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胶体金常见问题分享——沉淀 很多同学在用胶体金标记抗体的时候,可能一次性用不完,就会4℃放一晚上甚至更长时间,等再用的时候就会发现,胶体金竟然大部分都沉淀下来了。这时候你就会纠结了,这是死金了吗?还能用吗?为什么我标记的时候感觉挺好的呀,没感觉有沉淀的迹象啊。 为什么放一晚上就沉淀了呢?我曾经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大批量生产的时候,这个现象可能你会察觉的更明显。我们来分析一下。水中的颗粒之所以会沉淀,那肯定是粒径变得很大,密度大于水以后才会发生。为什么粒径变大了呢?肯定跟你的整个标记或者保存过程有关系,因为胶体金本身是不会沉淀的。我们来从头分析一下容易让胶体金聚沉的不利因素。 1.抗体的加入不当。 对于胶体金来说,抗体的加入本来是可以增加它的稳定性的,但是不当的加入反而会加速它的聚沉。抗体的加入不当,无非也就是抗体标记pH不合适,或者蛋白的加入量不足。我们在用胶体金标记抗体的时候,如果pH偏低或者卡在临界值附近,抗体整体带正电,胶体金带负电,网状交联就悄悄地产生了,可能开始不明显,但这是可以慢慢累积的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还有就是蛋白标记量不足,狼多肉少的竞争关系,必然会使得颗粒与抗体的共用,也是可以产生交联的。很多同学说,我事先都摸索好了小样的最佳标记条件了,到了大样就又不行了,其实这正是问题的所在。过度细致地摸索标记的最佳临界值,不预留空间,放大生产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2.封闭剂不合适。 有些颗粒变大的过程是可以出现在封闭这个环节的。常用的封闭剂就是BSA,我不知道大家对BSA有没有一个认知,就是不同厂家的BSA有时候做出来的结果可能是天差地别。每个厂家可能是由于纯化工艺有区别,里面的盐离子,杂蛋白含量均有差异,所以实验结果有差异。我们不能说贵的就好,便宜的就差,反正封闭环节所用的BSA也是必须要针对性考察的一个因素。 3.标记物保存液。 这个算是直接影响标记产物的一个因素了吧。考察它,无非就是考察它的理化环境和成分。首先,pH是首先要考察的最重要的因素。其实不管是标记过程还是标记产物,它们基本上都是喜碱不喜酸,归根到底还是抗体本身的带电情况决定的。然后就要考虑里面的其他成本,比如这里又出现了BSA,或者是蔗糖,我们可以逐一排除。 说到这里,有的同学想问,我怎么知道究竟是哪个因素引发的我的颗粒变大的呢?其实您可以并行做实验验证一下,看看哪个因素影响最大。比如取3支管做平行实验,一个仅仅加入抗体后为止;一个做到封闭完成为止;一个完成整个过程为止;3支管同时4℃过夜,看看沉淀出现在哪个环节。 最后插一句,离心条件对聚沉有影响吗?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二、胶体金常见问题分享——金水分离 什么是金水分离呢?就是我们上样的时候,样本的爬行速度要快于金爬行的速度,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他们俩走的不同步。 一般这种问题仅仅会出现在刚接触本行业的小白,或者是客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什么这么说呢?那就要从它的原因来说。为什么金子的爬行速度要慢于血清,一个原因是由于结合垫处理不当,导至胶体金释放的很慢很慢,而且残留非常严重,你会发现即使过去很长时间依旧存在膜面泛红的状态。这种情况就是针对于小白来说的,可能在喷金之前。并没有对结合垫进行处理,或者处理的很简单,或者是金复溶液的配方也是有点问题的,所以导至金子与结合垫结合的过分牢固。如果小白对于这种情况短时间做不出很好的处理,可以使用Alstrom6613.6614.6615这种疏水性相对强一些的结合垫,用之前稍微处理一下释放的就不会很差。另一种原因就是你上样的时候死金了。这种情况对于含样品提取液或者是样本裂解液的比较多,比如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试,很多时候提取液中的成分可能会导至死金。 还有就是客户测试的时候,尤其是处于南方阴雨连绵的夏天,客户拆袋后不及时使用,结合垫里面的糖分一旦受潮,再想释放,就是特别困难了。另外生产厂家在这里也要注意,如果您生产车间的除湿功能不好,那就尽量不要在雨天或者甚至夏天去生产,可以把生产任务多集中在秋冬季节。夏天生产的条子出问题的概率是很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