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80|回复: 0

[分享] 此次医保集采,它的影响或许会超出想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5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第十批药品集采,外资药企全面退出。
62种国产药品以极低的价格中标。
药品价格大幅下降,但效果却差强人意。
它的影响不容忽视。
吃药便宜了

2024年12月12日,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在上海开标,234家药企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标资格,涉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用药。
电视新闻里,也播放了集采砍价的部分片段。
在义正辞严的集采专员面前,万恶的资本彻底败下阵来。
外资药企全面退出,帝国主义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跑了。
中资药企大获全胜。
最终,62种国产药品以极低的价格成功中标。与最高申报价相比,价格大幅下降,很多药的降幅超过90%。
比如,间苯三酚注射剂,最低中标价格是0.22元,而最高有效申报价2.8元,二者相比,降幅达到 92.36% 。
预防心梗的阿司匹林肠溶片,1片仅3分钱,吃1个月才1块钱。而拜耳的售价最低也得6角1片。相差20倍。
降糖仿制药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最低报价每片不到2角,而默沙东的报价每片要7.3元,相差36倍。
预防胎儿畸形的叶酸片,3分钱1片,1瓶60片只要2块钱。
500毫升的医用注射液,只要1.63元,比1瓶矿泉水还便宜。
这次集采,大大降低了药品价格。
患者从此可以用到非常便宜的药了,而且全部是真正的国货。
然而,这真的值得欢欣鼓舞吗?
药效如何

集采中标药品大幅降价,虽然让人们省了不少钱,但药品毕竟不同于其它商品,它是用来治病的,甚至是救命的。
价格太低,就不免让人担心它的质量。
那么国产的仿制药效果如何呢?
网传的一个笑话很有意思:一家医院的院长,被查出贪腐问题后企图自杀,吃下一整瓶安眠还是没死成。因为药是集采的。
按道理说,国产仿制药只要通过一致性评价,疗效应该跟原研药差不多。但现实是,效果就是不一样。
今年1月15日,在上海的两会上,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等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
这份联名提案中的政协委员大多来自医药卫生界,包括瑞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胡伟国,瑞金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李贤华,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许剑民,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执行院长蒋欣泉,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卫生中心病区主任张伟宏等。
对于国产仿制药的效果,郑民华在接受采访时,总结了三个典型现象:
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
他说:我是外科医生,过去用的进口麻药,算得准时间,现在算不准了。麻药原来用一支,现在得用三四支,病人才能睡着。
郑民华介绍,他的父亲就是高血压,长期服用辉瑞的络活喜,现在社区医院给换了药,从原研药换成仿制药,血压一下窜到180。而且换了国产药以后,一粒药降不下来,需要用两粒,可说明书上就是一粒。
在临床工作中,郑民华还关注到很多类似的情况。他发现治疗血压高、糖尿病的药物,以及抗生素、麻醉药、泻药等都存在药效不稳的问题。
此外,还有抗生素过敏的问题,原来不过敏的,现在打了以后就过敏。他感慨说,皮试阳性,谁还敢给你打抗生素呢?
郑民华表示,面对如此现状,医生很无奈,因为没有选择权,向上反映也没有渠道。病人也会由于更换药物而发生疗效不佳的情况,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郑医生提到的问题,最近也有不少医生在自媒体中谈到类似现象。
某音上有个麻醉医生说,用国产麻醉药,经常不知道药劲怎么样。有时候打一针没用,打两针还是没用。最可怕的是,手术做着做着,病人突然醒了。
民建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常委,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卢长林亦表示,集采药品存在疗效欠佳、不良反应较大等问题。
使用进口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卒中发生和肺栓塞等,而使用相同剂量的集采药,患者发生卒中、肺栓塞的可能性较大。
这些都使得患者和医生对集采药产生不信任。
针对以上问题,郑民华、卢长林等专家呼吁:
放开原研药与非原研药比例,把选择权交给医生,对于疗效好的原研药物,医保要纳入目录,以保证质量与价格。
有关部门在集采过程中,应首先保障集采药品的质量,并加强对集采药品的质量进行监控。
国家医保局的态度

郑民华等委员的提案引起了国家医保局的重视。
1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了解核实临床专家实名反映集采药品降价出现质量问题,有效回应社会监督的函》。
函中称,医保局高度重视集采中选药品质量,特别是注重倾听来自临床一线的意见和声音。
请上海市医保局联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和郑民华专家,代表国家医保局致谢,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进一步了解该专家反映存在质量问题的具体品种、中选企业及临床表现等情况,责成相关中选企业回应临床关切。
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的,及时解除采购协议,变更供货企业。
注意:国家医保局的函中表示高度重视,对上海市医保局提出了工作要求。
这是否意味着,问题仅存在于上海,全国其它地区不需要关切,或暂时不需要?
集采与人口

药品大幅降价引发的问题,应该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它不仅关系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关系着大国的人口状况。
来看看近几年中国的人口状况。
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亿。出生人口1062万人,死亡人口1014万人,正增长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亿。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亿,出生人口902万,死亡1110万,减少208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2024年末,全国人口14.0828亿。出生人口954万人,死亡人口1093万人,减少139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21年是中国人口的最高峰。从2022年开始逐年减少,且有加速减少的趋势。
面对出生人口快速下降,从上到下,都在想尽办法,希望能改变这一趋势。
2024年新出生人口比上年略有增加,这或许和各种鼓励政策关系密切。
比较一下最近几年的死亡人口,大致上相对平稳,变化不大。
现在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2024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1031万人,占22.%,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2023万人,占15.6%。
国际通常认为,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处于老龄化社会。
中国其实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而年龄大的人身体健康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人都有一种甚至多种疾病。
如果药品质量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那些患有大病、重病、多种病的人,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中国人口的死亡率还会像过去一样,保持平稳吗?
中国人口减少的速度,会不会变得更快?
借用易老师的一句话:现状不可描述,未来不可预期,一切皆有可能。
希望有关部分能真正重视起来,找出问题根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这一人命关天的大问题。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20054068063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