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更新在最后
----------------------
你们可能不知道发现一千多种元素是什么概念
我们一般只会用三个字来形容这种人:元素怪!
我经常说一句话,当年门捷列夫他能用63种元素画一张元素周期表[1],我茅台用酱香型科技[2] [3] [4] [5]画一个元素周期矩阵不是问题。
埋伏他一手,这个元素不用鉴定,他输定了。
反手给一个超级粒子加速器,闷声发大财[6]。他也超级加速器?但是不用怕,他赢不了我。把飞天茅台放进去当靶标,很牛逼这个靶标,如果把这个飞天换成迎宾,我这个元素将绝杀,但是换不得。
118种元素你能秒我?你能秒杀我?!你今天能118种元素把茅台秒了,我!当!场!就把这个茅台院士吃掉。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2016年118号元素 奥气 正式命名。147年,全人类才把七行元素周期表填完,我今天告诉你,这个元素周期表,只是目录。
现在的环境之下,发现第119个元素的科学家,诺贝尔奖是跑不了了,你茅台一下把数字增加一位。怎么形容呢,从今年开始诺贝尔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经济学奖都不发了,一年发四个化学奖都发给你,剩下一个全人类共享。每个元素都发一个奖,你能拿奖拿到公元23世纪。
------------戏谑到此为止--------
------------千赞更新---------------2月26日-
刚刚退出账号,删除cookie,确认了这篇回答是本问题下综合排名第一的回答.
有流量了,就觉得有责任传递一些价值观,所以写一点认真的东西.
评论区可能有误会,容我狡辩一下:非常明显,季克良先生说"茅台酒含有一千多种微量元素"的时候,想表达的是"茅台酒含有一千多种微量成分".我只是试图用归谬法把这个不那么容易发现的错误说清楚.
关于"天然物质含有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是一件没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其他高赞答主解释得非常到位了.
我想补充两点吐槽是:
1.现代提纯有机物的技术,让我们习惯了"纯",牵强一点,酿酒工业可能是这个行业的祖师爷,很容易想象酒的生产被视作工业的初期,酒精有多纯,杂质足够少,反而可能是值得吹捧的.
2.我们什么时候对"化学物质"的印象这么好了?用一千多种(合法的或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按比例勾兑出来的,仪器不能区分的"茅台",还是那么值得向往吗?
ps.突然想到这个"吐槽2",会不会就是季克良先生当时避免使用"微量物质"这个词,而是使用错误但是大众印象更好的"微量元素"的考量.
pps.微量元素也不都是有益人体的.
ppps.季工2015年已经不再主持茅台集团的工作了,相关论述是更早前提出的[7] [2],只是最近(有可能与茅台集团王莉参选院士候选人有关)才被广泛讨论.
pppps.必须承认,一个本来快要被扫进故纸堆的观点,突然受到如此多批评,其实是地位和影响力的体现,也是影响力的代价.
ppppps.在评论区遇到观点一致的大家是很开心的,尤其是 @暴龍-Alien 暴龍-Alien 表达了我所希望表达的但是(可能是出于拖延症)没有发出来的观点.同时我又在担心自己处于"信息茧房"[8]之中.所以如果你有新的反对我的观点,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表达.我不会删除或折叠评论,但请务必参阅《知乎社区管理规定》[9].谢谢你批评我.
我想,在知乎,我们不是在寻求认同,而是在寻求答案,不同观点的交锋就是寻找答案的捷径.认同我观点的人,总能找到几个群,发现一边倒的观点.不认同我观点的人,只要去附近的酒吧,餐厅哪怕公共浴室,都能找到一起骂我的人.所以“其他观点”很重要,至少在这里很重要.
pppppps.如果你稍早因为"这个好好笑啊哈哈哈哈哈"/对姥爷的尊敬/"好多诺贝尔奖啊哈哈哈" 点了赞同,再次看到这条回答时,对玩梗以外的内容不能接受,也请通过评论区/取消赞的方式告诉我.
--------冷静理性中立客观到此为止----
利益相关:
我个人滴酒不沾,白酒红酒啤酒一概不喝,是单纯认为"不好喝",乙醇这种物质不能带给我感官上的享受.我不喜欢茅台,也不喜欢其他酒或者酒精饮料.
毫不避讳地,这里很多人是有立场的.大量饮酒有害健康[10]是共识,即使我们暂且不反对微量饮酒于健康有益,我们看到的酒文化,尤其是餐桌上的酒文化,也从来没往"微量"那个方向瞟哪怕一眼.
季总工程师著作等身,提出了那么多正确的观点,发明了那么多有用的技术,化工相关学科背景的他本人也不可能不清楚什么是元素.其他答主也晒出了更正后发表的版本并质疑题目本身(按下不表),至少季工或者能代表季工的助手,发现并改正了这个错误.我们却仍然在这里一遍一遍强调这两个字的口误.我想双方都看到了象征性的东西:让上一代人,承认自己出错了,哪怕是一个口误,也非常难,这要求有资源有地位的前浪放弃自己说一不二的权威.但同时也非常重要:这是上一代人走下历史舞台的序章.
季克良先生说"年轻人不喝茅台酒,那是还没到时候,20多岁还在玩,小孩子不懂事,不晓得需要好酒喝"[11].不难想象,存在这样一群能喝懂茅台的长辈,他们能独自理解这一方小瓶子里的气韵.只要季克良工程师和王莉工程师为足够多的一群人提供了更好的物质享受,一个院士的称号也颁得其所.应当尊重小众或者不小众的艺术,也应当给这样的声音留下一席之地:"我不能理解500毫升的乙醇溶液,要比红米10X 5G 6+128更贵,还更难抢."把白酒当成艺术的人,无论如何不能支撑茅台今天的地位和影响力.有多少人看到了茅台的气韵,又有多少人被资本和社会期待裹挟,我觉得"其实百倍"[12].如果我的声音能传递到资本市场,我想说,贵州茅台(600519.SH)[13]德不配位,它承载了它承载不动的国内和国际资本对中国发展的期待.我想传达的是,存在这样一群中国年轻人,他们看到了泡沫,不愿意也有能力不接盘茅台.
关于"茅台"的各种段子(比如"酱香型科技"),似乎是一种"知乎正确".平均年龄较低,平均学历较高的平台上[14],出现不能代表更广阔社会的观点是不奇怪的.即使有人告诉我,我10年以后会抛弃这些观点,我今天也要坚定地,把那些"年轻人不懂的东西"扫进垃圾堆,并且是厨余垃圾[15]那一堆.并且期待着,这样的观点,未来在知乎以外的地方,也开始具有影响力.
<hr/>知乎小透明不能用好物推荐
如果你看见了这个小瓶子里的气韵
不推荐购买,建议加钱上K40
<hr/>11月1日更新
终于可以用好物推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