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医学创新的最前沿,细胞和基因疗法(CGT)的诞生改变了研究和治疗人类疾病的方式,被产业寄予厚望。 诺华、吉利德、罗氏、BMS、辉瑞等制药巨头们都曾通过收购直接将CGT纳入自己的业务版图。目前全球有超过450家细胞和基因疗法的医学公司,大约800项细胞和基因疗法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但是就在最近,葛兰素史克(GSK)明确地宣布:终止在细胞与基因疗法方向的研发投入。 虽然这其实有迹象可循——GSK在几个月之前先后与三家合作的细胞疗法公司终止合作。但官宣仍然是一个鲜明的提醒,表明该公司的开发组合正在逆行业潮流而行。 作为全球TOP10制药巨头之一,GSK在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掉头”,究竟是嗅到了什么先机?还是纯粹而决绝地抛弃了自己并不占优势的领域? 01在不能“占优”的热门领域弃权 GSK的退出早有端倪。 从去年12月开始短短3个多月时间内,GSK终止了与Lyell Immunopharm、Adaptimmune、Immatics的细胞疗法合作项目。这些项目最早的从2019年就开始了。 严格来说,GSK放弃的不是“细胞与基因疗法”,而是“细胞疗法”——3项终止的合作均属于TCR-T细胞疗法领域。GSK认为,细胞疗法领域如今已经太过拥挤,而扩展到实体肿瘤的前景比最初想象的更具挑战性。 ① 在自体CAR-T细胞疗法领域,难以弯道超车 从当下情形来看,细胞疗法较为成熟的自体CAR-T领域,已经分化出头部企业——吉利德、诺华、BMS、强生/传奇生物之间竞争激烈。 吉利德是CAR-T细胞领域的“王者”,其Yescarta销售额为11.6亿美元,同比+67%;另一款CAR-T产品Tecartus的销售额同比+70%至2.99亿美元。 BMS紧随其后,排名第二。Abecma快速放量,销售额同比+137%至3.88亿美元;另一款CAR-T,Breyanzi销售额则达到1.82亿美元,同比+109%。 由于疗效不够抗打、市场需求减少,诺华的Kymriah已经出现了销售疲软现象。2022年销售额为5.36亿美元,同比-9%。 ② 在TCR-T领域,遇挫 在相对成熟、已有龙头的领域进行超越,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因此,GSK从一开始,瞄准的就不是自体CAR-T领域,而是TCR-T领域。 Immunocore本身也是TCR-T疗法的引领者,Immatics、Medigene、Adaptive、Lion TCR等一众药企也在TCR-T领域不断推进。国内,香雪制药、可瑞生物、优瑞科生物、药明巨诺等多家企业先后加入这一赛道。
▲Lyell之前的研发管线 ▲Lyell现有的研发管线 2022年底开始,全球细胞治疗领域的坏消息就几乎没有断过:红细胞载体疗法公司Rubiu宣布砍掉旗下所有临床管线,同时裁员75%;开发用于癌症治疗的iPSC细胞疗法的Century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裁员25%,关闭2个实验室,同时研发总裁宣布离职;NK细胞疗法明星公司FATE与强生结束合作后,砍掉数条iPSC-NK细胞项目,并裁掉了40%的员工。 这些坏消息或许也推动了GSK下定决心舍弃细胞疗法领域。 02瞄准优势领域:小核酸药物 GSK宣布退出“细胞与基因疗法”领域的同时,也明确表示要“拥抱小核酸药物领域”。而小核酸药物其实也属于基因疗法。 小核酸药物主要包括反义寡核苷酸 (ASO)、小干扰RNA (siRNA)、微小RNA (miRNA)、小激活RNA (saRNA)、信使RNA (mRNA)、RNA适配 (Aptamer)等,是目前发展最为迅猛的基因疗法之一,正在成为新药研发第三次浪潮中的佼佼者。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发现mRNA到1998年首款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获批上市,再到2006年RNAi技术获得诺贝尔奖。截止目前,全球已获批上市17款核酸药物,包括15款小核酸(9款ASO药物、5款siRNA药物、1款核酸适配体)和2款mRNA新冠疫苗。 Ionis Pharmaceuticals、Alnylam、Sarepta 是小核酸药物领域的三巨头。 国内目前还暂无获批的小核酸药物,国内的小核酸药企业目前都还处于发展初期或者上升期。国内企业中小核酸药物的领先企业包括苏州瑞博生物、苏州圣诺制药、中美瑞康等。 GSK在去年有序退出TCR-T细胞疗法领域之前,就已经开始布局小核酸药物领域。
2023年2月1日,GSK与Ionis Pharmaceuticals的合作有了最新进展,合作的反义寡核苷酸(ASO)新药bepirovirsen治疗慢性乙肝(CHB)启动III期临床试验。GSK曾表示bepirovirsen有望实现功能性治愈乙肝患者。 这也意味着,GSK在其选择拥抱的小核酸药物领域是有望在“乙肝”这个适应症上站在行业前沿,甚至颠覆现有乙肝治疗的局面。一旦成功,效果可以类比当年吉利德推出功能性治愈丙肝的药物进而一跃成为全球TOP制药企业的故事。 03巨头都爱“聚焦优势领域” GSK的研发管线变动决策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就是在2022年几乎听烂了的“聚焦优势领域”。 “聚焦战略”是企业经营中的常见词汇。竞争战略大师迈克波特就把其列为三大竞争战略之一(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最核心的原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本质而言,讲的就是一个聚焦战略问题。 聚焦战略基于一个前提: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人、才、物的资源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必须要集中起来使用,聚焦战略就是把资源集中到一个关键上去突破,在一个点上形成真正意义的竞争优势,才能让企业经营获得实质性的突破。 当下,为对抗风险,“聚焦优势领域”成为各大企业的共同选择,企业积极主动地将聚焦作为一种重塑投资组合的战略指导工具,将资源和能力整合在优势领域以带来更强的竞争力,并购、重组、剥离、分拆、合作、合资等手段被综合运用。
这种聚焦优势领域的策略并不局限制药领域。通用电气(GE)的一分为三、东芝的一分为二,都可以理解为更大规模的聚焦优势领域。 在“黑天鹅”、“灰犀牛”频现的时代,可以肯定的是,这绝非最后一波发布“聚焦”策略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