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全身麻醉的原理,至今都没搞清楚。
(哎,作为一个麻醉医生........)
而且,全身麻醉药,特别是吸入麻醉药的作用原理,目前也不十分清楚。
(你没看错!现在广泛应用的全身麻醉,算是一个大大的“黑箱”)
大家都知道,麻醉分为全身麻醉、半身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等)和神经阻滞麻醉。
后两者的原理我们很清楚,是通过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通过抑制神经细胞的电传导,从而把神经的感觉运动功能阻断。
这很好理解。
但是全身麻醉的原理,却是一个宏大的神经科学问题。
全身麻醉所运用的药物主要有静脉麻醉药(丙泊酚、芬太尼一类)和吸入麻醉药(七氟烷等氟烷类)
其中,静脉麻醉药中的芬太尼一类(镇痛药),我们大概弄清楚了他的原理——即通过与神经细胞上的阿片类受体相互作用,阻断痛觉的形成、传导和整合。
而丙泊酚等麻醉性镇静药,以及吸入麻醉药的原理却不清楚。
为什么呢?
这要从麻醉的起源说起。
1846年,美国的莫顿医生用乙醚实施第一例现代医学上的全身麻醉,那是一个口腔科的手术。
那个时候,人们只知道吸了乙醚以后,人会睡着,过一会又会醒来,并且不记得睡觉过程中发生的事,睡觉时对疼痛的反应也减轻。
后来,人们从乙醚出发,探索了其他各种各样的气体,并在化学结构的角度,成功开发了现在广泛应用的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地氟烷、异氟烷等。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些药都属于氟烷类,从化学上说是一类物质,只是在特定基团上有差别。
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这一类物质,可以让人进入麻醉状态,即达到镇静的效果。
尽管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我们逐步发现,麻醉药物的镇静效果,和大脑神经细胞上的几种受体有关,包括NMDA受体、GABAA受体、5羟色胺受体等等。
我们也发现,通过对这些受体的激活或者抑制,达到镇静或者觉醒的效果,
但单独针对受体的效果与麻醉药物实际应用的效果还是有所不同。
真实的情况,远比我们了解的复杂。
我们仍然不知道,当麻醉药物进入到大脑以后,是如何作用于神经细胞、如何影响这些受体的功能,以及如何调控复杂精细的神经互作网络。
这些,我们都不清楚。
我们只知道,这些药物应用到多大剂量可以满足外科手术的要求,多少剂量范围内对患者是安全的。
1951年,氟烷被应用于麻醉,并在后续几十年中陆续开发出性能更加优异的地氟烷、七氟烷。
1983年,丙泊酚在英国开始临床试验,并应用至今。
现在,丙泊酚已进入基本药物清单,七氟烷等氟烷类麻醉药也成为了麻醉机的必备单元,它们几乎是所有全身麻醉的核心。
然而,这两个药物的原理,时至今日,也没有完全弄清楚。
全身麻醉的原理,本质上是神经科学中觉醒、记忆、感觉等多个问题的综合。
尽管现代麻醉学已经能通过使用这些麻醉药物实施安全有效的手术麻醉,但大脑仍然是现代医学中最大的黑箱,麻醉的原理仍依赖对大脑的进一步认识。
过去的医学,是我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通过用在人身上所得到的结果,记录下哪种治疗针对哪种疾病。
我们不清楚其中的原理,把这叫做“黑箱操作”。
现在,我们逐渐开始认识人体和疾病,了解其中的具体原理和机制,并针对性的开发药物解决问题。
我们正在逐步把“黑箱”打开,了解其中的构造和零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