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又有行业顶流企业的高管选择了加盟国内IVD企业,相关公司看来也在中国到全球化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进。手握丰富资源和经验的个人一直是行业内各大企业争相邀请的香饽饽,而他们在如此多选项中最后做出的单项选择也毫无疑问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
在过去很长时间,甚至到现在,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无论是在公司实力、待遇、产品力、职业发展上,都有很大的差别。 毕竟这些漂洋过海的企业在来到中国之前,已经征服了这个星球上绝大多数的地区和市场,内部体系的完善和实力毋庸置疑。 正如电视剧大江大河里面演出的,改革开放之后一度对外资倾斜的地方招商政策和用户青睐态度更是在我们这个土地上持续了很长的时间。 那是一段水大鱼大的外企黄金时代。 这样的局面,对当时的民营企业来讲,想要去招聘和吸引稍微专业一点的IVD人才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毕竟,人都是用脚投票,看得见的高薪,好福利,体面的工作环境,指望人们用初心或者梦想去为这些买单,不太现实。 当然,花无百日红,集采和进口限制的政策使得过去众星捧月的外资企业逐渐走下神坛,疫情期间迅速发展的国内企业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裂变,此消彼长之下,只能感叹一句: 时代不一样了。 2. 选择而不是改变 疫情前,和某一在细分领域占据极高市场份额的跨国公司亚太销售总监S总聊天,聊到某一高等院校校长的近况。 我回答:进去了。 S总:国内营商环境实在太差了,此类现象真的是屡见不鲜。 由于当时和他本身不是很熟的原因,我也没多说。 疫情期间S总家的产品大卖,贸易战加剧之后进口产品开始受限,询问他和他们公司的看法, S总的回答差点让我一口老血喷出来:我们公司对我们的产品有足够的信心。
后面的事情不用多说,短短一年时间,国产产品完成了之前觉得几乎不可能的逆袭,S总的公司错失好局,失去了原本在大陆细分领域绝对的优势地位。 更重要的是,他们错过了国产化或者本地化的最佳历史时机,而这样的良机注定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市场也许不讲道理,但它却也一定合理。 生活在一个大时代的背景下,环顾四周,会感觉这个世界很割裂,恰恰本身这就是一个割裂的世界: 国产替代是事实,产品质量差距是事实;脱钩是事实,双方贸易额再创新高也是事实。而且,这样的事实,过去是,现在是,以后还是。 这和每个人有关,但也和每个人无关。 面对一样的环境,有人积极寻找人生第二曲线,有企业主动本地化适应政策要求,也有人去抱怨营商环境,去自我麻痹。 在这个复杂时代背景的巨大力量下,这些都是徒劳。你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你只能选择怎么去适应它,只有非黑即白的人才会用一种固定的观念或者看法去看待这个复杂的世界,并且乐此不疲地去为他们的行为找到最符合逻辑的说辞和解释。 但人需要做的或者能够做的是去选择,而不是去改变,选择去适应,而不是指望外部的改变。 一个公司或者企业船大不好调头,而对于个人来说,去选择看起来长期最优的方案反而要简单一些,毕竟自己是我们唯一可以去控制的东西。 3. 国内IVD行业的幸存者偏差 昨天在又一家年营收过百亿的国产IVD公司诞生:用小学数学知识来解读财务报告聊到,本土的IVD行业,医疗行业在全世界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物。 就像有些人会讥讽说,厉害了我的国,为啥造不出芯片,造不出光刻机,殊不知,幸存者偏差让我们的注意力只看到那些能做到的人,而忽略了其实这个世界上95%的国家都造不出这些设备: 造不出是常态,造得出才是不正常,只有在资源、金钱、人才等方面天赋异禀才能制造出这玩意。 发达国家那么多,形成自己本土医疗、IVD行业的有几个,能孕育出叫得出名字的大公司又有几个,很多事,Easy to Say,Hard to Do(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因此在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那些所谓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当地的医疗机构都是这些大品牌厂家和产品收割的市场,看似有选择,好像又没有太多的选择。 职场上,刚进入IVD领域的时候,在某一外企也曾亲身经历过,相关企业生产国公民在公司生态链上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氛围,大陆人<Hongkonger or Taiwaner <日韩人 <欧美人这样的鄙视链不仅客观存在,更是难以打破。 所以我们本土的IVD、医疗企业和行业对很多人都很重要,强弱不去评论,有和无差别本身就很巨大: 意味着从业的打工人有更多的选择,不会因为国籍的原因忍受发展的天花板;意味着医疗机构在产品上更多的选择,不会因为价格的原因而没有物资使用。 经过疫情几年狂飙式的发展,不少的企业已经在营收、规模上,到了一个按照过去节奏需要积累十年甚至几十年的阶段,手握现金、资源、产能在手,为什么不能再进一步,这是这个时代企业的幸运,也是这个时代打工人的幸运。 4. 最后 初进职场的时候,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菜鸟如果实在没法区分公司和行业好坏,只用观察你老板的动向即可,因为老板跳槽一定比你更慎重和小心,而且正常来讲,他对于行业的理解和资源也比你多,所以可以通过老板的选择来作为自己的参考。 而借鉴这个道理来看这些行业顶级人才的跳槽,就会明白比这些动向更重要的是那些坐拥如此多人脉和资源的行业顶级人才,为什么会做这些选择,以及这些选择的指示性。 在看这些跳槽行为之外,也让人看到这个行业和时代背后的沧桑巨变和这些人优秀的行动力。 在一个复杂的时代,去选择,而不是去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