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139|回复: 0

[分享] 实验室科普:酶切电泳,它为什么就是切不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9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进行过PCR,请给你的目的基因一个家——质粒。
主要特点:

原始质粒3条带或更多带。
酶切质粒切开后跑的比原始质粒的超螺旋结构慢。
原始质粒的超螺旋结构展示的BP大小比质粒长度的预期大小要小。
具体原因可见:质粒电泳3条带?5条带?一文告诉你原因

问题汇总

1. Maker,对照质粒正常,酶切产物呈弥散状?
产生原因:1. 酶切时间过长,产生星号活性。

                 2. 酶浓度过高。

解决办法:1. 过夜的酶切改为6h,6h酶切改为3h,3h的酶切改为1h。

                 2. 降低酶量,1μl改为0.8或0.5μl。

2. Maker,对照质粒和酶切产物都呈弥散状?

产生原因:电泳的问题,包括,胶配制的问题;电泳缓冲液过于老旧;电压太高等。

解决办法:重新制胶,换电泳液,低电压跑,直到maker清晰明亮为止。

3. Maker正常,对照质粒和酶切产物呈弥散状?

产生原因:1. 质粒DNA质量差。

                 2. 质粒DNA降解。

解决办法:1. 重新提质粒。

                 2. 质粒提纯。

4. 切不开?
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

1. 质粒有污染,污染物影响了酶的反应。重新提质粒或纯化质粒。

2. 质粒质量差。重新提质粒。

3. 酶切时间过短 。延长酶切时间。

4. 酶质量差或反复冻融多次导至失活。换酶后将酶分装使用。

5. Buffer反复冻融导至酶环境受到影响。换Buffer后将Buffer分装使用。

6. 双酶切Buffer选择不合适。选择合适的Buffer并判断是否用BSA。

7. 单酶切未去磷酸化导至自连。使用去磷酸化酶防止自连。

8. 酶切位点甲基化。换酶切位点或选择甲基化缺陷宿主菌。

9. 酶切位点突变。测序确认。

10. 双酶切温度有差异。先使用温度低的酶进行酶切后再酶切用温度较高的酶进行酶切。

11. 双酶切位点太过相近,切不开或切开后自连。换酶切位点,不选择挨着的酶切位点。


酶切流程

质粒提取之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260/280,260/230的比值。保证质粒的纯度。
选择常用,便宜(便宜了多做几次不心疼),双酶切位点距离合适的酶切位点。(实验室常用的,问师兄师姐)
确认好Buffer,是否添加BSA,确认酶切体系。(依据说明书或实验室的经验)
确认温度和酶切时间。如实验室有酶切位点的酶切经验,按照实验室经验进行。若无,按照说明书时间进行,如第一次且不开,选择加时间尝试。过夜连接可以放置37°C保温箱进行。
5. 一定要点Maker和原始质粒做对照!

6. 电泳时一定要确保你的电泳条件可以使Maker跑的清晰明亮,以便分析是否切开和找出未切开的问题。包括制胶,电压,电泳液等。

关于电泳的问题可以查看:PCR凝胶电泳问题,我全都总结出来了!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