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90|回复: 5

[分享] 哪些思维方式是你刻意训练过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7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7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1.观照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我有时候,突然会陷入某种低落的情绪中,今年偶然使用了一种方法,就是每当情绪低落,就空出两三分钟,记录下来,并梳理出因为什么触动了这种情绪,观照内心对于这个诱因的真实感受,然后再做到如何调整自己。
这样做的次数多了,自我接受能力提高了很多,也更能分的清事实和感受,没有了太多无谓的羞耻感和逃避心理,同时对人性和情绪的理解更深了许多。
2.务实主义。
到了这个年纪,太容易焦虑了,时不时就被一些信息拨动心弦,患得患失,每当此时,就挑出两三分钟,梳理自己目前主要的境况,确定当下最急迫最重要的最必须做的是什么,该怎么进行下一步。
这样做的好处是,及时给自己定方向,脚踏实地,先解决主要矛盾,后解决次要矛盾,有的放矢。
3.放下我执。
每当我陷入某种不可得中,甚是忧伤烦恼时,就随时提醒自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做人切勿太过执着,此路不通,绕道而行,放下对概念的执着,不必束缚于名,便得自由。
4.听其言,观其行。
与人共事,听其言,再观其行,看此人是否可靠踏实,薄情寡义,巧言令色,虚情假意,精于算计者,共事需谨慎,谨慎,再谨慎。
5.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
做事常常犹豫焦虑的时候多想想这几句话。因为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太多,一旦静下来就害怕自己落伍,就焦虑得失。
心中没有牵挂,事情来了就顺应它,事情没来就不要主动去寻求;事情来的时候一心一意,心无杂念,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想着它。
大部分烦恼都是想太多。
6.接受生活里的不确定性。
想的太多的人,总想搞定所有的不确定,把生活掌控在自己手里。
想一次性把事情做好的人,总想把所有因素考虑进去,如果有一些因素无法控制,便焦虑不安。
但其实生活处处都是不确定的,人该学会的是接受控制不了全局,就像三国里诸葛亮或者很多人说过的,相机行事。可以免于过度自责。
7.十分钟做完一件事。
其实很多事真正做起来根本不会花费我们多少时间,更多的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心态。后来我尝试每次专门挑出十分钟,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发现当你开始面对时,事情会变得简单,做事也高效起来,十分钟宁可大致搞定一件事,好过一整天不愿意面对,却一直焦虑到睡眠前。
8. 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欲望。
信息发达,输入大于输出,各个阶层的生活都尽收眼底,不平衡,焦虑,愤怒,在所难免,当自己心灰意冷时,不妨梳理一下自己的阶层和现状,告诉自己,目前处于这个位置太正常,踏实前进,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稳步积累,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7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录自己遇事的第一反应。
记录自己遇事的第一反应。
记录自己遇事的第一反应。
(重点说3遍!)


人和人的区别不在于智商,而在于思维模式。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所以也天天看书,保持上进。
但知道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啊,为什么呢?
因为看完了,根本没有获得这些思维模式,遇到问题还是按照以前的行为模式来操作。
所以结果还是和以前一样,你的系统没有变化,如何获得不一样的结果。
比如我们知道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下班回家要看书积累自己,但是会去做吗?
嘴上说说很轻松,真去做很累的。
那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呢?
我说个方法,我就是用这个方法来改变思维模式的。
就是记录自己的第一反应。



一记录自己的第一反应

人性是贪图安逸,是懒惰的,喜欢呆在舒适区内。
所以第一反应通常是想偷懒的,你要感知到,并且改变行为。
我举个例子:
我前几天事情很多,忙到10点多,打开事项清单,还有给社群老铁分享这件事没做,要激发他们的动力。
我大脑中第一反应是:今天已经很累了,先休息下,明天再来和他们讨论吧。
当抓住自己的第一反应时,已经赢了一半了,这时大脑就开始自问自答。
大脑有个声音说:要和老铁讨论,不能让自己懈怠,不要逃避,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不要有弱者思维。不是说接下来要全力以赴吗?这就是你操作的?
然后我就不休息了,开始和老铁进行讨论。
要有意识去捕捉自己的第一反应,不然很容易遗忘,就像时间流逝,我们通常感受不到。

这里要启动元认知,捕捉自己的想法,不然你不会知道自己想过什么,要有这个意识。
感知自己的第一反应,并且记录下来(不记录,时候就忘了),可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
这其实也是我日记框架的一部分,我每天遇到事情,都会随时记录当下的情绪,事件的经过结果,以及怎么优化等。
记录是把一天变成两天的的操作。



二记录可以改变思维模式

长期记录自己的第一反应,思维模式会不断调整优化。
我现在在社群中分享很自如,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恐惧,说话磕巴。
第一次在社群分享,我很怕自己说不好,别人会笑话我,我捕捉到这些情绪,开始自问自答,如果我不去的话,永远都是观众,永远不会成长,以后还是会害怕。
我会把遇事时的情绪记录在锤子便签上,这些情绪就是第一反应。我每次分享还是会紧张,但是我都会去。
慢慢就开始变化了,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害怕了,分享的时候不会紧张了,而是变成期待了。
这就是思维的改变,原先是害怕,现在变成把握机会。
感知自己的情绪、反应,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行为会反过来调整优化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又促发积极的行为,形成正循环。
思维模式改变情况下,当遇到其他问题,第一反应就不是逃避,而是积极搞定它。
结果就和以前不一样了。
这就是记录的好处,记录自己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当你记录的时候,也是自己和自己对话的时候,会不断调整你的思维模式。
我偶尔翻之前的日记,不忍直视,之前咋就这么傻逼,这也说明自己在迭代。


三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关于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的,我用强者思维和弱者思维分别来替代,不会显得太功利。
有人说没有强者思维和弱者思维之说,我觉得是有。
比如面对同一件事,两种思维的人的行为模式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个演讲机会,弱者会把自己藏起来,觉得上去是出丑,而强者会踊跃去参加,会结果导向,如何让自己做到出彩。
(我到时会写一篇关于两种思维区别的文章)
不同的思维会驱动不同的行为,如果你想变厉害,想获得和之前不一样的结果,就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那么就开始记录自己的第一反应吧。

总结下


第一反应也是由思维模式产生的,而记录它则会让自己有意识地自问自答,会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
这是我可以训练的思维方式,希望你能希望,点个赞再走吧!

——————————
ps: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如何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到我的公号:刘起记事,输入“电子书”,送你一个关于系统提升思考力的方法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7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1.用【我选择,我负责】,代替【我恐惧、我逃避】

“我害怕写论文,我害怕写不好,我害怕答辩的时候评委老师刁难我。”
“我害怕见客户,我害怕说错话,我害怕自己吃亏,害怕被算计。”
——如此是谓“我恐惧,我逃避”。
“我选择写毕业论文,因为我想得到学位证”;
“我选择拿起电话,去联系那个令人头疼的客户,因为我想得到利润”;”
——如此是谓“我选择,我负责”。
“我选择做XXX,因为我想得到XXX."
这个句式,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化被动为主动。
2.用【把比赛当成练习】,代替【等练好了再参赛】
如果我们抱着“等我自己完美了再出手”的心态,那我们可能永远也出不了手。因为完美状态是不存在的。
要敢于在不完美的状况下把自己亮出来,就像肥肥猫老师说的,要敢于"把一个虽然有诸多缺点但优点也不少的商品挂上货架”。
成长就像造房子,大框架搭好了,就可以入住了——我住进来之后再慢慢添置桌椅碗筷,照样来得及。
而事实上,我们需要添置什么样的桌子,什么样的椅子,恰恰是需要我们先住进来才会知道的,不住进来,就永远不会知道。
我们可以把每一次考试、面试、比赛甚至选秀等考验,都视为一种练习——我就是来测试一下自己能力上限,就算失败又如何?见见真题也好嘛~!
用“以赛代练”的方法来打怪,我们将会以惊人的速度升级过关。
3.用【高配版的自己】,代替【低配版的自己】
假如你现在是一个便利店的店长,而你从小热爱写作,有一定文笔基础;你心里一直隐隐约约有一个愿望,想成为一个作家,那么现在可以怎么做?
除了增长阅读量,锻炼文笔等等内功的修炼之外,我在此提供一个外在的助推方法:
——站在此岸链接彼岸,用高配版的自己,来带动低配版的自己。
什么意思呢?
直接活在一个作家的状态里。
作家都有每天固定的写作时间,你也每天给自己规定一个写作时间;
作家都有自己固定的作品输出平台,你也给自己弄一个作品输出平台,比如知乎;
作家都有约稿联系方式,你也在自己的作品输出平台上留上“约稿请联系XX邮箱”;
你甚至可以给自己弄一张电子版的名片,上面写着:“肖邦爱吃羊肉串;文字创意工作者;长期在知乎生产小说与机灵。”诸如此类。
而且要像一个真的作家那样去回答问题,输出干货。要答出逻辑,答出深度,答出新意。被人赞了,关注了,也不必沾沾自喜;被人骂了,被人拉黑了,也不要顶撞缠斗;要像一个真的作家那样习以为常,宠辱不惊。
如此坚持一年,看看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当然,此方法只是一种外力助推,必须要搭配足够强大的内在实力才可发挥效果。
4.用【往前走走看】,代替【站在原地纠结】
纠结犹豫,是自己跟自己内耗,非常损伤元气,浪费能量。
破解纠结的方法,最稳妥的就是——停止思考,停止妄念,啥也不想,只管往前走!
不管选择哪条路,只要下定决心往前走,任何一条路,都会被你走成一条好路。
纠结犹豫的原因,是层级受限。我们站在一楼,无法想象五楼的风景,所以找不出解决路径。
所以要往前走,不管选择哪条路走,只要能往前走,就会有成长,有提升,越走眼界越开阔,越走思路越开阔,越走越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这个观点,在本文中有更加详细的论述:经常陷入纠结犹豫,不敢做决定,如何破局? - 情绪管理专栏 - 知乎专栏
5.用【我帮你解决问题】,代替【我替你打工卖命】
商业的本质,不是赚钱;而是帮助。
是你用自己的资源,技术,能力,去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从而满足他们的需求。你不需要做太多事情,你只需要做好某一件事情,满足某一类人的某一种需求,把这一件事情做到顶尖,你就成了。
而这时候,名和利,就会自然而然流动到你的生命中。
去做创造价值的事,去做释放天赋的事,名和利,只是一种副产品。
当我们保持这种心境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和快乐,而不是把工作看成是一种被逼无奈的苦役。
这个观点在本文中有更加详细的论述:该不该把兴趣当做事业? - 巴赫爱喝胡辣汤的回答
6.用【温柔的坚持】,代替【激烈的反抗】
以前,妈妈逼我穿秋裤,说“今天冷死了,赶紧把秋裤穿上再出门!”
我说:“能不能别管我!从小到大啥都管我,一点儿都不给我自由!能不能不要这么专制啊~!等我六十岁你还管我不管?!”
——此谓激烈的反抗。
批判对方,指责对方,只会引起对方更大的抗拒、不满和愤怒,最后演化成一通争吵,两败俱伤。
今后,我换一种新模式。
妈妈说:“冷死了,赶紧把秋裤穿上再出门!”
我说:“是啊,今天是有点儿冷啊。并且我感觉今天的温度还没到我需要穿秋裤的程度。”
妈妈说:“不行,必须穿秋裤,不然老了会得关节炎!”
我说:“妈妈,我知道你关心我,我是成年人,我会为我的身体健康负责。妈妈我爱你,么么么。”
妈妈有点无奈,但也没什么话可说了。
温柔的坚持,就是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感觉不冷,我感觉我不需要穿秋裤,我的感受我负责,你不要替我感受。
温柔的坚持,就是仅仅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去批判对方:你的关心,我很感谢;你的意见,我不采纳;你的是非,我不论断。
这个观点在本文中有更加详细的论述:如何恰当地表示愤怒? - 巴赫爱喝胡辣汤的回答
好,最后我们回顾一下重点:
1.用【我选择、我负责】,代替【我恐惧、我逃避】
2.用【把比赛当成练习】,代替【等练好了再参赛】
3.用【高配版的自己】,代替【低配版的自己】
4.用【先往前走走看】,代替【站在原地纠结】
5.用【我帮你解决问题】,代替【我替你打工卖命】
6.用【温柔的坚持】,代替【激烈的反抗】
【end】想向我私密提问,约我一对一付费咨询的朋友,直接来我公众号【巴赫爱喝胡辣汤】。
我的书《不做情绪的奴隶》(巴赫爱喝胡辣汤 著)收录我近年来情绪管理文章的总集,在京东,淘宝,当当等各大网站有售,全国新华书店也有售。需要收藏我以往文章纸质版的朋友可以考虑购买,不想看旧文章,只想看新文章的朋友直接关注公众号就可以了。
戳此链接快速下单购书:https://item.jd.com/12533816.html?dist=j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7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教育咨询工作的几年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学员、客户,我发现很多心智不全的人,并非智商低下或者有什么心理疾病,他们只是缺乏三种思维意识:

1, “自我觉察”的意识 (如何看待自己)
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
在生活、职场中,对自己保有客观的反思会使你更接近智慧。
所为“反思”,就是反过来思考、“回头”看自己。
仿佛在你的头顶前有一个 “悬浮的注意力”,一个更加公正、理性的“你”,对自己的所思、所讲、所为做出客观评价。

开始自我觉察,就要多扪心自问一连串的“为什么”
我刚才为什么那样说(做)?
我为什么会不屑?
我为什么会愤怒?
我为什么会对此感到厌烦?
我在保护什么利益?
如果我是对方会是什么感受?

开始保持“自我觉察”,发起一场内心的对话,很多“为什么”穷追不舍问到最后,都会发现是自己人性的弱点在作祟:自私、妒忌、安全感、懒惰。。。

你也许还会追溯到童年。

童年成长的环境带给你的影响,直到你发现一直带在自己身上的“模式”,你发现自己存在这样、那样的“模式”,有的模式你是从小用到大的,也许在小时候,那种“模式”帮助你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关注、安全,但是当你长大了,这种模式可能并不适应成人社会的互动方式。

你觉察了,看见了,接纳了,释怀了,自然就会“调整”到更好的状态。

2,保持 “好奇心”的意识。 (如何看待他人)
你不仅应该经常对自己发问,也同样要对外部世界发问。
没有好奇心的人没有活力,同时也容易陷入自己思维的死胡同。

在不干涉别人隐私的前提下,保持好奇心至少有两点好处:
1)好奇心是获取好感的有效法宝
我以前做销售,要跟很多客户做面谈,刚开始不知如何与陌生人快速建立信任,见面寒暄两句就聊产品,时间久了发现聊到最后很难痛快的成交,行话叫关单。
后来发现我并没有很好的理解客户需求,了解需求首先应该对客户保有好奇,我缺乏的正是一种“好奇心”
而保持好奇最重要的就是多询问客户感受,多问客户的想法。很多时候,成交的关键,不是你产品有多好,而是客户在和你倾诉了很多话语之后的情感信任。这时候你做销售就是听多说少,句句切中要点,客户不仅觉得你专业,还对你好感倍增。

提升一个高度,做销售和做人没太大区别,如果你需要获得互动关系,你就需要尽可能让别人感到“受关注”,感到“被看见”,多问别人“为什么这样?” 、“你觉得如何?”,“你是怎么想的?” 、“是什么原因。。。让你。。。?” 这些问题都会展示你在关注别人,让别人感受到“被看见”。

如果说这世界上最廉价却也最有效的馈赠是什么,就是赠予别人“存在感”。

2)好奇心能扩大你的认知地图
当你出于好奇询问对方感受、想法时,你不仅获得了一次对方的心里加分,同时你自身也了解到不同人的不同思维方式,你会有如下感受:“原来还有这样思考问题的!”。当你接触的人多了,你会总结出一些规律:“原来这类型的人都是这样思考问题的!”。
再久而久之,你甚至会因为一些细节,洞察出一系列的“因果关系”,从而使你对人、事、物的洞察力,有如“福尔摩斯” 的推理般精准。

曾经和一个新入班的男学员聊天,在一段balabala之后,我突然问他:
“你有女朋友吗?”
他说有。
我说:“你女朋友是不是短头发?”
他一下震惊了,忙问我怎么会知道这个的。。。

当然我并没见过他女朋友,只是推测出来的,我的洞察源于此类型的性格以及思维方式的人,如果交女友,很大概率会找个有点“个性的女汉子”,而“个性的女汉子”留短发的概率自然又是大大增加,而我直接说出这个结果,他自然会惊讶不已,当然本质上这只是个概率问题。

btw:这和打牌中的读(猜)牌是一个道理,读别人手中牌,读的是一个范围,一个概率,基于前期的种种事实逻辑而推理判断出一个最大的可能性。

请保持“好奇心”,哪怕是刻意的好奇。

3, 时刻关注“事实” 是什么的意识 (如何看待世界)
1959年,BBC采访问罗素时,最后问了他一个问题:“假如这段影片被1000年后的人所发现,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罗素说:
“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请只问你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你认为人们相信了之后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简单地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

视频:1959年,伯特兰·罗素寄语未来

我非常喜欢这段话,并以此来时刻警醒自己,我的所见是否就是事实?

关注事实真相,就是对是否已看到事物全貌保持怀疑,如果你开始具备这种思维意识,就具备了学会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条件。

总而言之:愚者无疑,智者多虑。



心理学领域有哪些事实,是人们不愿相信的? - River哥的回答 - 知乎

我开了一场LIVE讲述了“天赋”与“刻意练习”的话题,欢迎参加
如何通过「 刻意练习 」成为领域内高手
微信公众号:rivershuo
我会在这里写关于【刻意练习】的文章,告诉你把兴趣玩成高手的练习方法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7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大多数时候,凑合着做完,比完美地半途而废要好。
绝大多数时候,决定要做就直接开始,比自认为准备充分了再开始要好。
脑内山水千万里,不如脚下一步。哪怕是跌出去的一步。

这个思维方式是我花了很长时间很大精力去养成的,至今都没有完全贯彻到行动中去,但多少有点进步。如果能真正实行,拖延症估计就好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