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湖北发文破解回款难“时间表”确定2月17日,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征求湖北省医保基金结算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货款实施方案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湖北省2025年基本实现集采中选产品医药货款与医保基金预付款直接结算,2026年全面实现集采医药货款与医保基金预付款直接结算,进一步筑牢药品、医用耗材集采制度的基础支撑,有效破解医药货款流转不畅问题。 实施范围为全省各级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驻鄂军队医疗机构通过省医保招采子系统采购的国家、省际联盟、省级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中选产品的货款,均纳入医保基金预付款直接结算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方案总体按照先实施药品结算,后实施医用耗材结算的原则,在完成结算系统适配功能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以市州为结算单元,分步在全省开展实施。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02 解决回款问题“三管齐下”:即时结算、直接结算、同步结算与最初的“直接结算”相比,今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在解决医院和医药企业的回款改革上,开始打“组合拳”。 一直以来,医保基金对医疗机构结算都是采用“后付制”,在患者出院后,医保应付费用一般需要40天至60天才能到医院账户上,而药品耗材供货企业的货款回款时间则平均在半年左右甚至更长。 因此,要解决医院-企业的欠款问题,首先要解决医保-医院的结算问题。医院与药企账期联动之下,回款周期才能迎来实质性缩短。 “资金流转不畅,不仅影响医疗机构现金流,药耗企业也是顾虑重重。”国家医保局医保中心主任王文君说,针对此,多地探索推进医保基金与医疗机构即时结算、与药品企业直接结算、与商保公司等同步结算“三结算”,缓解医药机构和企业垫付资金压力,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首先,即时结算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压缩医保与定点医药机构的结算周期,提高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资金运营效率。这方面,安徽省打响“第一枪”,医保基金拨付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左右,从今年开始医院每天就能按60%比例收到前一天发生的住院费用医保基金。 紧接着,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即时结算政策正式在全国范围开始铺开,目前已在6个全省,76个统筹地开始试点。 直接结算核心是减少结算环节,加快医药企业的回款速度,目前已经在全国多省大范围试点、推行。今年1月,湖南省定于2025年2月1日起开展集采中选耗材产品医保基金直接结算。首批直接结算集采中选耗材为“人工晶体类”。后续将根据各批次集采执行文件要求,将相关医用耗材产品纳入直接结算。 江西省2024年全年为3557家医药供货企业直接结算90.42亿元,货款结算周期从6个月缩减为30天左右。 同时,除直接结算和即时结算外,同步结算也正在成为弥补回款“漏洞”的有效举措。 何为“同步结算”?根据中国医疗保险介绍,同步结算主要通过整合资源和信息共享,促进基本医保、商业健康保险、慈善组织等多元保障主体“一站式”查询、结算、赔付,有效减少参保群众“垫资跑腿”,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保障需求,帮助医疗机构便捷结算服务,支持商保公司、慈善组织等降低运营成本。 去年11月,国家医保局在各类座谈会、调研会中多次强调:要积极推进医保、商保、慈善等“一站式”同步结算,多地在进行尝试探索,如上海、浙江、山东、安徽以及辽宁大连、江苏南京和苏州等。未来的2-3年间国家医保局将全力推进这项结算改革。 目前,山东省全省上线医保商保一体化同步结算平台,提升理赔效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2月10日,安徽省也打通了基本医保与“安徽惠民保”的同步结算,为完善“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观察今年国家和地方层面破解回款难的诸多举措,已经不再局限于医保-医院-企业三方,而是财政、卫健、金融、民政等部门以及定点医药机构、商业保险、慈善组织、医药耗材企业等机构的共同参与和协同配合。 如今,“2025年底前全国80%左右统筹区基本实现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基本实现医保部门与医药企业对集采药品的直接结算”,已经写入《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 即时结算缓解医院垫资压力,直接结算激活集采企业供应配送活力,同步结算调动各方资金保障能力,三管齐下之下,回款难的坚冰正在迎来真正破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