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亿医械贴息贷款政策,落地进度超预期
2022-10-17 15:26|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6303|
评论: 0|来源: 众成医械
摘要: 医疗新基建已成为“十四五”期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旋律。
9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9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以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的方式,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具体贴息幅度为中央财政每年2.5个百分点,面向高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9大领域。该决定很快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的响应。9月15日,卫健委下发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医疗设备的通知,面向部分省份卫健委和发改委已经牵头了解情况,部分省份上报了需求。
四川、浙江等多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积极开展工作,确保第一批获资金投放的项目,9月30日前实现开工;第二批获资金投放的项目,11月底前实现开工。据了解,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比较积极,四个省已经上报了 300 亿,福建省要求一个县医院必须报1亿元。市场预计全国千亿级医疗设备更新改造需求即将释放。
在2010年前后,卫生行业有文件规定医疗机构不允许贷款购买设备。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疗系统的基建和设备购买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这次贴息贷款政策一方面是促进消费,另一方面医疗行业疫情之后在方舱及新冠储备医院、急救能力建设、千县工程和区域医疗中心等方面有建设需求,原本有些项目有财政预算, 但由于疫情后财政预算吃紧迟迟没有落实。 而这笔钱填补医疗建设的资金缺口。
目前三甲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该有的都有了,唯独缺顶级设备,比如7T 的核磁和 PET/MR。卫健委把手术机器人列为了限制性医疗技术,所以这次资金买机器人的可能性不大。新冠后备医院的设备需求相对固定,主要是中高端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的设备,如呼吸、麻醉、ECMO。这几年县级医院发展好,效益突飞猛进,京广铁路以东的很多县级医院年收入十个亿,2千万的申报门槛其实并不高;另一方面,千县工程中有升三甲医院的需求,需要64排以上的CT、3.0T MR、DSA、高端内镜、彩超、大型生化流水线和病理检测设备等,因此采购主要往中高端设备方向升级。
近几年财政补贴几乎为零。除了委直属医院通过中央财政的一些医疗专项债做了一些建设,其他医疗机构95%以上都用的自有资金。个别医院会有些科研、新盖院区的费用会获得地方财政补贴。我国医疗机构经历多年改革,从最早80年代初全部靠财政,到90年代市场化改革以市场为主体,财政补贴每年都在减少,到现在几乎没有了。一家上海1000张床位的三甲医院如果不买超大型设备,日常更新些中小设备规模在 1000 万以内。本次专项贷款2千亿用于医疗设备领域,是希望医院买中高端设备。从 2015 年起设备行业很多年没有国家专项资金了。所以这次政策打破了以往市场自然增长的惯性,带来意外的大需求。 贴息一共就2年,医院会把未来5年的设备需求都买完。贴息贷款不存在使用年限的问题,只是贴息2年。由于各省份和各医院执行进度不同,会有几个采购高峰。贷款建设需求保持2年问题不大。但肯定会一定程度上透支未来几年中高端设备的需求,对小设备采购的影响不大。
全国各省贷款规模情况
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四个省已经上报了 300 亿,福建大概60亿左右,河南、山东一带缺口大,有消息称河南的医院贷款医院强,北方的医院稍弱,但按需求缺口来说,北方的需求量实际上比南方大。一、设备类型的购置以提升诊疗、检验、救治能力为目的,主要呈现两个特点:①三甲医院的贷款资金主要用于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包括医学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科研转化设备、手术相关设备等;二、贷款金额:首批发放的贷款金额大多在500-3000万元左右额度,部分医院贷款金额接近亿元(贵溪市人民医院获得发放贷款9501万元),为医疗机构设备采购提供有力支撑;三、医院类型:县级综合医院和省级/地市级三甲医院是两大采购主体,采购主体覆盖广泛;在市场看来,此次引入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也是国内医疗新基建的关键一环。前期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就显示,将聚焦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深化医疗服务卫生体系改革成果。由此来看,医疗新基建已成为“十四五”期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旋律。
|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