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564|回复: 0

[分享] 2023年中国IVD企业现状和趋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6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本文作者杨帆,为体外诊断网原创,24小时后先留言申请后方可转载,并需完整标注来源和作者,否则严究!
前几天跟朋友聊到转型后的人生志向,我说我现在其实没想过人生能做成一个多大的事业,可能我更多想的是如何去拓展人生的边界,IVD行业无论在专业要求上,还是医疗领域的拓展性上,都可以给我足够的想象空间。我不想急于做成一些什么,踏实耕耘,我相信总会有收获的。
IVD行业宏观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年度报告(2022版)》报道,2022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到1700亿人民币,与2021年13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相比,增速超过30%,国产产品占比超60%。
如果加上出口产品销售额并统计原料、配件及耗材的销售额,估算2022年中国体外诊断整体产业规模将达到2800亿人民币。但去除新冠影响,常规业务没有增长;预计2023年行业规模总体出现下降,去除新冠业务的影响,常规业务的增长率在10%左右。
国产替代遭遇新的挑战
在刚刚过去的南昌CACLP,进口IVD生产企业们纷纷以高效和彻底的国产化宣告回归中国市场,价格也不再是问题,下沉市场也积极考虑。
5月30日,马斯克乘私人飞机来华,受到了官方层面的热烈欢迎。这其实也向我们释放了一个信号,国产替代从来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共赢,推动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以品质和效率的比拼去赢得市场,才是真正的大国格局。
所以国产替代真正替换掉的是低质和暴利的外企产品,而不是单纯依靠政策的刻意打压,这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国产替代的趋势不会改变,但依靠的是国企的奋发图强,而不单单是政策的偏向。


IVD厂家之间价格战的肉搏成为趋势
美康生物在CACLP展会期间举办了经销商大会,大会上美康重磅发布了新产品上市“星火计划”——化学发光“三零政策”。
美康生产的MS-3080、MS-2280化学发光仪器,全部免费送,数量不限,也不限参会经销商!据说第一批100台,会议还没有结束,就已经被经销商抢光了。有网友估算,经此一役,美康至少砸下去了2000w。
但真正可怕的是,美康可能只是起了一个头,IVD厂家之间的价格战肉搏才刚刚开始,免费送仪器只是IVD价格战当中的一个极端案例。类似的情况也曾发生在中国的白色家电领域,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中国众多白色家电厂商纷纷亏本做市场规模。
产品同质化的竞争注定会催生价格战,而价格战的背后,比拼的更多是厂商的资本实力,规模化生产的成本控制能力。
有朋友问,为什么都要在存量市场竞争,都要做同质化产品的竞争。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中小IVD生产企业而言,研发的成本更高,周期更长,风险更大。竞争已经到了这个节点,很多企业可能等不到研发成果的到来,就已经被淘汰掉了,所以更多企业会选择背水一战。


流水线成为头部IVD企业的一致选择
从手工操作,到半自动辅助操作,到模块自动化操作,再到实验室流水线全自动操作,这几乎是医学检验精准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流水线又被称为体外检测“皇冠上的明珠”。可实现进样、检测、出样本全流程自动化,可满足三级医院70%左右的检测需求。事实上我国流水线市场长期被外企占据,各大医院装机的流水线均为封闭式设计,不兼容其它品牌。
所以流水线一直以来也是国产替代需求最强烈的领域,但因为无论技术还是市场的门槛都比较高,所以一定是从我国的头部IVD企业开始突破,流水线成为大厂标配也就不奇怪了。


头部IVD企业最爱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技术是目前免疫诊断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后的主流方向,具有灵敏性高、线性动力学范围较宽、定量检测精确、结果稳定误差小、操作简便等优势,从临床应用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免疫定量分析领域的主流产品。
根据Kalorama数据,预计2022年我国化学发光在免疫诊断细分市场占比将达88%。同时,免疫检测作为不可或缺的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检测机构、实验室等机构。其中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激素和传染病检测份额合计占比超70%,几乎覆盖医院的所有科室。化学发光检测市场近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国内化学发光市场已超300亿。
也因为化学发光产品还有着高毛利、高技术壁垒的特点,和流水线一样,也是曾经长期被外企垄断的领域,在打破外企在化学发光领域的垄断方面,可以说新产业功不可没。目前国内化学发光市场国产化率不足30%,新产业、安图生物、迈瑞医疗、亚辉龙等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均不高,未来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头部IVD企业全面布局
头部IVD企业都在全面布局,不做选择题,原料、生化、免疫、分子等各大技术平台、试剂、仪器,全都要。这个也正常,一方面IVD行业整体的盘子其实并不大,而企业会长期存在增长需求,所以几乎所有国际头部的IVD企业,它们的发展史都是一部部并购史。
罗雅丹西在IVD领域的布局都很全面,目前国内迈瑞、新产业、安图、万孚等,也都在全面布局的路上。全面布局,一般是通过自主研发+并购,两条腿走路实现的。企业规模的扩大化,有助于资源的集中化,更利于降低综合运营成本,使企业收益最大化。
所以头部IVD企业的全面布局,其实也是伴随着当下IVD行业大洗牌,同步进行的。因为当下IVD各细分领域都已经高度饱和,大企业要多元化,就意味着和小企业在存量市场竞争,最终小企业要么被淘汰,要么被并购。


疫情期间崛起的企业开始跨界
分子诊断企业在疫情间关注度太高,疫情后的CACLP亮相明显后劲不足,不少分子IVD企业,有的更精细化去优化提取、前处理环节,有的进一步全自动化。
几乎所有新冠赚了钱的分子诊断企业都在往化学发光、生化免疫领域开拓市场。一季度IVD上市公司的财报显示,主营业务为胶体金和分子诊断的企业业绩暴跌,而生化和化学发光企业的业绩都还可以。
圣湘正式发布免疫战略,这次展会,也展出安赛的电化学发光产品。达安基因的生免产品亮相。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是这些在疫情期间崛起的IVD企业的必然选择,因为疫情的风口已然过去,新冠期间的项目机会彻底消失。企业面临两个选择,大规模裁员或者多元化。
当然,大部分企业时裁员和多元化是同步进行的,如果可以的话,谁都愿意能在新业务上有所突破,毕竟大规模裁员并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疫情期间崛起的企业,基本也都赚到钱了,不少账上躺着十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有开拓新业务的资本。


战略合作成为趋势
IVD企业之间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资源整合成为趋势,展会期间最典型的案例便是迈瑞和诺唯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打造感染筛查及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整体自动化解决方案,真正实现血常规、炎症、呼吸道全套餐“一管血”检测。
天隆和科华的展位再度合体,也预示这未来合作的深入。这是行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的抱团取暖,看到有网友将这类合作比喻成,IVD行业从春秋迈向战国时期,我觉得这个比喻很生动。因为IVD行业注定要迎来一个动荡的时代,行业大洗牌已经开始了。


质谱竞争激烈
质谱曾被誉为诊断市场中的下一个“基因测序”,被众多IVD厂商寄予厚望。质谱临床应用的探索与开发仅十多年,主要由第三方检测服务推动。可应用于多个领域的平台化技术,且与大数据积累关联性强。
美国临床质谱占检验比重15%,中国临床质谱仅占医学检测市场不到1%,我们按15%占比预测,国内临床质谱中期潜在空间300亿元,长期市场有望继续扩容。市场前景是没问题的,只是当前的国内IVD市场是一个信息充分透明的市场,好的发展机会没有谁愿意错过。
质谱产品从长沙检验年会展出时就已经如雨后春笋,此次CACLP质谱产品有增无减,走到哪都可以拿到展台上放着质谱产品的。瑞莱谱、聚光、英盛、华大吉比爱、融智、睿康、安图、中元、达安、圣湘、颐坤、凯莱谱、品生、德米特分布在各个场馆,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超过30家了。
中国质谱的发展必然会经历一轮大浪淘沙,只有少数质谱企业有机会沉淀下来,真正吃到质谱市场未来发展的红利。


原料企业市场收缩
原料企业相比于疫情期间的热闹,关注度有所降低。抗原抗体、分子酶都在降温,这次的展出热点是微球。
在集采的背景下,出于对成本控制的需求,大厂们是有足够的动力去做原料自产方面的工作的。当前IVD大厂们已经逐步实现原料自产了,在这个大趋势下,原料企业的生存空间必然会被不断压缩,或许被大厂整合收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一方面,随着新冠的离去,相关原料产品的市场已经萎缩甚至消失,所以原料市场整体已经没有以前那样的量了。规模优势没有了,成本优势就更难维持,其实也进一步推动了大厂去做原料自产方面工作。


乐观去面对吧!
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中国的有效卫生资源占比GDP是6.7%,美国是接近16%。
最关键的是中国的人口资源,再加上十四五、健康中国战略,等等利好因素。所以中国体外诊断未来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不过产业集中化发展也是大趋势,利好的主要还是有资本+管理优势,或者有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663376207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