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05|回复: 5

[分享] 优青需要多少文章才能上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6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6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如果现在你刚毕业,现在的文章要是申请青年基金,可能勉强中。申请博新计划和青年托举,中的可能性不到20%。
如果申请优青,看看下面你满足几个:
只针对我了解的生化环材领域
1.从文章来说,如果要是申请优青的话,至少有1篇nature、science或者2篇大子刊,或者你们行业排名前三的期刊5篇以上,再加一作或者通讯1区文章20+篇吧,或者成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这一条参照比4青低一级别的青托和博新获得者的文章)
2.成果转换上,总的项目经费至少超过1000万吧,并且有显著的成果落地应用,并产生实际的效益,或者解决你行业上卡脖子问题或者有0到1的突破
(没钱成果转化毛啊)
3.国家项目上,国自然怎么也得1-2个面上起步吧,另外国自然的重点项目或者科技部的重点研发,子课题不算,课题负责人也得有1个吧
(没钱成果转化毛啊,面上那点钱够么)
4.省部级奖励上,至少有几个排名前2的省部级奖励,或者排名前5的国家三大奖
(成果转化成功的标志之一)
5. 有院士或者人缘好的杰青长江级别的人物在后面支持你
(一般必不可少,没人推除非成果特别突出,很难很难上)
如果以上你都满足,那么恭喜你,你可以中优青了,杰青也有戏。满足2个,能上会就不错了,中的话戏不太大。中3个,非常有戏
目前看,你一个也不满足,文章明显不够,奖项目测也不会有,成果转换也不够,也没大佬推。985高校上教授都费劲,4青更是任何一个都没戏。省级的帽子可能也够呛,不过可以冲一下

后续:
看评论有人说这是上杰青,从所在的985高校和同学所在的985高校看,并没有夸张。尤其是现在破4唯和高校超级卷的情况下
理由如下:
上4青这种国家级人才,每年才600个,抛去清北华五或者中科院特强所外,剩下的985高校平均每年到不了6个,对应到学院每年分不了1个。看看中游985这些学院无帽子的副教授教授的简历和成果,每个学院达到上面2-3条的何止一堆。
上人才成果无非是文章+成果转化
从文章来说,(有些人说见到的优青文章不行,抛出院士力推的情况下)看看最近几年比4青低一级别的青年托举和博新,中的人无不是ns或者大子刊或者一堆行业顶刊,何况这两个人才项目要求32以下,优青到38。不要拿10年前优青的文章对应现在这两年的文章。
光文章好白搭,文章好的基础上(什么叫文章好啊,一区没用,就看顶刊,顶刊是什么,行业顶刊或者大子刊或者直接ns),成果转化也要好。
成果转化的前提是有横向和纵向的课题,没钱堆上哪出成果转化去,钱哪来啊,纵向就重点研发的课题和重大课题钱多(一个面上或者子课题都到不了100万,这点钱能出重大成果转化??),另外再就是横向,有大横向的前提是在大佬团队里,不然谁把大把的钱给青椒,企业傻啊。
有了钱,得成果转化成功啊,成果转化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呀,获奖是成果转化成功的标志之一,奖项有哪些,上人才之前无非就是跟着大佬屁股后面的国家三大奖和省部级奖励。另外成果转化的标志还有企业效益等等,最直接的体现。
综上,上人才就靠文章+成果转化,尤其破4唯的情况下更看重成果转化,最起码一项很牛,一项很牛起码对应我说那5条里的2条了,这才是门槛,可以上会,不保证能中。保证能中优青,起码满足3条起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6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圈有很多套玩法,不考虑行政的话,基本上两种,本质上规则差不多。顶层成果基本可以互通。
1.文章,和nature science 期刊编辑关系好的话,质量不差的文章,文章对不对,假不假,能用不用,不重要,符合大潮流,编辑说你可以,就可以上刊,这算是期刊局
2.国内帽子局,上面有院士,长江带你,做一些成果,项目好不好,对不对,能用不用,不重要,上面人说你这个有意思和满足需求,就可以入围,这算是头衔局。
不论大小都是这样局。小到低级期刊,低级帽子,大到世界顶刊,院士。
所以,
同时有1和2,必中。
1有个时候也可以,同样2有个时候也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6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身边有几位朋友中了青千(海外优青),仅供参考:

  • A,男,有机化学口(貌似全合成/方法学方向),西部985 2023年海外优青。经历:海外QS100的Phd+QS100博后2年+QS100的助理教授(非PI)2年。业绩:论文15+篇,其中 JACS/Angw/Nat. Comm. 6-7 篇
  • B,男,物理化学口(光谱学),东部985 2020年的海外优青。经历:海外QS150的Phd+QS20博后2年+QS20的助理教授(PI)2-4年。业绩:论文30+篇,其中 JACS/Angw/Nat. Comm./Science Adv. 5-6 篇
  • xx
  • D,男,物理化学口(超快光谱),东部211 2021年的海外优青。经历:国内Phd+QS150博后3年。业绩:论文20+篇,其中 Nano Letter/ACS Nano 5 篇。
  • E, 男,理论物理,国内Top2 2020年的海外优青。经历:国内Phd+QS100博后3年。业绩:论文8篇,普遍IF<5, 无高IF论文
  • F,女,物理化学口(光谱学),东部985 2018年的海外优青。经历:QS100美国Phd+QS100博后3年。业绩:论文18篇,其中 PNAS 1篇,JACS 1篇
之后有还会持续更新!
7. 男,物理化学/材料 ,Top20 985的海外优青。经历:QS150 Phd+博后2年。业绩:论文100+往上,其中 Nature大子刊 3,Angw、EES,AM,AFM 各种Nano系列 30+。
8. 男,物理化学(光谱方向) ,Top30 985的海外优青。经历:国内phd+QS100 博后4年。业绩:论文20+,其中 Nature大子刊 2,JACS 1篇、Angw 2篇
9. 男,化学 (材料方向),中部211 海优。经历:国内本+ QS100 Phd+博后3年+助教2年。业绩:论文近60篇,包括 Nat. Comm.3篇,AM AEM 10篇+,ACS nano和nanoscale nano letter这些还有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6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想打击你,你这种没啥戏。你有个硬伤,没有大佬罩着你。通讯太少,这说明你没有大的团队,大佬顶你。两个国自然,也就是一个青基一个面上呗,正常评优青的种子选手都有这个条件,不过有大佬罩着的,一般会先搞到省级的青年人才帽子,然后参与科技部重大项目。你这两个都没写,估计就是没有。一般我了解到的,我以前学院博士毕业,现在有机会冲优青的,至少一个青基一个面上,有的都有两个面上,加上省里的帽子还有青托这个不咋值钱的帽子,参与科技部重大项目,组里发的文章全部挂通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6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的优青上会,需要先通过函评,也就是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发给5-7位同领域专家进行单盲评价。
函评专家知道申请人是谁,而申请人一般来说不知道函评专家是谁,即使最后拿到函评意见,也依然不知是谁。
所以,竞争上会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申请材料。
而由于申请材料中对申请人并不匿名,所以函评专家知道申请人的平台和团队背景,因而申请人所在的平台及团队,是另一个影响因素,这个就不展开说了。而且,这个影响因素,平台和团队,只能提前布局和选择,一般申请人很难在短期内去改变。
所以,申请人实际上只能聚焦第一个核心要素,也就是申请文件的撰写。
题主所提问的,是已发表文章的层次,这个其实并不绝对,不仅仅是各个学部之间有差异,即使同一学部的同样领域内,也并没有绝对标准。
当然,前提是发表记录得拿得出手,毕竟,优青是人才项目,能证明你是潜在人才的,就是之前取得的成绩,而论文又是最直接的证据。这也正是很多志在优青的学者,总是很在意自己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的原因。
但是,当你的论文达到能够拿得出手的量级之后,论文本身的影响因子差异就不是决定因素了。
这时候更重要的,是你能够把之前的论文成果,用逻辑线串联起来,并合理引出你未来三年的研究计划,并且,这个研究计划,还要具有现实意义,换句话说,聚焦重大问题导向。
这个,才是在其它外部条件无法短期内扭转的情况下,申请人所能够主动采取的唯一有效举措。
所以,文章只要能拿得出手,就别纠结影响因子了,更重要的是你的文章言之有物能串联成完整逻辑线,而不是为了影响因子而灌水……
好好想想,怎么把材料写出彩,才是你唯一能改变的一个变量。
此外,说个题外话,优青的会评专家,基金委事后都会给名单,这些人的背景和学术聚焦不难查。而且,由于顶尖高校如清北华五等,由于几乎每年都会有申请人上会,所以,这些学校的大咖因为回避原则反倒比较少参与会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