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28|回复: 0

[讨论] “课题分离”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8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心理学这几年挺流行的,大家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听过一些心理学现象。(比如习得性无助、墨菲定律、皮格马利翁效应、课题分离...)
感谢互联网时代,让我们有机会“轻松”获取一些心理学名家的观点、思想和知识。(比如武志红、李松蔚、阿德勒等)
关于心理学,我想先表达一下个人观点:
1、作为大众,很有必要学习心理学知识。但不要对标专业心理师,奔着成为心理咨询师去搞副业、赚钱的目的,请对每一位咨询者负责。
2、了解一些心理学名词或现象之后,请在日常中去应用,帮人帮己。千万别做“高认知”的傲慢者,你知道的知识但别人不知道的,并不是侃侃而谈的资本。


我也是心理学的受益者。从一个极度内耗的人,转变成今天的内心清朗有秩序、强大、独立、自我意识清晰且坚定。
以前内耗到什么程度呢?
--敏感,极其在意别人想法、做法等。聊天时,A无意中说话语气加重;我立马能捕捉到这个加重的语气词,心想我是不是哪句话惹她不高兴了,我刚才是不是不该这样说...
--弱小,自我意识薄弱。没有自我会导致自我不受自己控制,容易被被人牵着走。体现在不会拒绝、跟风、容易受他人“蛊惑”等方面。比如总是被销售“套路”,头脑一热就付款,冷静下来就懊悔;容易被一些所谓专家、大牛的观点“洗脑”...
--过度付出,未得到回应会把自己放在“受害者”位置。是一个典型的对谁都好的老好人,就是对自己很严苛(经常性自责、反省)。对谁都好的结果当然是你的“好”一文不值!


当然,精神内耗还体现在很多其他方面。我觉得根源在于:过于关注他人而忽略自己。(大白话就是太不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希望满足他人期待,但忽略自己内心真实的期待,甚至委屈自己“成全”他人;
过度在乎他人感受,但忽略自己的感受,甚至压抑情感和情绪;
期望得到对方回应,无回应时便自责自己或者怜悯自己。
其实,换一种思维方式,一切都豁然开朗。
我爱你是我的事儿,你不爱我也没关系;
我对你好,你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好,那是我的事儿,我内心无愧就好;
你不喜欢我,你怎么认为我,是你的事儿,我做好自己就行;
你的人生你做主,我的人生我做主;我们可以给予彼此意见、建议,但无权干涉彼此的决定。



总结一下就是:
你是你,我是我,即使牵绊很深,我们也都是独立的个体。我只对我能控制的部分负责、改变我能改变的部分,而你,要对自己那部分课题负责。
用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来说,就是——课题分离:
“一件事情的后果由谁承担,就是谁的课题。他人可以参与讨论,表达看法与建议,但是无权干涉,而我们也没有义务去满足别人投射在我们身上的期待。”
当然,在应用“课题分离”的过程中,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谁都不在乎、不在意,我只在乎我自己,我开心、我爽就好,他人爱谁谁。
过度的自我是一种逃避、不负责任的表现。任何人都不是“凭空”来到这个世上,有需要修的关系、因果,需要完成的任务、承担的责任。(遁入空门或者大恶之人另说,我比较认可在世俗中修炼的观点,而不是归隐山田、独自修行)
西天取经之路只有一条,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可取得真经。

<hr/>一些啰里啰唆:
PS:这篇文章读起来可能有点生硬,不像网络上的热点文、口水文那么轻松易读。
但我相信你关注我的原因是:
某个机缘巧合下,我的某篇文章、某段文字、某个感悟或分享能打动你、帮到你、让你少走弯路。

我们相互陪伴,一起成长,这是我写文章最大的愿望!​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722262063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