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a越小,酸性越强;反之,酸性越弱。pKa的大小和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有关,也和溶剂有关,比如在水中测到的pKa和在DMSO中测到的就不一样。
既然pKa很重要,我们怎么才能获得分析物的pKa值呢?
第一,对于已知化合物,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数据库进行查询。在这里比较推荐两个开放的数据库,一个是英国RSC的www.chemspider.com,这是一个通用型的数据库,收录的化合物类型也比较广;另一个是针对于药物分子数据的加拿大数据库www.drugbank.ca,只要输入目标化合物的CAS号或者英文名,就很可能可以在这两个数据库上查到相关信息。
假如我们没办法在数据库中查到相关信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已知数据进行预测。这就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因为一般一个化合物的pKa除了与它的关键基团如羧基、氨基等有关,还和这些基团所连接的其他结构有关,因此最好以结构尽量类似的已知化合物的pKa为基础进行预测。下面摘取了《Modern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中常见结构的酸碱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pKa
第二,在反相色谱分析中通常不要求化合物精确的pKa值,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已知数据进行预测。对于一些典型的化学物,我们应该熟知它们的pKa。最常见的脂肪族羧酸pKa值约为5,比如布洛芬的pKa为5.2;典型的胺类化合物的pKa约为9,比如阿米替林的pKa是9.4。这样在分析一些酸碱性的问题时就可以信手拈来,方便快捷。根据化合物的结构按照下图中列出的主要酸碱官能团在水溶液的pKa值进行推测。
2、根据化合物pKa值推测流动相相应使用的pH
先看下流动相pH对酸碱化合物的影响:
1.流动相pH对不同pKa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的影响
(1)调节流动相pH可改变离子化合物的保留
强酸及弱酸性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会以分子形式存在,此时疏水性较高(极性大)在RPC的保留会较强。强碱及弱碱性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多以分子形式存在,此时疏水性较高(极性大)在RPC的保留会较强。而中性化合物的保留基本与pH没有关系,不随pH的改变发生保留时间的变动。因此我们在方法开发的时候可以通过改变流动相的pH进行改变化合物的保留时间。
(2)如果是未知的化合物,调节pH值我们可以根据保留时间的变化推断化合物的酸碱性,比如保留时间随着pH的增大而延长的样品肯定是碱性化合物。
2.流动相pH对化合物峰型的影响
根据流动相pH对酸碱化合物的电离的影响,当化合物的pKa与流动相pH重合时会导至分子与离子形式共存,化合物的峰型不好。因此建议将pH控制在化合物的pKa±2的范围以外,此时化合物99%基本是以分子或者离子形式存在,峰型会更加的尖锐。
3.流动相pH对化合物的选择性的影响
当流动相的pH约等于化合物的pKa时,可以最大限度的调整化合物的保留时间。此时改变0.1个单位的pH可以使得保留因子k变化10%,可引起分离度±2.5个单位的变动。但此时需要进行精确控制流动相的pH,这要求把流动相pH控制在0.02个单位以内,在实验室很难控制,重现性较差,成为分析的瓶颈。
通过以上三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待分析化合物的pKa与确定流动相的pH有很大的关系。主要依据化合物出峰时间、化合物的峰型及所需要分离目标的化合物综合考虑来确定流动相的pH。
可能有的同事会发现第二点和第三点是有些矛盾的,这时候就需要对自己的实验进行初步的探索,看看是否pH值会对化合物的峰型产生影响(有的专家认为该观点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支持)或者是否需要准确调节pH在化合物pKa±1.5范围内进行提高选择性。
笔者在做实验时发现有的物质会因稀释液pH使用不当产生峰分叉的现象,调节稀释液的pH即可解决峰的分叉;有时流动相pH在化合物的pKa±2的范围内时离子化合物并没有出现峰分叉、峰型不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