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1c是反映血糖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可预示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正式将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2011 年 世界卫生组织(WHO )推荐在有条件的地区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目前,美国、欧 盟、澳洲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将HbA1c列为糖尿病的监测和诊断指标。而最新颁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也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一项新标准,下面我们就详细谈谈HbA1c。 01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和发病率急剧攀升,据最新的流调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至11.2%。 据IDF(国际糖尿病联盟)(2019年)统计显示,全球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约4.63亿,预计到2045年患病人数将达7亿;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1.164亿,预估到2030年将会增加到1.405亿,到2045年增加到1.472亿;65岁以上患病人数最多,多达3550万;未确诊人数多达6520万,比例约为56%;IGT(糖耐量异常)患者数量高达5450万。 02 HbA1c HbA1c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发生不可逆的非酶促糖基化反应的产物,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血糖浓度以及血糖与血红蛋白接触时间,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因此,HbA1c可以有效地反映检测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HbA1c在临床上已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标准的HbA1c检测方法的正常参考值为4%~6%,在治疗之时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查1次。 03 HbA1c检测的标准化历程 HbA1c标准化是一个具有全球范围影响力的临床检验标准化工作,经过多 年努力,由最初以美国、北欧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地区标准化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的标准化。HbA1c标准化工作的成功,使得其在临床应用更加广泛,2010年和2011年,美国ADA与WHO相继推荐使用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的新标准,采用HbA1c≥6.5% 作为临床诊断切点。与国外相比,我国HbA1c检测的标准化起步相对较晚,但进展迅速。目前,已建立并运行比较完整的HbA1c 参考系统,且将HbA1c 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国际接轨。 3.1 HbA1c国际标准化进程 上世纪60年代末期,HbA1c被发现,到1976年,HbA1c才被认为可用于临床监测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不过由于没有统一的诊断切点,同时缺乏检测方法的标准化,HbA1c一直未被纳入诊断标准。两个堪称里程碑式的糖尿病流行病调查:UKPDS研究和DCCT研究确立了HbA1c的重要地位,使HbA1c的临床意义受到广泛重视,进而促使各国相继开展本国内的标准化计划。美国于1993年开始建立了NGSP标准化体系,使得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随后,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成立了HbA1c标准化工作组,并于2007年与美国ADA、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表联合声明,规范了HbA1c检测的国际统一标准。2009年由ADA、EASD和IDF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提出HbA1c≥6.5%可以识别进展型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一致同意推荐其为糖尿病诊断切点。2010年,ADA正式确定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2011年WHO也正式推荐HbA1c ≥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切点,2019年,ADA指南明确单份血样的HbA1c 和FPG结果即可诊断糖尿病。目前,国际HbA1c标准化已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了HbA1c标准化检测体系。 HbA1c国际标准化进程 3.2 HbA1c国内标准化历程 我国对HbA1c临床意义的认识和标准化工作均晚于欧美国家,但进展迅速。2010年,我国就开始筹划HbA1c标准化工作,2012年,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建立IFCC检测的一级参考方法。随后,发布了《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推动HbA1c检测的标准化。为进一步推进我国HbA1c检测的标准化、提高检验结果的一致性,中国HbA1c一致性计划于2019年正式启动。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我国逐步把HbA1c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国际诊断标准同步。《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建议将HbA1c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但尚未推荐用于糖尿病的诊断,随后《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仍未正式采纳HbA1c诊断糖尿病,但推荐:对于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并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医院,可以开展用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及诊断标准的探索研究,2021年最新发布的《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正式采纳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新标准。此外,我国HbA1c室间质量评价(EQA)工作已经开展20年左右,参加实验室的整体检测质量水平显著提升。综上,我国HbA1c检测的整体质量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减小,HbA1c 参考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 HbA1c国内标准化进程 04 HbA1c的检测方法 目前,HbA1c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方法是基于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化血红蛋白所带电荷的不同,如离子交换法、电泳法等;另一类方法是基于糖化血红蛋白上糖化基团的结构特点,如亲和色谱方法、离子捕获方法及免疫方法等。其中,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被公认为金标准。 05 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PLC法:基于电荷差异进行分析,葡萄糖与血红蛋白(Hb)的β链N末端缬氨酸(Val)结合降低了等电点,导至糖化Hb带的正电荷比未糖化Hb的少,与树脂的附着力小,可以分别用不同的离子浓度的缓冲液在不同的时间将Hb从阳离子交换柱中洗脱下来,再根据每个峰值下的面积来计算HbA1c占总Hb的比例。目前,HPLC法被认为是测定HbA1c的金标准。 HPLC法测定HbA1c,可使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可以小于1%,结果精准,且HbA1c检测结果不受存在的变异型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影响,特别适合糖尿病病人的血糖监控。 采用HPLC方法的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便、结果精准可靠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如东曹的G8、G11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