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Western Blot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常常遇到很多问题。
不知道怎么选内参?目的蛋白信号弱?条带总是晕染不清晰?背景脏、非特异条带多、转膜效率低……?辛辛苦苦做了几天实验,显影结果一看,立马哭晕在厕所?
Protocol那么多,然鹅,没有一款是适合自己的?Western Blot总是做不好,怎么破?
本期将特别针对这些问题,给大家做一下解答。
问题1: 为什么选择内参?
内参也叫看家基因,在组织或细胞中都会表达,且表达量在不同组织或细胞中几乎是相同的,一般有α-Tublin ,β-actin ,GAPDH 等,在Western Blotting 中使用内参其实就是在WB 过程中的另外用内参对应的抗体检测内参。其作用有二:
1.是看提取蛋白质量的好坏。
如果做western 的时候,内参照蛋白有条带,而目的蛋白没有,说明蛋白的提取和转膜等步骤没有问题,是目的蛋白的抗体质量不好或者是稀释倍数不对。
2.是比较客观的说明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消除上样量等的误差。
不同的样品之间由于蛋白提取的量有差别,可能强阳性的表达跑出来的带很弱。因此设立内参照,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表达情况。
问题2:为什么检测的背景比较高?
1.可能抗体浓度浓度较高。
2.抗原量较大。
3.一张膜中有的目的条带较弱,为了能让较弱条带显示出来,曝光时间较长。

问题3:为什么检测无信号?(白板)
大概总结为以下几类原因:
1.样品中目的蛋白丰度很低,低于实验的检测下限。
3.蛋白降解。
4.待测样品的确为阴性。
5.一抗失效。
6.抗原量不足,每泳道蛋白上样量不低于0.1ug。
问题4:为什么检测的结果分子量大小与实际不符?
1.翻译后修饰-比如蛋白的磷酸化,糖基化等,这些都会增加蛋白的分子量大小。
2.翻译后剪切-比如很多蛋白首先被合成为前体形式,然后通过剪切获得生物学活性。
3.剪切变异体-相同的基因,经过选择性剪接会产生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
4.相对电荷-氨基酸的组成(带电vs不带电)。
5.多聚体-比如蛋白二聚体。
问题5:为什么WB结果与QPCR结果趋势不一致?
这种情况我们也遇到过,比较正常的,WB反映的是蛋白水平的结果,qpcr反映的是基因水平的结果。理论上蛋白水平与基因水平是一致的,但是mRNA的高低不代表其表达蛋白的高低。
也有一些基因可能在组织样品中没有正常翻译,这样即使qpcr检测结果有表达,但是若蛋白没有正常翻译的话,WB则检测不到目的条带。
问题6:Western blot对于抗体选择一般是单抗好还是多抗好?
一般而言,单抗的特异性好,杂带少;多抗相对单抗易出条带,但特异性较差,可能会出现高背景和多带的现象。
<hr/>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论文基金申请写作,SCI润色。可私信沟通或V.X联系:potterlee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2454424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