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杂谈:分子诊断探索未来发展之路
本人今年很荣幸有机会参加了最近在长沙举办的:2016(第四届)分子诊断产业高峰论坛。分子诊断作为体外诊断试剂的细分学科,目前其实囊括了包括传统的PCR检测,以及现在新兴的液态活检、三代测序技术、多组学研究等细分领域,而这些新兴的领域在技术的前沿性方面不言而喻,同时其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使得更多的疾病在早期发现、治疗以及预后的评价方面有了更多的实现的可能。所以,也有更多的企业来关注分子诊断,更多的学着进行相关的分子诊断的前瞻性的研究工作。也有更多的资本关注这一细分领域,使得基础研究和前瞻性探索都有了资金的支持。 在本届会议上,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院士在内的学者、从业专家们分别从各自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向与会者介绍了分子诊断在肿瘤、遗传性疾病等方面的进展。
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新兴方法。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希望精准医学可以引领一个医学新时代。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精准医疗的重点不在“医疗”而在“精准”。而在对疾病的发现、治疗的评价等方面可以做到“精准”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当首屈一指。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中心是分子遗传学)和蛋白质-脂质体系(即生物膜)。1953年沃森、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从1901年以来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大概有550名左右,其中有200位诺奖得者涉及到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由此可见分子生物学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科研技术能力的提升,特别是近几年来更多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加入了医疗检测这个领域以来,众多的学者、专家和企业在分子生物学应用研究中不断开发出好的、新的产品供临床应用。
此次会议上,各位学者、专家也都提到未来在这个细分领域中将会呈现的发展势头是: 1、利用一体化的仪器设备解决分子生物学操作繁琐、人员要求高的问题,利用简单的试剂实现自动化检测。 一直以来,在分子生物学试验中操作繁琐,要求实验人员接受过专业训练是制约这项技术得到普及的最大问题,特别是在国内面对着广大的基层医疗单位,这项技术的普及率相对其他临床检验方法要低很多。但伴随着新技术的推广,例如全自动的核酸提取仪、自动加样系统的诞生,对人员的要求将逐步降低。当然,现在对仪器的造价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这将是未来一个发展的重点。
2、伴随着全自动仪器的推广使用、相应的设备的运行以及闭管检测等防污染手段的使用,对传统的3间PCR实验室的空间防污染要求将逐步降低,为节省临床实验室空间提供了可能。 传统的PCR由于开盖跑电泳等污染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PCR一度成为实验室污染最为典型的案例。为此,卫生部在2002年颁发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及其相关附件。为临床开展PCR检测奠定了最初的实验室规范和基础。但随着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闭管PCR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防止污染的措施得到了使用,使得PCR实验室污染问题不在那么突出也不再让基层医疗机构说道PCR实验室就“如临大敌“。所以当更多的全自动设备、封闭式检测手段得到广泛应用以后,在不久的将来也许PCR实验室也就如同其他基础实验室一样设置也为未可知。
3、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实现多项目检测 目前临床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检测项目非常多,而且该项技术在临床的应用项目还在不断的增长,但各项检测的目标物质不同,检测的方法和手段不同,都造成了仪器、试剂的差异,这终将限制该项技术在临床大规模的使用。所以,通过不断的整合技术平台,使得临床多项检测在同一个技术平台上得到发展将是未来该项技术应用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会议上各与会的学者、专家的交流将促进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得到广泛的使用是技术发展的推动力。
本文章为小桔灯网专栏作者Diana_zhang原创文章,供小桔灯网独家发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小桔灯网和作者:diana_zhang。未经允许不得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