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技术替代”,而非“国产替代” 不出意外,九哥的文章又点燃了部分人脆弱的神经: illumina事件再评:不要把未来的合作伙伴,推到被动局面! 从2月4日到今天,两周多的时间,各方基本都亮出了自己的反应。 我们换个视角,单纯从“怎样才是大获全胜”,去聊聊一些看法。 核心就是一句话: 这场能大胜的局,别玩成了小富即安。 而其中的关键,在于: 国家给的究竟是个什么机遇 PS:这篇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我俩理解不一样,那么你是对的。 01 “满分的开团” “兵者,诡道也” 商务部的这轮表现,绝对配得上满分。 不管是无预警的将illumina纳入名单,还是至今都不公布具体处罚措施,玩的就是一个心理战。 死死扣着底牌不亮,让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高悬,四两拨千斤的打击了确定性 ————未知才是最大的恐惧。 如果像有些朋友所言,国家的目标是“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这条赛道的国产替代,这种“上兵伐谋”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我并不觉得国家想“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你我皆代价。 而现行策略精巧的地方在于,留给未来的操作空间非常大。 这里我们的判断和一些激进的观点并不一致: 我们并不认为ILMN会在清单里待很久,也不认为最终的惩戒措施会很重。 因为,没必要。 高高拿起、轻轻放下,让对方表面轻伤、内在重伤,不给对方对等出牌的口实,才是最符合战略大胜的决策。 不仅成功的开团,还有机会全身而退。 这是高手。 02 “爱国牌” 商务部开了个好团,接力棒交给产业。 “爱国牌”是最容易想到的切入点,但也是最容易打成低端局的切入点。 我们都是爱国的,但把爱国变成商业决策中一场zz正确的运动,格局小了点。 更何况,现在有一些声音变成了“说不得” ——因为我打的是爱国牌、是国产替代,所以我就是好的、完美的、遥遥领先的,你说我不好,那你就是不爱国。 朋友们,可曾听过下面这句话 “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再往小一点回看,为什么这次是ILMN进清单? 论体量、论干的“错事”、论国产准备程度,好像并不是这个赛道最满足条件。 一位曾在ILMN任职多年的朋友说的挺好: 游说政府打“爱国牌”这件事情,全球各地大家都干的。但因美纳的错误是明明可以躲在背后,却非要冲到台前。 “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啊” 这一次是国家举盾站在了最前面,把产业的各方挡在了前线炮火之后,如果依然冒头只打“爱国牌”,真是辜负了这一番美意。 “爱国牌”是个双刃剑:用民族情绪当武器,出了国境就是刀口向内。 ILMN踩过的坑,没必要再踩一次。 03 “技术替代” 这一场游戏,其实结局只有两种: 大胜:实现全球市场的“技术替代” 小胜:完成中国市场的“国产替代” 在高通量测序这条赛道上,ILMN既往的成功在于它定义了高通量测序仪的竞争标准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是在ILMN制订的规则中竞争、也是在这个规则中尝试挑战ILMN。 在这种规则下,ILMN是自带光环的。 而商务部给的历史机遇,是暂时屏蔽掉了ILMN的光环,让更多中国原研的高通量测序技术、路线、方法能够被看到、听到,给予了大家上台比拼的机会,然后在这样的公平竞争中探索出一套新的竞争标准 ——中国的标准。 这,才是国家为行业创造的历史性机遇。 而如果只用“爱国牌”去做道德绑架,用“国产替代”去回避那些尖锐的问题,只会小胜,无法大捷。 ——问题是,其实什么都不做,本就会小胜。 而要想大胜,需要把“国产”和“正确”解绑,放下“情绪”去直面挑战。 真正的爱国牌,绝不是只用爱国服务自己的口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