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iana_zhang 于 2015-8-30 20:47 编辑
从实验员到项目经理:(4)一定要知道的概念(2)
感觉很对不起关注这个专题的小伙伴们,这个专题被我停下来很久没有更新了。本计划等国家局这一段的法规更新结束了就开始继续这个专题的讨论。但勤劳的国家局真的是勤劳。这段时间不是新规上线就是征求意见稿上线,所以,还是算了我们继续来说我们这个专题吧。
4、线性及线性范围 线性(Linear),指量与量之间按比例、成直线的关系,在数学上可以理解为一阶导数为常数的函数;非线性(Non-linear)则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线的关系,一阶导数不为常数。线性是一个涵义很广的数学或物理概念,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定义。 线性与范围(Linearity and Range)是指分析方法的线性在给定范围内获取与样品中供试物浓度成正比的试验结果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供试物浓度的变化与试验结果(或测得的响应信号)成线性关系。 从上面对线性及线性范围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线性和线性范围是针对一个可以定量检测的产品或方法来设立的技术指标,这个指标反应了待测物与检测信号(光信号或电信号)直接的直线关系。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在大学中第一次做关于线性范围的试验是什么?是葡萄糖水溶液的线性范围的测定。线性与范围的确定可用作图法(响应值Y/浓度X)或计算回归方程(Y=a+bX)来研究建立。样品浓度的测定是通过标准曲线的对应值查到或计算得出的。因此,在符合线性范围内对样品进行检测前需要先绘制标准曲线。每次作标准曲线时,方法应与分析方法考核时完全一致。标准浓度应包括一定梯度的5-8个浓度(非线性者如免疫分析可适当增加),每个浓度只需测定一次(免疫分析可测定两次并取均值);标准曲线应覆盖样品可能的浓度范围,对于含量测定要求一般浓度上限为样品最高浓度的120%,下限为样品最低浓度的80%(但应高于LOQ);目前仍广泛采用相关系数(r)表示标准曲线的线性度、并控制r≥0.9900。对照品的LOQ必须包括在线性范围。 我们既然说到的是线性范围,那么就存在这线性最高点和线性最低点。这两个点其实就是可以将测量结果用直线关系表示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在分析中这两个点的确定一般是通过标准溶液的测定得到的,通常在这两个点之间测定样品浓度和测量相应值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线性最低点不等于是最低检出限。在很多情况下,待测物浓度从最低检出限开始到线性最低点之间并不完全呈线性关系,这种情况在很多实验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当待测物的基质很复杂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就更加明显。所以,不能理论上认为线性最低点一定是起始于最低检出限的。 同样的道理,线性范围的最高点通过试验确定,但这是一个理论量值,是实验室测定值。在临床分析检测中并不是线性范围越宽越好,还应该依据临床疾病的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检测试剂的线性范围指标是否合理。这里就又涉及到另外一个概念: 临床可报告范围(Clinical ReportableRange, CRR)是指对临床、诊断有意义的待测物浓度范围。此范围如果超出了AMR(分析测量范围),可将样本通过稀释、浓缩等预处理是待测物浓度处于分析测量范围内,最后乘以稀释或浓缩的倍数。我们从这个定义中就很清楚的知道,对于临床检测来说,更有意义的临床可报告范围,如果临床可报告范围小于实验室测定的待测物线性范围,则试剂盒本身的线性范围应该以临床可报告范围为主,如果临床可报告范围大于实验室测定的待测物线性范围,如果是在高值样本一侧超出,则实验室研究应该明确样本的稀释方法,所用的稀释液等。如果是在低限一侧超出,则实验室应该对产品的研发进行调整,以使得其线性向低值方向延伸。 另外,定量检测试剂通常需要依赖分析仪器对结果进行定量测量,所以在线性范围测定和验证时,也应该同时考虑所使用的仪器的线性范围,避免由于仪器检测精度的问题所造成的试验偏差。所以,对于一个具体产品的临床应用时,各检测实验室应该根据自己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从新通过标准溶液确定标准曲线,包括在生产商更换、以及生产批次更换时都应该重新设立标准工作曲线,避免试验偏差。
5、稳定性 稳定性是体外诊断试剂必须具有的基本属性、是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有效的重要指标。目前在体外诊断试剂中稳定性研究多依据《中国药典》有关生物制品稳定性研究部分,以及欧美关于体外诊断试剂的法规。由于体外诊断试剂所使用的原材料及处方的复杂性,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体外诊断试剂依从阿伦牛乌斯方程,所以在现阶段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中,要求注册申请人提交产品的实施稳定性研究资料。那么稳定性研究到底应该做哪些方面呢? 一般情况下稳定性研究应该至少要包括如下研究项目: (1)确定包括运输稳定性在内的保存期限; (2)确定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如第一次打开主要包装之后、打开真空包装后的稳定性,即为经常所说的开瓶稳定性(注意:开瓶稳定性不应该单单是指液体开瓶,还应该涵盖真空包装的固体试剂); (3)进行可能影响稳定性的变更后验证产品的稳定性,这些变更包括了主要原辅材料、工艺、内包材等在内的变更; (4)监测已经上市产品的稳定性,包括留样观察。 在稳定性研究中设立的考察项目和结果的可接受条件,应该在稳定性研究开始前预先加以规定。通常应该选择能够灵敏、准确反映产品质量变化,同时应该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作为稳定性考察项目。必要时可以考虑增加产品技术要求以外的项目作为稳定性研究项目。 对于长期稳定性研究考察时间应涵盖所预期的有效期,且应包括足够的安全性余量,如果有必要应持续到可以确定产品性能出现明显变化的时间。 对于加上稳定性试验,目前按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中,对于加速稳定性研究由于缺乏相应的基础研究数据而比较难以被接受。加速稳定性研究是指采用过度的条件来增加产品化学或物理降解的速度,从而预测其有效期的方法。加速稳定性研究的设计应包括升高温度、增大湿度、光照和震动等。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加速稳定性研究应该充分考虑产品容易被降解的因素,而不是局限于温度这样一个单一的因素。
6、干扰性物质 干扰性物质顾名思义就是在临床检测过程中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或偏差的,不属于待测物的一类物质的统称。干扰性物质通常在试验中会区分为内源性干扰和外源性干扰,这两者很容易理解,内源性干扰就是事物本身内部的因素对本身造成的干扰,例如血液中高含量的脂肪、病理情况下的代谢物等等。外源性干扰则是事物本身以外的因素,例如血液中的抗凝剂等。 在进行体外诊断试剂盒研发过程中,需要对内源性干扰和外源性干扰物质进行充分的研究,以排除干扰性物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特别是内源性干扰,由于不同原理的检测试剂盒其干扰性物质会不尽相同,所以对干扰性物质的研究应该借助文献进行充分研究。 干扰性物质应区别与临床样本的污染。临床样本的污染,是指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样本的采集、保存、处理等未按照要求进行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样品改变其正常状态,例如溶血、羊水中带有粪便等。通常遇到这样的样品应重新采集样品重新检测。
在实验室研究过程中,需要清楚了解的各种概念就简单的介绍到这里。由于受到本人接触的品种、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其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努力去改进。然而,我个人认为体外诊断试剂的实验室研究工作终究是为了应用于临床,为临床的疾病预防、诊断等而开展的一项工作。所以,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要与临床紧密结合,与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等紧密结合,使得产品更加有意义,而不是单纯的为了研究而研究,单纯的为了提高技术指标设立技术壁垒而开展研究工作。
最后,我想说几句题外话。在国内从事临床检验的科室每家临床医院都有,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临床单位通过互联网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多,这中间固然提高了我们的临床检验的水平,同时也会存在着对于概念、定义等套用、滥用的情况。在国外很多的指标的使用是存在限制性条件的,满足这样的条件下才能使用什么类别的指标,而在国内将这些限制性条件省去的情况经常出现,就比如我在上个主题贴出后,很多人来问:功能灵敏度和分析灵敏度的问题。所以,我希望大家在讨论这些指标之前,能够很好的去看一下国外的资料,很好的研究一下这些指标提出的背景,这样更加有利于大家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的概念和术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