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43|回复: 0

[分享]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破局“卡脖子”、领航细胞工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7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1997年,为应对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迫切需求,科技部批准成立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以破解生物技术产业化中的“卡脖子”难题为己任,深耕细胞工程、合成生物学核心技术,累计支持全球超400余家生物企业升级转型,成为行业教科书级标杆单位。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始终践行国家要求,持续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破局“卡脖子”:筑牢医药产业安全防线
生物医药领域的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关乎国家安全与民生福祉。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针对抗生素、疫苗、生物制剂等“卡脖子”药物的产业化瓶颈,通过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生物反应器精准控制技术等核心突破,显著提升了国产药物生产效率与质量。例如,其开发的高密度细胞培养工艺使某疫苗企业产能提升3倍,打破进口依赖;在酶催化合成领域,通过重构代谢通路,助力抗肿瘤药物关键中间体的低成本规模化生产,推动成本下降30%以上。目前,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已为数十种紧缺药物的发酵放大提供国产化技术方案,成为保障医药产业链安全的“压舱石”。



细胞工程领跑全球:从实验室到产业的“黄金标准”
作为国内细胞工程技术的“教科书级”单位,国研中心首创“工艺-工程-装备”一体化研发体系,将细胞生理特性与反应器流场特性深度结合,攻克了工业菌种高效表达、大规模培养稳定性等行业难题。其研发的新型生物反应器装备被列为国家行业标准,相关技术写入多部高校教材,培养的专业人才覆盖全国80%以上生物企业。
更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通过技术转移、联合攻关等方式,累计支持400余家工厂完成技术改造。例如,为某氨基酸生产企业重构代谢网络,使产品产量达国际领先水平,年出口额突破10亿元;为华东地区多家药企建立智能化生产线,推动行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跨越。这一系列成果四次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彰显了其“顶天立地”的科研实力。



践行国家战略:以科技之力赋能产品升级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聚焦生物制造全链条创新,以“菌株-工艺-工程-装备”深度融合为核心,构建了“基础研究突破-共性技术攻关-产业化落地”三位一体的研发体系。中心通过解析细胞生理代谢特性反应器流场特性的互作机制,建立跨尺度数学模型,实现从分子水平的代谢调控到工业级反应器流场设计的精准映射。例如,在工业菌株改造中,通过耦合基因组编辑与发酵动力学分析,使青霉素生产菌株的效价大幅提升;在疫苗生产工艺优化中,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与细胞应激响应数据,成功解决百吨级反应器混合不均导致的产物波动难题。



针对生物技术转化“死亡谷”痛点,中心打造了覆盖“实验室小试-中试-工业放大”的全流程验证平台,形成标准化技术放大准则。其首创的多参数联动放大技术,将传统中试环节缩短40%,已在多个项目中实现“实验室到车间”的无缝衔接。同时,中心构建了微生物-植物-动物细胞共性技术矩阵,突破跨界技术壁垒。
依托链式创新生态,未来将持续贯彻国家生物经济战略规划,深化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在绿色生物制造、智慧医药工厂等领域突破“卡脖子”装备与核心工艺,为保障生命健康产业链安全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结语
从破局产业瓶颈到定义技术标准,从扶持万吨级大产品升级到服务全民健康,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的26年征程,正是我国生物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缩影。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指引下,这支科研“国家队”正以创新之力,书写着科技强国、健康中国的新篇章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1904180312172377591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