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96|回复: 5

[分享] 停用抗生素一段时间后耐药性会消失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8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对个体而言,如果发现自身的病菌有抗生素耐药问题,有办法逐步削弱或解决吗?
还是说如果发现某种抗生素对自己效果不好甚至无效,那他这辈子就告别这种抗生素了?

比如:某人皮肤痤疮服用红霉素无效,但服用其他抗生素有效,那如果他长期停用红霉素,过上3年、5年甚至10年以上,是否可以慢慢让红霉素对其有效?
或者,某人先更换其他类型抗生素将相关病菌杀灭,且保持不再使用相关耐药抗生素,如果几年后此病菌复发,是否还会保留原有的抗生素耐药问题?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61392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8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 @米调炫枫 的答案。临床上,一般认为以往3个月内曾经用过抗生素的,过去90天曾经住院2天或者以上的,此次住院5天或以上的(后面两种情况和你住院期间有没有使用过抗生素无关),都是多重耐药的高危因素。所以使用抗生素时,如果你没有这些情况也没有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高危因素,那么可以先考虑你非多重耐药菌感染,可以先使用低级别的抗生素,反过来说,由于使用抗生素或者接触耐药菌引起的耐药,随着时间是可以部分恢复的。
另外补充,医生由于长期处于医院内,尤其是神经科,呼吸科等污染性科室,其耐药菌感染概率是远远大于普通人群的。实际情况中也是,比如我自己,定期发烧是家常便饭了,选择药物时也会考虑耐药菌感染可能性很大。
最后,进化也是要有代价的,很多时候多重耐药、全耐药的细菌其毒力、繁殖性会出现下降的,所以临床上有时如果出现全耐药细菌,需要考虑是不是定植,甚至可以考虑直接无视。普通人,有正常免疫的人,你的免疫系统对付细菌时,对于细菌耐药不耐药可是通吃的,其实对于多重耐药菌,全耐药菌其实是不用特别担心的,因为说到底,这类细菌依然主要是感染一些有严重慢性病、器官移植、大创伤、高龄、反复以及其他严重免疫缺陷的病人。说的难听点,这些人要以前,几乎是必死的,因为要维持的他们的生命,所以耐药菌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8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耐药性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耐药性菌株;另一种是由细菌生物膜(biofilm)产生的耐药性。
细菌生物膜,你可以理解为:一群细菌,靠着细胞外DNA以及糖蛋白之类的物质连在一起,形成矩阵式的空间结构。
由基因突变产生的耐药性菌株,在相应的抗生素选择下会成为主要的类型。按道理来说,换其他的抗生素后,这种类型的菌株会减少,对之前使用的抗生素的耐药性也会相应减少。
然而,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绝大部分的慢性感染都是由生物膜造成的。
细菌形成的生物膜:
1、在物理结构上,细菌形成矩阵状的空间结构,使得抗生素难以完全渗透,并且含类黏蛋白(mucoid)的生物膜更难去除。不仅如此,细菌们还会产生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实现了细胞与细胞间的交流。
在生物膜中,有一部分细菌处于有氧状态,另外一部分处于无氧状态。而有些抗生素只在氧气浓度较低的情况下有效,比如粘菌素(colistin)。其他的一些在氧气浓度较高的情况下有效,比如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
2、在生理作用上,生物膜在受到抗生素攻击时,生物膜中的一小部分会自动产生对抗生素的抗药性(不是变异,不是可遗传的那种)。在粘菌素的作用下,生物膜细菌可以改变其膜的理化性质,使得粘菌素失去作用。而在Beta-lactamase的作用下,生物膜可以产生相应的酶,将其水解。
这一种耐药性,在抗生素停用后会自动消失。
3、在遗传上,使用抗生素时,生物膜中的活性氧(ROS)会增加,活性氧通过破坏DNA,从而加快细菌的变异,使得可遗传的耐药性菌种更容易生成。
研究也发现,即使给患者用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也仍然无法将致病菌完全根除。因为在生物膜中存在持留菌,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会进入休眠状态,抗生素一旦移除,这些细菌又会开始生长。
因此,由生物膜导致的感染,耐药性很难消失。
关于生物膜的治疗,之前我提过一个问题,可供参考:
临床上是如何诊断和治疗生物膜(biofilm)感染的? - 健康

生物膜的感染的治疗还是比较棘手的,不仅是治疗存在耐药性的问题,检测也是非常困难的:

  • 世界上的大部分细菌都没有办法在实验室中培养。
  • 一个患者可能存在多种生物膜的感染,不同细菌的生物膜定植的位置不同,这对取样操作的要求很高。
  • 生物膜中细菌的毒性,相比游离细菌的毒性要低,所以患者往往表现不出急性感染的症状。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止生物膜的感染了:

  • 减少使用含杀菌成分的物质(比如舒X佳),维持身体表面和消化道的正常菌落的平衡。
  • 对于急性感染,使用恰当剂量的抗生素,确保致病菌能有效地根除。
  • 对于器官或外植体的移植,确保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比如手术医生要戴双层手套;用通风设备减少空气中细菌的污染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8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你用不用抗生素没关系,每个人都是一个培养皿,你不用别人在用,细菌一样会变异,出现新的耐药菌,而当你感染的就是耐药菌的话,自然治疗就很麻烦,所以停止滥用抗生素一直都是一个国家层面上的问题,而不是个人能够避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8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请自来,先回答结论,耐药性这种要看你下次感染的是不是耐药性病菌,如果你感染的是耐药性病菌,不论你停用多久,都没有可能恢复(单独用药)。
正如 @米调炫枫 所言,耐药与否,和人无关。耐药性的出现是基于病菌的基因导致,而这个问题并非是针对个人,它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简单说一下抗生素的历史,第一个用于医学的抗生素是1928年fleming发现的penicillin,随后被Florey 和 chain 研究和produce penicillin,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全球都很有帮助,而且这三位认为penicillin是天然产物,并且用于全人类的,所以penicillin 没有专利,他们三位分享了1945年的nobel医学。随后是schartz 在Waksman 的实验室做研究生时,从放线菌分离出的streptomycin,主要用于治疗肺炎,(这让我想起鲁迅的血馒头)。而Waksman也因此独得了1952年nobel prize。随后antibiotics 作为wonder drug真正的进入一个golden era,以至于我们日常生活随处可见。
但是随后很多发现病菌出现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而病菌大面积耐药性的出现也是由于人类普遍使用所促成的, 当然也不单指是人类自己使用,很多养殖类产业要用大量的抗生素,甚至要远大于人类自己使用的。这也就类似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一样,在抗生素存在的环境中,那些拥有耐药性基因的病菌会获得更大的竞争力,生存下来。一般来说penicillin类的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病菌细胞壁,而他们普遍含有beta-lactam,而耐药性病菌被选择的产生了beta-lactamase来分解这类抗生素,以至失活。而其他类的也有不同类型耐药机理(如下表)。


adapted from
Patent WO2002068933A2
并且从70s开始,新型的antibiotics基本没有新的发现,而发行的抗生素是基于70s以前发现的抗生素的母核改造,并且病菌对于新发行的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年限日渐缩短(如图)。这些耐药性的病菌也在临床上引起很多的感染,以至成为superbugs!


adapted from Amino Acids. 2014, 46, 2287
而这些耐药性的superbugs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并且who也发行了去年的病菌耐药性的报告
WHO |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global report on surveillance 2014。其他类似FDA 也没有有效控制,
The Ris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Consequences of FDA's Inaction, 当然亚洲也是病菌耐药性的重灾区,主要是中国,印度,东南亚,下图只是显示了其中一种resistance。


adapted from
Global Health Threats of the 21st Century -- Finance & Development, December 2014
并且全球也在大量协作并竞争研究新型的抗生素。
http://www.nytimes.com/2012/12/10/opinion/teaming-up-to-make-new-antibiotics.html?_r=0,下表是进入临床三期的candidates。 最终是希望我们不会进入pre-antibiotics era。


adapted from J Antibiot 2013, 66, 57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8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其实是否耐药,和人是没有关系的,只和感染细菌有关系,而人,只是提供药物与细菌,或者细菌与细菌战争的战场而已、

只是你在使用过一种抗菌药物以后,就会筛选出大量对这种药物耐药的细菌,这些细菌大量繁殖后,如果你一旦出现感染症状,使用前面那种抗菌药物是无效的、
而如果你停用抗菌药物,并且免疫力正常。待在空气新鲜(这里指的是环境比较开放,与雾霾与否关系不大)的环境中,大概30-60天,你体内的菌群基本可以恢复。但如果你待在医院内,即使你自己不用抗菌药物,因为有很多其他人在用,所以环境里的细菌总是耐药性很高的,如果这时你感染了,很多药物就都耐药了。
同理可得,一种抗菌药物基本都有自己的使用寿命,当整个环境中绝大多数细菌都对其耐药了,它就差不多寿终正寝了。
综上所述,良好的免疫力、开放清新的环境以及停用不必要的抗菌药物是菌群恢复的三大必要条件,缺一不可。也是大医院并不想让病人留下太久,尤其是肿瘤等等免疫力很差的病人,除了床位周转等硬性指标,容易感染各类耐药细菌也是从病人角度出发的原因。
==============================
7.19补充
为什么身上带有耐药菌在自然环境中过一段时间可以恢复,因为耐药菌的生存能力是不如非耐药菌的,可以抽象理解为:细菌的技能树有耐药、竞争力、毒力等等,长期生存在高抗生素压力环境中的耐药菌为了生存,把技能点都点到耐药上去了,因而和其他细菌竞争力以及毒力不足。
根据
@胖鱼的补充,我想说,抗感染治疗是各科医生都关注的一件事,尤其是呼吸科胖医生这种,而很多抗感染治疗是非常复杂的,比如当你发现一个病原体的时候,你还得鉴别是污染、定植或是感染,这需要大量临床经验。我觉得还是别说的太细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