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20|回复: 5

[分享] 在宇宙出现是先有时间还是先有空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8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8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和空间都是概念。
时间是人类为了理解“变化”而设定的概念。
空间是人类为了理解“存在”而设定的概念。
所以换句话说,当我们察觉不到变化,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没有变化的存在”的时间就是静止的,为了方便理解,我们通常会把变化称之为“时间的痕迹”。
而空间,其实是存放“我们认知内的存在”的地方,可能是现实的物质,可能是虚拟的思想,但得是认知内的存在,认知外的存在未必不存在,但我们理解不了,而我们理解不了的那个部分,对我们而言就是没有空间的。这也是为什么,要开拓新的空间,必须打破固有的认知。
有一个现在已经非常普及的认知实验,就是那个“满了吗?”。如果从空间认知的角度来理解这个实验,当你的认知里只有石头的时候,石头装满了罐子,对你来说这个罐子已经没有多余的空间了,你明明可以看到石头和石头之间有很多的空隙,但对认知中只有石头的你来说,这些空隙是等于不存在的。而当你的认知中纳入了新的小石子,沙砾,水,灰尘,你就会发现更多的“空间”。
但话说回来,以上这些又仅仅是我的认知,在别人的认知里,时间和空间的意思未必如此。而我们需要做的,却是一样,即认识到自己认知的边界,然后打破它,开拓它,重建它,等待再一次认识到新的边界,再一次打破和重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8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晚年爱因斯坦认为时空与物质同生同灭,时空是物质的广延(实体论)。我认为这个看法最接近真相。他中年认为时空是意识的产物、非客观存在。先定义几个概念。

  • 客观世界:世界的原貌或真相。
  • 感性世界:感官感知到的世界。
  • 理性对象:以感性材料为基础的逻辑必然对象。
  • 狭义上的存在:存在即被感知。
  • 广义上的存在:理性对象也是存在。如,时间与空间介于可感与不可感之间。
注:以上定义仅适用于本文,目的是便于讨论。
时间与空间不可单独讨论。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个事件是通过光速建立连接的。当一个参考系相对于另一个参考系发生变化时,那么这个参考系的时空属性相对于另一个参考系也会发生变化。这里需要把时间与空间一并变换,即不可分割讨论。牛顿力学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视为超距作用,没有考虑信息传播需要时间。我们经常将时间与空间相互孤立出来讨论,这是因为意识将二者割裂了。时间是内感官的先天形式;空间是外感官的先天形式。内感官先于外感官出现(实际上二者同时起源,但发展不同步)。因此,在感性世界中,时间先于空间出现。
有人认为时间体验由视觉感知到物体运动而产生,这是错误的观点。在进化史上,人的时间体验早于视觉系统出现。时间的先验规定在先天性盲人身上也存在。换言之,婴儿生来就有初级的、较浅的时间体验(甚至在胚胎期)。先天性盲人同样也有时间体验,但体验比正常人要浅。正常人在后天经验的强化下,时间体验加深。自我意识会随着时间体验的加深而加强。
先验自我意识与时间的关系
康德认为主体有两个自我,在经验自我产生之前有一个“先验自我”。先验自我具有统觉能力,即我们先天就有一种把各种经验感觉材料,按照一定的形式统一在一起的能力。即按照知性(12范畴)的先天形式,统一到“自我”这里,让“自我”的经验保持同一性。知性能力与感性能力的来源不同,连接二者的中介是“图形”,这种图形就是时间的先验规定。换言之,感性的确定性、统一性是经验自我意识产生的前提条件。否则,个体无法确定前一刻的我与当下的我是同一对象,即个体无法产生经验自我意识。没有先验自我意识的个体没有时间体验、没有感性的确定性、没有事物存在的体验。
狭义相对论抛弃了亚里士多德以太,广义相对论将亚里士多德以太改为了相对论以太。时空能与物质相互作用,那么时空必然具有物质性和实体性。于是,爱因斯坦说时空是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的表现。晚年的爱因斯坦在哲学上扩展了他的理论→虚与实的关系。如果没有时空,那么物质就没有展现的舞台;如果没有物质,那么时空同样无法展现;此二者互为背景,缺一不可,所以二者共同存在,同生同灭,没有先后。从狭义存在的定义来说,时空与物质同样不可分割讨论。
佛教哲学认为“效能”与“存在”是同义词。比如,触觉能够感知到一堵墙,是因为墙具有势磊,或墙能够效能。他们认为物质的基本单位效能是非连续的。当基本粒子处在非效能状态下,它与世界的联系间断(或关联减弱),因此它是不可感的,它处在观察者所在的时空之外。当基本粒子再次效能时,它又恢复了与世界的联系(这可能是波函数坍塌的解释)。我不知道“不连续效能”观点能否解释量子隧穿效应,学物理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以及这个命题:长波绕过障碍物其实是不连续效能导致的穿越。
依据不连续效能理论,按狭义的存在定义来说,微观世界非连续;按广义的存在定义来说,微观世界、宏观世界都是连续的。
早期佛教四套哲学体系对世界本源的讨论较为细腻,我认为有可取之处。后来的佛教从无神转向有神,从哲学转向神学,再后来转变为迷信。佛教的迷信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的贡献,比如18层地狱是由中国人想象出来的。
爱因斯坦对佛教有如下评价: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
这段话反映了爱因斯坦对佛教哲学的肯定,以及希望佛教不要在神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8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中不存在时间,只有运动。时间本身就是通过运动定义出来的。
人们将地球自转一周定义为1日,公转一周定义为1年,月球公转一周定义为1月,后来将真空中光子运动300000km花费的时间定义为1秒,再后来将原子钟内铯原子震荡周期的xx倍定义为1秒。
时间随着运动产生,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8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本就没有“时间”这个东西。
白话解释一下,
假如有一天科技发达,让你从50岁回到18岁的身体状态,那是时光倒流么?
一个人被冷冻,他是时间静止了么?
地球回到上一刻的位置,那是时间倒流么?
上面的一切例子,只是物质的静止或后退或加速,根本没有“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8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爆炸发生时,时间和空间本就是一体延伸到概念,由于空间本身的膨胀,我们用以测量空间的时间当然也在流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