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一、你为什么会问出这个问题?
从医学院/医院转行出来,不做临床医生,个人总结为两种原因:
第一种是被动离开型。符合绝大多数人,即主要是因为对医院工作方式/医患关系/收入等不满意而想转行,是被动无奈地。
第二种是目的离开型。极少数人是这个原因,即转行和医院工作关系不大,而是因为自己另有相对明确的想做的事情,目标较为明确,所以从医院离开是必然。比如最近大火的《哪吒》动画的导演饺子就是医学院校毕业的,报道中提到他在“大三下学期,饺子毅然决定以后要做动画创作”。当然,更出名的还有经常被医生用来自嘲的鲁迅、许嵩、毕淑敏等,他们也是属于有明确做事乃至人生目的的,从个人角度超越医学专业的限制,而是回到“人”的层面来思考方向。这虽然困难,但仍有必要,将另撰文阐述。
下文仅针对被动离开的朋友,分享一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有所帮助。
二、关于被动离开型找工作的建议和具体操作
1、先要想清楚,因为离开医院后回去不容易
医院工作的劣势大家都清楚,如前期收入较低(后期看发展)、经常值班休息不好、节假日得不到保障、医疗风险等。但也需要知道,非医院的工作也不是那么轻松愉快的,平心而论做医生肯定不能算差的。且医生和教师类似,工作性质相对是单纯、工作稳定可预期,没有大量需要和甲方沟通、社交的场合。花功夫把临床工作和发表文章的工作做好,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一位前辈曾对我说过,一旦离开医院1年以上,将很难再回去了,因为已经完全不能习惯那样的生活。
如果你和曾经的我一样,下定决心离开医院了,那么就可以开始收集各种信息,对外界和自身重新做一次评估,以决定做事方向。
2、对外界信息的收集和评估
(1)去除心理的障碍
很多朋友对我说过,不是没想过离开医院,但因为这么多年只学了看病,离开医院后不知道能做什么。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太低估了学医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综合能力。在医院的工作中,你学到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你还积累了大量与人(上下级、护士老师、患者等)沟通的能力、团队(医疗小组)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英文听说能力等。
你考入医学院校的时候,想必分数也不低,算是学习成绩不错的,所以对自己做事要有信心。
另外,转行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大家身边想必也有许多非医学专业的同学,毕业后做着和学校专业没什么关系的工作。
总之,你出来后什么都是可以做的,不用被读了多少年医所束缚,就看你想不想和是否有足够的驱动力去做而已。
(2)具体能做什么事情呢?
出来时,最好还是先在医疗行业内,比较常见和推荐的工作有:
- 外资药企
- 简介。也就是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的一些跨国企业,如辉瑞、诺华、罗氏、强生、赛诺菲、默沙东等,有各自优势的产品和产品线。
- 推荐岗位
- 医学部。至少硕士学历,最好博士。可做的有医学联络官(MSL)、医学顾问(MA)等,该部门基本都是医学背景,有共同语言。与医学相关性最大。
- 市场部。制定产品推广策略,通过举办、参与各种学术活动等,助力销售的部门。包括线上线下的学术会议、演讲比赛、学术活动等。与医学相关性一般。
- 销售部。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医药代表”,强结果导向,在做好客情关系的基础上达到业绩目标。
- 优势
- 起薪高。外企的薪水不会低的,适合新手转行。
- 培训多,持续成长性。外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也有大量的成长培训体系,对于新人来说是很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 人性化。工作时间人性化,节假日有保障。
- 劣势
- 地域限制。医学部、市场部的职位大多聚焦在北京、上海等,其他省市也有,但就比较局限,因为当地就你1个MSL,直属领导很可能也在外地,上升空间比较小。
- 互联网医疗公司
- 简介。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近10年发展起来的一批互联网+医疗公司,如丁香园、好大夫、微医、阿里健康、医联、春雨医生等。
- 推荐岗位
- 医学编辑/医学内容相关。一般本科学历就能胜任,硕士更佳。与传统杂志期刊的编辑不同,互联网医学编辑是根据公司和部门部分,生产并传播对应的医学内容,用内容增加平台活跃度、提高用户粘性。
- 医学运营。运营平台上的医生或患者用户,基于部门业务目标,运用各种运营方式(内容、活动等)增加用户活跃,提高付费用户比例等。
- 医学顾问。硕士以上最佳。根据学科发展要求,从医学角度给出医学解决方案,比如应该按照何种节奏,传播、推广某疾病/药品的关键信息点。
- 优势。
- 岗位多。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医疗公司都有医学相关岗位,可以多搜索,多了解。注意的是,岗位名称一样不一定岗位职责一样,需用心分辨。
- 要求相对低。在医学背景基础上,加上会基本的办公软件、较好的文字功底、清晰的逻辑和沟通能力,就能胜任大部分基础的互联网医疗工作。
- 可塑性强。进入公司后,多看相关职业技能书,配合工作实践,能力一定会不断提升的。(和临床工作很像,理论+实践)。
- 氛围不错。基本都是创业公司,聚集了一伙想做事情的人,年轻人多,共同语言多。
- 劣势。
- 地域限制。互联网医疗公司以北京、上海、杭州、成都为主。
- 稳定性相对低。上面已提到,互联网医疗公司大部分为创业公司,工作稳定性和公司发展情况关系极大,创业公司就有倒闭、经营不善的可能,当然也有上市、发期权的可能。有一定风险。
- 内资药企。与外企药企类似,不同之处是内资企业各地都有,岗位设置也类似外企,但同一岗位做的事情和外资药企可能差别甚大,需提前了解。
- CRO公司。即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如昆泰、药明康德、科文斯等。负责新药在中国上市前的III期临床试验的项目执行、收集标本、数据、质量监督等。主要岗位有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CRC)和临床监查员(Clinical Research Associate,CRA),一般先从CRC做起,再转CRA。
- 医学论文服务公司/期刊杂志社编辑。聚焦在中英文医学论文上,做润色、数据分析等,如梅斯医学等。市场上此类公司众多,需留心分辨是否靠谱。如果对此很擅长和有兴趣,可以一试。
(3)去哪里找工作信息以及如何评判自己是否胜任?
- 去哪里找工作信息?
- 非互联网企业岗位:企业官网、丁香人才网、猎聘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
- 互联网企业岗位:BOSS直聘、拉勾网
- 了解公司信息、评价:看准网、天眼查
- 如何评判自己是否胜任?
每个招聘岗位下都有具体的岗位职责,根据岗位职责和基本要求,一一对应,就能评判自己是否胜任。很多时候会发现,实际上没有那么难,并不是出了医院什么都做不了。如果觉得大致适合,就大胆去投简历吧。
工作职责、要求示例。没那么难,对吧?
通过上面的信息,相信已经对市场上自己可以做的工作有了一个了解。那么自己有哪些优势呢?或者往哪个方向发展更合适呢?这就需要向内审视一下自身了:
3、如何评估自身的优势和找到想做的事情?
(1)如何找到自身的优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有时候“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己已有的优势自己看不见,却对一些没有的优势非常渴望、甚至自卑。对大部分来说,追求的无非是幸福感。目前,对“幸福”研究得最多的、最具实践性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系教授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他也被称作“积极心理学之父”。几年前很火爆的《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的讲者沙哈尔博士就是马丁的学生。在此,强烈先强烈推荐一本马丁的必看书《真实的幸福》,想必对你一定有所帮助。
在书中,马丁教授设计了一套科学的量表,由几百个问题组成,强烈建议看书后在马丁积极心理学的官网进行测验,最终你将获得对自己优势的全新认识,也是对自我的更深的认识。
这对于找工作有什么帮助呢?通常来说,能更好发挥你的优势的地方,就能提供更高的幸福感,你工作起来也会更得心应手。
(2)如何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有这个困惑,包括我。问出这个问题就说明还是处在上面我提到的“被动型”里,在毫无目的的人生漫游着。当然,也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的人生阅历、经验不够,现在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只能去多尝试、多试错。在不断经历后才能找到自己做事的方向,就像游戏里的经验值不足一样,先老老实实杀怪练级,不要问自己以后应该去征服哪片大陆,到时候你自然就会知道。
所以,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一种很后期、高级的能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拥有的。
那么话说回来,如何在这个茫然的节点上,大概找出或接近一下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 方法1:一张白纸法——反复逼问自己“我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或追求的生活也好,幸福也好,其实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比如很多人都想过如果自己有钱有时间,那一定会去环游世界,对大部分人来说,这都不是他们真正会去做的事情,哪怕有钱有时间后。我想表达的是我们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个没有太大问题,但其中的欲望需要审视和区分,去分辨社会潜移默化加于我们的(如消费主义)、父母和身边朋友加于我们的欲望,然后祛除掉这些“干扰欲望”,真正去看见自己内心的底色。借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即是“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平时的忙碌生活中,很难有时间去反思和分辨。这一次,我们就用下述方法试一试,逼一逼自己,究竟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哪怕是一种模糊的感受,也可以,因为“真”。
具体操作方法:这是知名博主Steve Pavlina一篇名为《如何在20分钟内找到人生目标?》的博文中提到的,在@奶牛Denny的文章《如何活着:欲望、外界、标签、天才、时间、人生目标和经历》中有详细阐述,在此一并感谢。
操作工具:一张A4纸,一支笔,独处,关掉手机电视等外界干扰。
(具体操作在上方文章链接中,在此不再赘述)
- 方法2:生命表格法
和上述方法类似,从另一个维度来逼自己,即从死亡倒推,向死而生。该方法是用图像的方法让自己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从而从“以终为始”的视角重新规划自己。
具体操作方法:Excel软件,一支笔,独处,关掉手机电视等外界干扰。为避免剧透,建议先观看这个视频《 用一张生命表格计算你的人生,你一定会有所触动》。
Ps:通过上述两种方法,相信你有了一些感受和触动,很模糊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方向。这个时候,就需要勇气去做,迈出第一步。
三、远离“二手人生”
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全新的东西,不喜欢二手的。衣服要买全新的,电脑要买全新的,阅读医学文献也知道去pubmed上查询国外的第一手原文资料。但,自己过的人生是否却是“二手”、甚至“三手”的呢?
审视自我,抱有信心,勇敢去做。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and not, when I had co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Thoreau《Walden》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梭罗《瓦尔登湖》
2019年8月4日
ps:无利益相关,禁止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