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笔者从2019年创立公司至今已有两个年头。两年里经历过很多挫折,但是整体运气不错,今年公司已经初具规模并进入到跳跃发展期,同时也开始有了营收。过去几年里,笔者一直在探索最适合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商业化的策略,从市场痛点,到产品形态,再到市场策略。细分领域的龙头Quanterix在纳斯达克上市4年,销售额从2287万美金增长到8637万美金,然而依旧在亏损;另一家公司Singulex更是在19年破产倒闭。Singulex走的路无疑已被证明是个错误,Quanterix复制的Illumina的发展路径看起来也远不够性感。笔者想尝试去走一条更符合自己公司特点的道路,很难,但却充满希望。 在过去的几年里,笔者保持平均每年一篇文章来更新自己的市场认识,18年末《单分子免疫检测未来可期-上篇》《单分子免疫检测未来可期-下篇》20年初的《成立16年,烧光16亿融资,Singulex一夜间倒闭,单分子免疫检测未来在何处?》20年下半年《一年亏损3亿,市值80亿,单分子免疫公司Quanterix产品线深度解析》,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笔者基本实践了几篇文章中提出的理念,如今正朝着更大的目标与方向努力。 本文将从笔者的角度更新单分子免疫检测市场的认识和讨论单分子免疫检测市场技术的市场化策略。文章内容较多,分为上下篇。 下篇:本文 上篇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一,单分子免疫诊断的市场需求 1,单分子免疫检测的机遇与挑战 2,新型标志物开发 3,新标志物的推广瓶颈 二,细分市场特点 1,科研市场 2,工业级市场 3,临床市场 下篇聊聊以下部分: 三,产品布局 1,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的核心优势 2,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的产品布局 四,多中心检测服务的必要性 五,单分子免疫检测商业策略 六,资本情况 七,上游资源整合 八,渠道整合 九,人才 产品布局 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的核心优势 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实现路径是多样化的,无论是Quanterix的单分子酶催化,或者Singulex的激光共聚焦,或是更依赖于设备的共聚焦显微镜、全内反射显微镜,实现单分子检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难事。然而,要将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转化成产品,并进行大规模生产和推广,技术路径直接决定了产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也决定了技术和产品可以发展的极限。 灵敏。灵敏永远是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最核心的优势。比化学发光高1000倍的灵敏度,使得传统检测技术难以触及的多个生物标志物领域可以被充分开发。生物标志物市场体量与灵敏度的关系可以类比为分形理论中海岸线与尺子精度的关系——海岸线有多长取决于尺子有多小,当尺子足够小时,海岸线将趋向于无限长——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超出化学发光1000倍的灵敏度优势,将使得免疫检测技术适用的生物标志物范围呈指数级增加,甚至在某些项目上可以和PCR直接对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是目前灵敏度最高的免疫检测技术,并且已经基本接近检测灵敏度水平的极限,但是受限于抗原抗体亲和性依然有限,且抗原抗体的结合本质上只发生在二者接近或碰撞时,受到碰撞概率的限制,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并不能对样本中单个抗原分子绝对意义的检出。剩下的难以检出的数量级理论上几乎不可克服。 快。与几乎所有人的认知相悖,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很难让人联想到与快有任何关联。然而笔者的开发经验是,单分子免疫检测可以很快,甚至快到极致,大有变成生化检测的趋势。笔者公司目前开发的超敏检测项目可以在5分钟实现100 fg/mL的检测下限,略微增加试剂成本,甚至可以进一步压缩至3分20秒。然而笔者相信这并不是检测时间优化的终点,只不过受限于已有设备的周期单元数,暂时无法进一步压缩。笔者相信,500速甚至1000速单模块测速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实现反应时间显著缩短的理论基础在于:单分子免疫检测灵敏度提升是通过检测系统性能的提升实现的,并不依赖于抗体亲和效率的提升,因此可以认为在传统化学发光反应达到饱和之前,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就已经有足够高的分辨率将反应信号与背景信号有效区分。哪怕极微量的反应即可实现足够高的检测灵敏度,相对应的是反应时间的显著缩短。 检测成本低。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作为下一代免疫检测技术,刻板印象中新技术和更高的性能往往意味着更复杂的技术路径和更高的检测成本。事实上Quanterix公司的产品从上市至今,其高昂的检测成本始终受到市场的诟病,这也导至了其在价格敏感的临床市场很难找到生存空间。Quanterix走的路并不是实现单分子免疫检测的唯一路径。十几年前的技术理念无论是技术路径还是设备结构,都早已与时代脱节。尝试着去把一个检测体系从性能到体系再到流程再到成本,控制到极致时,就有希望以一个更简单,更稳定,更低成本的方式去完成更高性能的检测。这很难,但是并不是不可能。当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的成本降低到化学发光相同水平,甚至更低,免疫诊断市场的变革将势不可挡。 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的产品布局 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相关分类图文热点 最新文章
关闭 官方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