。这仨虽然不重,但目前都还在运行。
下面轮到中国新人登场了。
天问一号,总重 5 吨,其中着陆器 1.3 吨,包含火星车 240 公斤。这份量,算是连本带利把历史债一次性还清了。同样是开荒之旅,天问一号任务比较全面,带了 13 台设备,天上 7 台,地上 6 台,研究火星的地形地貌、土壤特征、地质构造、磁场情况、大气环境等。这 13 台设备的参数都是公开的,不满足于单纯比体重的同学,可以和欧美挨个比设备,不过这活有点累,我就不代劳了。
总的来说,个别技术世界领先是没问题的,但全面吊打美国是不现实的。
超欧赶美
很多人称赞天问一号首次实现了「绕-落-巡」三大目标,这个说法对外行来说实在不容易理解到底有多厉害。咱换个简单点的:天问一号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火星探测器,这样听着是不是更威风?
欧洲原计划是「绕-落」,探测器飞到火星后,一部分继续留轨道上绕圈,一部分扔火星上,而扔下去的着陆器不能移动,所以没有「巡」。美国人是「落-巡」,飞船是专程送火星车的,到火星就一头扎下去了,所以没有「绕」。
从这个角度讲,天问一号怎么算都是「超欧」了,但「赶美」仍然不容易。中国是把火星车和环绕器一块送,所以总体块头大。美国是把火星车和环绕器分开送,块头虽然小点,其实单论环绕器并没有比天问一号小,火星车更是中国的四倍,领先程度自是不用说。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结论:

1、最难的门槛在于脱离行星,这之前或之后的发展,人类社会都可以自发驱动。
2、另外一个敌人是时间——人类是幸运的,至今还从未经历过天文级灾难,然而这种幸运能持续多久,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迈出摇篮吗?
3、人类跨入星际时代后,最早走出太阳系的,很可能是人类斗争的失败者。“有价值/意义/收益”可以决定很多事情,唯独在绝望面前,这些社会经济学规律都可以被打破。
==============================================
1、前路冰冷黯淡,但无需太过悲观。

太阳系很大,最近的恒星也有4光年。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的平均速度能达到千分之一光速都很难很难,这意味着我们很可能需要数万年的旅行,才能抵达彼岸。
但是别忘了,我们的祖先,靠着双脚和简陋的独木筏,跨过几万公里的距离,穿过冰封的极北之地,遍布了整个地球。
当然,走出非洲远无法和走出太阳系相提并论。但至少,我们的血脉里,并不缺少面对陌生世界的勇气。
2、个人以为,人类走出太阳系,需要的不是远航殖民,而是扩散。

人类的视线投得很远,这很好,但是脚下还是要一步一步走。人类首先应该做到的,是走出行星摇篮,学会在太空独立生存。这是一个先决条件,最难走出的一步,也是最“现实”的一步,地球可以是圣地,卫星和小星星可以是矿井,大行星可以是引力锚点和战略要地,太阳可以是廉价的聚变炉,但重要的是,这些都不是家。
以行星为家和以太空为家,这会是一个文明最大的分水岭。
不脱离行星,就永远是一个蛋壳里的文明,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可怕,自主觅食是那样的不可思议,靠自己软弱的脚去行走、去躲避各种危机,简直是自投死路。蛋壳限制的不仅仅是脚步,还有思想。
对于一个行星级文明,生存的最大倚仗也并非“生命的顽强”,而是运气——从来没有遭遇过天文级灾难的运气。或者赌能不能活、或者赌什么时候死,这是迟早面对的选择。蛋壳是庇护,但是留在蛋壳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蛋壳被打碎的小概率事件终将成为必然。
只有离开行星,人类才算真正的进入太空时代,在宇宙视角上才算一个成熟个体。双脚踏进太空,才有资格去谈行万里路,才有资格去想是留下来还是走出去。
3、走出太阳系,巨大的障碍是距离,更大的障碍是缺少足够的推动力。

人类祖先走出非洲,是因为战胜了其他地区的竞争者,拥有了新的生存空间,占有了新的生存资源。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是因为大洋彼岸有着满是黄金的国度。而太空,实在太空了,除了恒星附近富集的物质和能量有着一定的吸引力之外,广袤的太空着实缺少拥有凝聚力的独特区域。一个区域的发展,往往意味着这个地区有其他地区稀缺的资源,可以是物质、可以使能量、可以是特殊的空间位置,而恒星系结构的空间对称性使得几乎任何资源都不真正的稀缺。
人类可能不断地探索,但是探索本身并不能必然的带来扩张。当科研价值发掘完毕后,就需要其它的收益来吸引人们的脚步。
好在这并不是致命的,当我们在海王星轨道以内的太阳系中心区域的生存不再是问题以后(当然这需要相当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可能出于科研、可能出于军事、或者出于政治上的竞争。最初,可能是一些柯伊伯带科考站,或许政治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随后,远离恒星辐射的特殊环境可能带来实质性的科研价值甚至少许经济价值,物资流动会缓慢地推动民用远航技术的发展。
这个时候,人类的探测器可能已经飞向甚至抵达最近的恒星,人类实质上已经拥有了向一颗恒星远航的技术,只是过高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使得这样做“没有价值”。好在人类世界不永远是和平友爱建设发展,战争、政治倾轧、宗教、或是其他的什么,会逼迫一批批逃亡者亡命深空。他们大多数被杀死,一部分在茫茫的太空中绝望度日苟且偷生,还有的自相残杀变成永久的太空漂浮物。
这些人或许不是最发达的、不是最聪明的、不是最强大的,不是最具有生存能力的。但是他们是最早(被迫)割裂故乡的羁绊的。对于流亡者而言,飞向深空不是旅行,而是生活,旅行会嫌路途漫长,而生活不会;距离的遥远对于探索着是未知的挑战,对于逃亡者则是生机——这很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耗尽资源而死去,也总有幸运儿终于抵达邻近的恒星。当然,那里不会像太阳系一样适宜生存,但是终归胜过寒冷空旷的深空。
“幸运儿”不会只有一批,新的“幸运儿”可能被先来者杀死、吞并,也可能后来居上成为新的主角。太空部落之间会相互吞并,联盟会形成,国家系统会重新建立,终将形成一个新的人类世界。
新世界会面对太阳系世界的远征,或早或晚。可能会胜利、可能会失败、可能被统一、可能被屠杀,但无论如何,战争也是一道桥梁。新的远航技术会在战争中得到极大发展,两个近乎隔绝的世界将发生思想的碰撞和物质的交流,这些碰撞和交流会成为两个世界融合的最大动力。而战争留下的据点,则会发展成连接两个世界的商镇,乃至高度繁荣的自由港。战争结束后留下的驻军或是警备人员,会成为新的政治力量。
战争和商业催生的技术,会让人类走向其它恒星变得容易得多。如果没有外来的力量扼杀,我相信,对于一个已经成熟的恒星级文明,从一颗恒星走向另一颗恒星,需要的仅仅是时间。
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真的终将离开地球,还是会将本星球的“可持续发展”(本身是正确的)推向一个极端,把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成终极的目的,抹杀一切可能动摇这个理念的尝试,成为一个高度稳定自洽的“最优化”的行星文明。

一篇小作,供消遣:
ace zh:序章 魔法与鸿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人类已经能够在太阳系完成行星际殖民,那么人类就必然不会被困死在太阳系。
因为摆脱地球引力,飞向太阳系其他行星,并能够在上面长时间生存,是最重要的零的突破。当人类具有行星际飞行能力后,恒星际飞行在技术难度上并不是无法跨越的,它可能是从1到100的难度升级,但从0到1是最重要的一步。

当人类能够在太阳系内建造殖民地时,意味着月球、火星、土星和木星的卫星系统、小行星带等区域,都广泛分布着具有长久自持力的人类居住地,而且各居住地之间还会有定期航线进行人员和物资交流。这种技术能力意味着人类可以一次性地将数千吨甚至数万吨有效载荷,在一个有意义的时间内,从一个行星运送到另一个行星。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我们可以在6个月内,用一艘可装载1500人及配套物资的宇宙飞船,完成从地球到火星的单程飞行,这意味着人类技术已经从量变到质变,最起码在以下技术层面完成了关键升级——
可以高效、低价、成规模地从地面运送物资到近地轨道;在近地轨道有长期运行、具备相当规模的空间站;可以大规模、低价制造全新材料;人类长期在太空生存的人体医学有突破;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制造行星际飞船引擎的能力;有大批具备相当素质的人口愿意半永久性、甚至永久性地脱离地球生活;具备长时间自持力的人类居住地意味着对自循环生态系统有了突破……
具备这些技术后,人类离开太阳系开始进行恒星际探险,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就像当年驾驶帆船环球旅行的探险家,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可以乘坐超音速飞机在数小时内完成环球旅行,但在技术本质上我们和他们并无区别,只不过是乘坐了速度更快的人造交通工具而已。这些交通工具仍然遵循着同样的物理学,并不是飞毯或者时空门那样的高科技魔法。

用亚光速的世代飞船完成几光年以内的恒星际旅行仍然是可行的。虽然效率很低,危险很多,但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如果未来一直无法发明有效的人体冬眠技术,那么仍然有很多可能的替代方案。
比如「只送大脑」,如果未来可以解决人脑移植技术,那么少数世代值班船员+机器人的飞船,运送妥善保存的成批大脑,然后抵达目的地后再将人脑移植回自身克隆体,也能够在有意义的时间内完成恒星际旅行。
只要有那条船,哪怕是独木舟,就永远会有人向着海平面之外前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对最高票 @太空精酿 的第一条理由
算了,说个直接的,上述天文单位计算的距离大约等于1-2光年,是指以光速(30万公里每秒)连续走1-2年,才算摆脱太阳的引力影响范围了,否则一旦停下(相对速度为0),太阳就会把你重新拖回来。按照高速公路允许的最快速度120公里每小时,需要开900万-1800万年吧,差不多是。当然这样说太夸张了,我们以目前人类航天器的数据来看吧。目前人类历史上的最快航天器是1976年美国和西德合作的太阳神2号(Helios 2),这个太阳探测器距离太阳很近,在近日点达到了70公里每秒速度,那么它以这个极限速度飞出去需要至少4285年。而实际上,一旦远离太阳便会被太阳引力不断减速,它会飞的越来越慢,时间远远超过这个值。而目前距离地球最远的航天器是1976年发射的旅行者一号(Voyager 1),达到了206亿公里,但也就是光线19个小时的路程,而且它还在不断减速。这货用了40年时间,才走完了全程的千分之一左右,而且未来会逐渐减速,时间会大大加长。(旅行者二号的速度变化图,飞过海王星之后就开始一直减速了,这里只是前60亿公里的速度变化图)要知道,逃逸速度的定义是在引力减速的作用下走到无限远的地方所需最小速度,但到了一定程度后,航天器速度减慢到很小,但距离并不改变,时间可以认为是近乎永久了。。。
要知道,逃逸速度来自于从无穷远处落回当前位置时,引力势能完全转化为动能,意味着只要超过逃逸速度一截,逃逸出太阳系的最小速度也就不会是0,第三宇宙速度即逃逸速度16.7km/s 是这个落回来的速度(想象一下倒放)。
确实航天器发射出去是在减速,但问题是这个减速不是线性的减少啊~
重力势能和距离成反比,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即动能的变化量,所以是如果1~60亿公里,减少了10km/s的速度(就算是30减到20把)
公式两边的小m约掉,GM是常数,最后得到:
意味着速度平方的变化量(delta v,坎巴拉的插件也可以算的),和距离平方的反比的差成正比
从一亿公里开始,到两亿公里的减速,和从两亿公里,到无穷远处(完全脱离太阳引力)的速度变化量的平方是相等的。所以这就是传说中的“万事开头难”
这也就意味着一亿公里到六十亿公里这样的减速,以后永远也不可能减少这么多了。如果一亿公里到两亿公里,速度70km/s掉到60km/s ,delta v 变动了1300km^2/s^2,那么无穷远处还能剩下\sqrt{3600-1300}=47km/s
至于在减速后的飞行时间,这个得用积分来算,我早忘光了
所以按逃逸速度16.7的delta来看,提供278km^2/s^2的delta v可以临界的离开,两倍的delta v相当于23km/s的速度,在这个速度下从地球发射,离开太阳系还能剩下16.7km/s的速度
这样的离开太阳系的时间,当然会比极限速度23km/s要慢,但显然快于无穷远处的速度16.7km/s(不会快太多但也不差很多个量级)
PS:这已经是我第二次由坎巴拉学到的航天知识反对他了。。。23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一个很残酷的事实,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是无法逃脱太阳系的桎梏的

1。从太阳系的角度
太阳系虽然是个挺小的小星系,但它的大依然是远远超过人类想象的,如果把脱离太阳系定义为脱离引力影响范围的话,(毕竟只要在引力范围内相对太阳运动停止下来就会被太阳给拽回去是不?),这个距离是50000-125000天文单位(日地距离),这是个理论值因为没人知道到底怎么一回事儿,反正观测到的彗星(受太阳引力影响)最远到了70000天文单位。
算了,说个直接的,上述天文单位计算的距离大约等于1-2光年,是指以光速(30万公里每秒)连续走1-2年,才算摆脱太阳的引力影响范围了,否则一旦停下(相对速度为0),太阳就会把你重新拖回来。
按照高速公路允许的最快速度120公里每小时,需要开900万-1800万年吧,差不多是。
当然这样说太夸张了,我们以目前人类航天器的数据来看吧。
目前人类历史上的最快航天器是1976年美国和西德合作的太阳神2号(Helios 2),这个太阳探测器距离太阳很近,在近日点达到了70公里每秒速度,那么它以这个极限速度飞出去需要至少4285年。而实际上,一旦远离太阳便会被太阳引力不断减速,它会飞的越来越慢,时间远远超过这个值。
而目前距离地球最远的航天器是1976年发射的旅行者一号(Voyager 1),达到了206亿公里,但也就是光线19个小时的路程,而且它还在不断减速。这货用了40年时间,才走完了全程的千分之一左右,而且未来会逐渐减速,时间会大大加长。
刚开始有行星引力弹弓加速,但越外围的行星速度越低引力加速效果越弱,且极难碰到。旅行者1/2和先锋者10/11是赶上175年一次的周期才占了一个便宜。



(旅行者二号的速度变化图,飞过海王星之后就开始一直减速了,这里只是前60亿公里的速度变化图)

要知道,逃逸速度的定义是在引力减速的作用下走到无限远的地方所需最小速度,但到了一定程度后,航天器速度减慢到很小,但距离并不改变,时间可以认为是近乎永久了。。。
更何况人类的寿命才100年,算个啥啊。。。就算把人类文明的几千年都用上,比起这个距离也不算啥。
对了,这还是逃离太阳系的引力边界呢,逃出去总要找地方去吧?
最近的一个类似太阳系的地方在比邻星,大概4.22光年,目前并没有发现生存条件比太阳系好,更别提有个地球了。
所以,距离是最大的障碍!

2。从人类现有科技的角度
人类的文明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重要的革命。
第一次农业革命,让人类从采集狩猎的阶段稳定下来,能收集更多的食物,创造文明成为可能;
第二次工业革命,文明升级,机器化工业生产,人类的身体能力得到了重大延伸,车、船、飞机发明;
第三次信息革命,人类的脑力得到了重大延伸,人类可以围着电脑工作创造出巨大的价值,信息爆炸了。
然而,这三个文明达到的巅峰是人类对化学能的利用,这是在分子层面的能量释放;
在更高级的原子层面能力释放,人类只能利用极其有限的一些放射性同位素裂变释放能力,顶天了。
但玩不了可控核聚变就没戏了啊。
航天领域著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明确说告诉我们了,化学能是有极限的(燃烧释放能量和速度)。就算把地球全部变成燃料给点了,也没法让一座小山飞出地球(质量比)。
人类并不伟大,现在只是在有限能力下使用抵达地球的20亿分之一的太阳能中、微不足道的固定在化学燃料(煤和石油)里的能量。搞航天飞出太阳系太困难了,连大规模去月球定居都做不到,能量级别太小。飞出太阳系根本无望。

3。从人类本身的角度
人类寿命就这么多,身体又很脆弱,不能太冷,不能太热,不能挤压,不能泡水,不能没有空气,气压低了不行,高了不行,空气中还不能有雾霾(手动滑稽),不能有辐射,不能没有能量摄入,不能不排泄。
吃点食物吧,还比较作,水,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啥的好几百种,缺一个都不行。
心理上吧,空虚了不行、寂寞了不行、单身了不行、结婚了也不一定行、男朋友女朋友不给力不行、过渡亢奋不行、过渡冷淡也不行,都会出事儿。
人数上吧,少了干不成事情,多了还干仗。
就这样即便好好伺候着也就活一百年顶天了
动辄谈飞行上千年上万年岂不是搞笑?

4。从人类文明的角度
古往今来,不存在纯粹外力搞垮的国家和民族,只存在内乱导致的让人趁虚而入。
从大自然的角度而言是好的,逼迫人类不断进步;
但是从文明连续性角度就不见得了,古印度、古埃及、古苏美尔、古玛雅都发展到很高级的农业文明了,一不小心就断了。
现在社会哪里还有一个国家动辄持续上百年的,你看到的都是200年内的新国家,美国都算是老国家了。
所以啊,别看人类现在科技文明发展的如日中天的,明天川普大帝和普京大帝不高兴摁摁核弹就全没了。
不能连续的文明就是没有意义的文明,哪怕你曾经再璀璨绚烂,宇宙中随便毁掉N个太阳系的超新星爆发,到处都是,还在乎你这一点?

所以啊,愚蠢的人类就老老实实趴在太阳系里别想了,维护好世界和平,先定个小目标去火星看看再说吧。
说句心里话,我觉得人类离开太阳系最大的可能是外星人把咱们谁带走当小白鼠做科研了。。。

征服火星:人类从此成为跨行星的物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