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423|回复: 4

[分享] 古人如何看时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2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2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都有潜力成为时间管理大师,因为我们想知道精准的时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在古代,没有小天才电话手表,也没有劳力士金表,更没有苹果电脑,古人是如何看时间的呢?
抬头看看太阳的功夫
古人就能轻松分辨时间
相传早在商周时期,古人就发明了圭表——一种通过计算日影长度计时的工具。圭表由“圭”和“表”两部分组成,垂直立于平地上的标杆称为“表”,南北方向平放的测影尺称为“圭”,两者呈直角相接。太阳每天自东向西运动,在正午时分,表的影子会正好投射至圭上。此外,由于地球公转,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同一个地点每天正午的表影长度也会相应变化。在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看到的表影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看到的表影最长。通过观察表影长度的变化规律,古人就能够计算出一年的时长和分辨二十四节气了。
古人是不是很聪明呢?有兴趣的彩虹豆可以在户外立一根杆,效仿古人进行“立竿测影”,看能否跟老祖宗一样轻轻松松地确定日中时间、四季和节气!


日晷(guǐ)——神奇的太阳“钟”
在圭表的基础上,古人又发明了“日晷”,主要是利用日影来测定并划分时刻,这样古人就可以知道更加精确的时间了。
日晷也由两部分组成:指针和圆盘。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和圭表中立竿的作用相似。圆盘叫做“晷面”,正反两面都刻划着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1个时辰(即2个小时)。日晷的摆放方式可比圭表讲究多了,晷面需要呈南高北低安放在石台上,与天赤道面平行,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聪明的你是不是已经发现了,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就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就像是钟表的表面,日晷就是一个神奇的太阳“钟”。
光阴的来历:时间又被称为“光阴”,意思是太阳在地上留下的阴影。古人通过观测日影变化来测量时间的变化,久而久之,“光阴”便成了时间的代称。


晚上计时不用愁
更夫打更来报时
圭表和日晷都是利用太阳来计时。这时候,又有爱思考的人提出疑问了:“如果是晚上或是阴雨天,古人该如何看时间呢?”
在古装剧中,我们经常看到更夫一边打更,一边高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晚上更夫打更,其实就是人工报时。更夫一个晚上会打五次更,从晚上七点开始,每隔两个小时打一次更,我们常说的“三更”指的就是晚上十一点。
那么问题又来了,更夫是如何知道几时打更的呢?原来,古人还会使用燃香、滴漏等工具来计时。比如,更夫会在入夜前先点上一柱香,当一柱香燃尽时便大约是晚上七点,需要打头更,这时更夫就会出外打更。等转了一圈打了一轮更回来后,更夫再燃上另一柱香,如此循环一直到五更天。这样的计时,虽然不是十分精准,但也能让古人有规律地感知时间的流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2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几点了,这个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在古代可不是那么好回答的,没有手机没有手表,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吃饭都不清楚,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古人是怎么计算时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2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2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段史记的小故事。
司马穰(rǎng)苴(jū)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於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於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於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以上摘自《史记.司马穰苴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将军司马穰苴受齐景公之命抵抗燕晋联军,在新官上任之后与监军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兵营门口相见。司马穰苴先赶到军中,“立表下漏”等待庄贾的到来,结果庄贾中午还没有去军营。司马穰苴就“仆表决漏”,开始整顿军队。等到庄贾赶到后,司马穰苴就把他杀了。
因篇幅有限,故事有删减,在这里我们不说讨论司马穰苴先让齐景公派一个监军,然后把他斩了来建立威信整饬军纪的这种值得商榷的行径,重点观察上面这段话里面的黑体字。
立表下漏”和“仆表决漏
从这可以看出,此人心机之深,算人之准,虽然素未谋面,但他已经算定监军不会准时前来了,如此大费周章,正是为斩人埋下伏笔。
不过还可以看出,他是个处女座,不然也不会用上“表”和“漏”整整两种古代计时器。
这里所谓的“表”呢,从“”字可以看出来,应该是圭表。
圭表是什么呢?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发现山石、林木等物在阳光照耀下会投射出影子,有聪明人就发现,这些影子竟然有着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用来观测时间,便在平地上立一根竖直的竿子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根竿就被叫做——表。
后来又有了更聪明的人发现,正午时的表影总是投向正北方向,就用石板做的尺子平铺在地面上,与立表垂直,通过测量表影的长度和方向来算知时间,这把尺子叫做——圭。
此时的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所以才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俗语。而圭表所测得的每一太阳方位,渐渐有了一个固定的名称,这就是时辰的来历。
圭表就这么制成了。



上图这个玩意儿就是北京古气象台的圭表,当然司马穰苴肯定没这么好的东西,可能就是就地取材,随便拿了一根木棍就了事了。
顺便说一句,古人就依靠这么两根棍子,不仅算出来了一年约等于三百六十五天,还算出了二十四节气,制定历法用来指导农事活动。
不过圭表虽然能够计时,但功能有限,唯一能完全确定的时刻就是正午时分。于是,中国古人对圭表进行改进,创制出计时功能更强的计时装置——日晷(guǐ)。
晷,本义是日影。而日晷,也是利用太阳的影子来计时的,它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起着圭表中圭的作用,石制的圆盘则起着表的作用,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赤道面。



但是很明显,它有着和圭表一样的缺点,就是夜间以及阴雨天无法使用。
智慧的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新的器具,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漏”,后世称之为漏刻。在机械钟传入中国之前,它一直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也是人类第一种全天候的计时工具。
它的发明源于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沁出。依据此,人们仿制了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注入水后,水就会从孔中漏出来。然后用另一个容器收集漏下的水,在这一容器内放一标有时间刻度的箭杆,箭杆上附有一个竹片或木块,能随水上浮或下沉,这套容器叫做“箭壶”。漏刻是漏壶和箭壶的合称。当箭壶收集的水慢慢增多,木块会托着箭杆上浮,人们从容器盖处就可以看到箭杆的标志,知晓具体的时间。



上面是我随手找的一张图,刻漏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北京的鼓楼之前复制了一个,大家去参观的时候可以顺道看看。
但其实这些计时器的出现,并没有从途径上解决古代计时的问题。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样一个结构复杂,构造精密的计时器的,像上面的刻漏,日常的维护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富如隋炀帝,在他出行的时候,刻漏作为精准计时的天文仪器都是从宫中带着随行的。
怎么办呢?
更夫和鼓楼应运而生。
中国古代建城时,按照城市规划,都要设置钟楼和鼓楼,一般为东钟西鼓,报时打更。
更夫在夜晚是不能休息的,他们得守着刻漏,穷一点的县城或是村庄没有刻漏的话,就守着燃香。古时的燃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柱香燃尽约为半个时辰,即现在的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悠悠岁月,在千百年的打更声中,缓缓燃尽。

-------------------------------------------------------------------------------
从一个史记故事说到这里,略长,如有谬误,敬请指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