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494|回复: 0

[分享] 急诊医生不敢等的15分钟,IVD企业如何靠“多组学POCT”抢回黄金窗口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7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急诊室里的生死时速

“医学就是一项检测工作。如果我在两天后得到结果,而不是在真正思考和综合患者护理时得到结果,那么时机就错过了。”
深夜三点,在一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当中,一位医生终于可以坐下来和我好好聊一聊,而整个拜访拖到这么晚的原因,只有一个字——
在能坐下来谈谈他目前对检测的看法和需求之前,不断有发热患者送进急诊室,虽然医生迅速开具了呼吸道感染检测清单,但在那个时间点,真正能依靠的只有手边胶体金试剂。
在等待其他检测结果的时候,医生只能凭借经验与直觉下诊断,“大家都这么做。”
在集采政策把IVD试剂价格脚踝斩的现在,发掘新的应用场景,是一件必须去做的事。
在这次拜访当中,我意识到这么一个问题,诊断疾病是需要多个指标,而当前的检测数据存在分散、滞后的问题,对于慢性病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于一些急性病来说,医生就不得不拍脑袋做出决策。
“像败血症、心脏病这种很病情恶化的很快,但指南又要求需要检测很多指标,有的时候真的很难严格去做,毕竟,如果等检验结果全部出来,患者的治疗窗口期可能就过去了。”
对于医生来说,决策时机焦虑,无疑是一个核心痛点问题。

集采压价和政策倒逼

在过去的几年内,国内医疗行业正在进行一场刻骨铭心的变革。
西南证券研报当中就指出,目前IVD已进行5轮省联盟集采,集采范围基本已覆盖核心品种和省市,预计每年节省采购资金超百亿元。
从平均降幅来看,开放性系统和技术壁垒较低的品种降幅空间更大,生化试剂集采后降幅为70%~80%,POCT试剂降幅57%;而封闭式系统、技术壁垒较高品种多设有保降幅,如免疫、分子试剂降幅平均降幅约为50%,凝血试剂降幅为40%。
然而,矛盾的是,政策却在另一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卫健委要求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压缩至8天以下,这意味着诊断必须提速。与此同时,《“十四五”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将多组学检测、AI辅助诊断列为重点方向。
一边是集采压缩利润,另一边是临床需求不降反升,IVD企业被推到了一个不可能三角的尖端——既要极致性价比,又要更高临床价值。
对于传统的单模式检测来说,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比如,在传染病测试中,需要用分子测定法来识别引起感染的病原体,还要用免疫测定法对小分子(如降钙素原)进行检测,判断患者感染后的病情严重程度。
在同时拥有这两种数据的情况下,临床医生才能做出准确的决定——是否将患者收入医院或为其开具哪种药物?
但是现在这两套检测体系是割裂的,分布在不同的设备上面,结果出具的时间也并不一致,在患者情况不佳的情况下,医生只能依靠一部分数据做出决定,这就很容易导致误判。
同时,成本也是一个大问题,检测设备有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分析仪、荧光定量PCR仪等等,对于基层医院来说,要采购这么多台设备,也要面临着“买不起、用不好、养不了”的困境。

多组学检测,临床决策引擎

很多IVD企业也注意到了这个痛点问题,比如,迈瑞医疗在体外诊断领域推出了“迈瑞智检”实验室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基于体外诊断业务的智能化系统,能够实现设备互联、信息融合,并解决医学实验室低效、难以标准化和智能化的难题。
但这些系统都比较庞大,涉及很多设备,是为三甲医院实验室,或者金域、迪安这样的大型ICL实验室所准备的,在急诊这样POCT实验室当中,不太适用。
我在拜访的时候就发现,急诊科的实验室就缩在一个小小的角落当中,周边的人都是急匆匆的、很吵、很乱,说真的,能够分出这么一张小台子来做检验,已经很不错了。
对于这样的场景,一个高性能、低成本,而且体积不大,可以放在桌面上的多组学诊断设备,就会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考虑到这些问题,Cubit Diagnostics公司就设计了这么一款产品。


这款设备每个单元都包括一个胶体金试剂模块和PCR试剂模块,而两个模块之间是以菊花链(Daisy-chained)方式连接在一起,可以同时运行。
该系统的分子测试采用超快速PCR方法,结合专有的样品制备和微流体技术,每次测试最多可同时检测八个目标,且仅需约9分钟的热循环时间。可以使用的样品类型包括鼻拭子、尿液、血液、痰液和阴道液等各种复杂程度的样品。
周转时间也很快,整个反应的时间——包括免疫测定和分子测试——约15分钟,其中实际操作时间为2分钟,同时也预留有LIS接口,能够很轻松的和实验室信息系统集成。

成本低+菜单多

一款IVD产品要想成功,最重要的三点是成本、菜单和周转时间。15分钟已经是一个相当快的时间了,下面就来看看它的成本和菜单是怎么设计的。
在去年11月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发展管理局(BARDA)研讨会上,Cubit公司就表示,每盒分子测试的成本不到40元(5美元),免疫测试的成本不到16元(2美元),这个定价在许多医疗领域都是拥有竞争力。
同时,试剂还可以再常温下保存,这又为客户节约了不少成本。
当然,光谈试剂成本的意义并不大,就像我在《呼吸道检测大年,胶体金闷声发财,tNGS未能救主》(加入链接)当中指出的那样,设备成本同样是IVD的大头,处理不当的化,会对医疗机构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这一点上,Cubit处理的就很好,设备成本预计将低于8000元(1000美元),另外,还要考虑到设备运行的隐形成本,如果只使用一种设备,那么需要培训的人员,维护的成本,以及需要占用的空间都更少,这都将极大的降低客户使用成本。
在菜单方面,Cubit选择从目前最热的呼吸道检测赛道入手,开发了新冠、甲流和乙流的三联测定。
除了这个以外,它们还在开发针对衣原体、淋病、滴虫和抗菌素耐药性的性传播感染测试,以及结核病测试和针对HIV、丙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高风险筛查测试。同时,该公司还计划通过合作扩展测试菜单,增加更多的免疫测定以及链球菌、败血症和尿路感染测试。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市场里,谁的成本低谁的菜单多,谁就能在红海中找到一片蓝海。

打得下市场,更要守得住城池

在《集采砍掉230亿市场后,中小IVD企业唯一的活路是创新》(加入链接)这篇文章当中,有朋友留言说新产品做出来之后,很快就会被大厂抄走,创新!创新个屁!
这话说的没错,很多产品大厂是很容易就抄走的,但这话谁的也有错,因为不是能把东西做出来就是一个好产品。
开发一款产品,首先要做场景锚定,就像Cubit这样的产品,定位是解决POCT场景下的多组学检测痛点;其次,是要做技术穿透,如何把免疫测定和分子检测捆绑在一起同时做,如何降低整个设备和试剂的成本。
通过这两步,产品就做了出来,但如果认为产品开发就结束了,那就大错特错,毕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首先,要考虑要不要做注册上市?
注册上市肯定要多花一笔钱,但合规不仅能够拿到更大市场的入场卷,也能抬高产品的准入门槛,谁能率先拿到合规的入场券,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其次,你的专利布局构建的怎么样了?
专利是技术的铠甲,是企业抵御竞争的盾牌。只有通过专利布局,才能抵挡技术抄袭。
最后,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如果和客户的关系只是依靠销售来维持的卖货关系,那么大厂只需要把销售挖过去就能卖他的竞品了。只有和客户构建一套生态系统,毕竟,技术可以抄,但场景生态抄不走!。
如果上面几点做的好的话,对于大厂来说,自己重新做个产品是划不来的,还不如选择收购,在多组学POCT检测这条赛道上,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SpinChip,这家来自挪威的公司,正在其免疫测定系统开发Lamp检测,最近被生物梅里埃公司(BioMérieux)以约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产品的竞争是多维度的,技术领先,能够做到一时,但不能做到一世,交替领先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不仅需要在场景、技术和生态上全面发力,还要在这五大方向上筑牢壁垒。
即打得下市场,又守得住城池,这样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关注我,降低产品上市认知门槛。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30782216051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