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尽管学术界一直反对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贺建奎依然先斩后奏,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CCR5)经过修改,她们一出生就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这一消息迅速激起轩然大波,震动世界。 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公布之后,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了一个由伦理学家、政策制定者和律师组成的专家顾问小组,来探讨该如何、何时利用CRISPR的力量?这种技术应用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作不道德的? CRISPR先驱、诺贝尔奖得主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在她的关于人类基因编辑的书中说:“这种可以控制人类物种基因未来的力量是可怕的,我们如何去应用这项技术,可能是我们有史以来面临过的最大挑战。” 据《纽约时报》7月12日消息,世卫组织当日发布了关于人类基因组编辑的新建议,呼吁建立一个全球注册机构来追踪“任何形式的基因操作”,并提出建立一种能够引起人们对不道德或不安全研究的担忧的揭发机制。 世卫组织表示,所有涉及人类基因组编辑的研究都应该公开。 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存在不择手段的企业家和诊所故意滥用临床试验注册机构,进行没有被完全批准的临床试验。因此,世卫组织将确保数据库中注册的所有基因编辑研究都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 世卫组织还表示,应开发识别任何可能涉及基因编辑试验的方法和机制,能够“报告违反研究完整性的行为”。 尽管一些基因编辑技术对基因的改变不会影响精子或卵子,不会导至基因的改变代代相传,但该技术仍引发了其他问题。 对此世卫组织做了两种假设
考虑到这两种情况,世卫组织提出问题,是否有更快速的方法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它还建议研究人员考虑到那些希望自己治愈但不确定治疗结果的参与者的心理负担。 世卫组织强调,每个国家都必须有指导方针,确保研究是合乎道德的,在适当的监督下进行的,并且在条件到位的情况下,确保研究获得机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由于预计一开始的治疗成本极高,那么指导方针的目标必须是确保基因编辑的好处能够公平地惠及世界各地的人们。 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通过。在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三十六条之一:“将基因编辑、克隆的人类胚胎植入人体或者动物体内,或者将基因编辑、克隆的动物胚胎植入人体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END- 来源:中国青年网、佰傲谷BioVall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