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IVD的市场竞争就已经逐渐白热化,最明显的就是公开采购项目的竞争异常激烈,一个标没有几个来回很难落地,在质疑和投诉中艰难求生,做生意越来越难,尤其是有预算的单子,都得抢破头的干,可以想象是2025年这个趋势会更加明显! (1)进口退守高端市场,国产全覆盖中低端市场 这是一个国产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的历史必然过程,可以叫国产替代也可以叫国产崛起,总之背后是有高人在布局和下棋,顺应大趋势找市场机会才是王道,但国产产品的性能提升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口会逐渐退守高端市场,国产产品以高性价比的优势全面覆盖中低端市场。 对于进口品牌而言,找到自己的核心市场,构建“护城河”,以及尽快国产化布局是最为关键的措施;对于国产产品,则要加大研发投入,快速提升产品质量才行。 (2)生化大集采时代,出局和转型是必选题 现在来看生化,基本已经是被阉割了,没有市场份额的中小生化企业直接出局,有市场份额的中小企业想要扩大市场份额几乎不可能,最后大部分会倒在头部几家企业的价格竞争中。那是不是说完全没机会了?不是,后面的生化市场竞争是纯平台型渠道竞争,不再是单家医院攻城拔寨,而是需要强渠道的合作伙伴,通过商业模式来快速提升市场份额,只有把市场份额提升上去,才能在下一次集采中活下去。 所以这么看,伯杰收购两家生化企业的逻辑似乎就能看懂一些生化企业的诉求,尽快的套现离场;但对于伯杰而言,嫁接生化业务,是分散风险还是弯道超车? 我是没看懂的,毕竟伯杰不是生化企业,而是分子企业,分子目前只有HPV被集采了,其他的都还没有被集采,相比已经红海的生化企业,分子肯定更好玩一些,再说伯杰也是不差钱的主,按照我原来的想法,哐哐哐的一通拿证,把临床产品菜单先补齐,然后第二个就搞自动化,接着就是NGS,POCT这么走;现在迈一只脚到生化领域,势必会分散企业的资源和注意力。分子现在还是差异竞争战,生化免疫已经是纯价格战了,毫无感情可言。 (3)全面竞争,更考验销售能力和市场决策 这几年过来,IVD的业务越来越难做,一些新招的人员过来,几个月都摸不着门道,一问都有,一跑就废,真正能产出业绩的都是一些比较资深的销售;这其中一方面是市场机会的减少,另一方面就是全面竞争态势下,用户的需求被藏得更深,因此也就更考验销售的个人能力。 为什么也考验市场决策能力呢?市场充分竞争,企业资源有限,是分散对垒还是集中资源攻克大客户,这是策略问题,哪个市场容易进入,怎么进入,能做到多少业绩?都和市场决策息息相关。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呼吸道检测项目的价格,降还是不降,不降的话,很快大家都拿证了,降的话,公司的营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考验决策者对市场洞察了。 综上,2025年会比2024年竞争更加的充分和彻底,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敏捷和高效,提升销售能力和市场决策是目前来看最有效的方式。当然随着集采的推进,生化行业的洗牌已经在发生了,罗雅贝西巨头的裁员以及位次变化都能很好的说明这点,中小企业会加速出局,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找个大腿报一下,然后快速提升市场份额,以后做个纯纯的生产商,挣个辛苦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