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443|回复: 5

[分享] 有哪些对化学大彻大悟的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5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5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问裴坚老师能否尝试解释一下某机理问题(此问题尚未有定论),他语重心长的说:“记住,分子比人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5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本科即将毕业,准备读博时,我问了自己2个问题:
1、回顾过去50年,对化学发展推动作用最大的成就有哪些?
2、展望未来20年,哪些方向的成就将对化学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对于问题1,我的答案是:
NMR,数字化文献数据库,量子力学建模与计算。
对于问题2,我的答案是:
高通量与自动化实验,数据驱动的化学AI,复杂体系的新分析化学方法。
~~~~~
当然,不同人会有不同答案。比如锂电池、半导体工艺、不对称催化,等等进展与成就,都有重要意义,和光明的未来。别问,问就是我太菜(确实菜)。
~~~~~
我从这两个问题和我的答案中得到最重要的感悟:化学发展之要旨,在于化学之外
继而,想要在化学世界弄潮,与其和海量化学天才们卷,不如后退一步,帮他们提供工具。
毕竟当年西部大淘金,最挣钱的是卖铲子的。
~~~~~
注:问题1的第2个答案,之前写的是高分辨质谱。今天和朋友聊起,才察觉是我记错了…已更正为数字化文献数据库。 2022.7.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5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化博士生路过…第四年,浅谈一下对化学的理解吧(或者说基础科研)
第一次对化学产生兴趣大概是在实验课里做出blingbling的晶体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会魔法,还要什么钻石,硫酸铜结晶不比蓝宝石更美吗
后来选择了药化,因为和我很亲的外公得了癌症去世,很想亲手做出能治病救人的药
然后上了大学才发现,化学的分类太多,当初吸引我的,只是无机化学里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我稀里糊涂地进了我当时最讨厌的有机合成实验室
读博之前,觉得自己学了这么多年化学,懂的很多,信心满满,我也是要变成科学家的人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上百次实验的挫败,我才承认自己是这个庞大的系统里微不足道的尘埃。因为做的项目太新,没有前人的经验,没有太多文献可参考,我的导师和副导,两位资深有机教授,在博二的时候已经无法给我提供指导。我只能默默摸索,自己决定要不要放弃这个合成步骤,要不要换一个初始物,还有什么参数可以改变。每一天都是在重复前一天的失败。十个步骤的合成路线,每一个步骤,都至少花几个月的时间去实验,甚至在完成几步之后,全部推翻重来




每一次,在核磁里看到新的峰,觉得自己成功了,质谱告诉我,不可能的。终于百分百确定自己做出了产物,过柱提纯的时候,它分解了。失败已经不会动摇我,让我感到挫败的,是每一次的希望落空,是每一次感觉离成功如此之近,被迫推翻重新回到原点的无奈




都说读博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我觉得我是在天黑的时候摸石头过河。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感觉自己身处黑暗,我看不见光,我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我觉得自己一无所知
我时常在半夜惊醒,然后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害怕明天的到来。终于有一天,感觉到心脏不正常地快速跳动,隔着皮肤都感觉到它在敲打我的手。去看医生,确诊了中度抑郁和重度焦虑。我过上了每天和药物作伴,和自己斗争的生活
刚来澳洲的时候,英文很差,听不懂老师讲课,只能课后自己看课本,可是课本的英文也看不懂,我拿着翻译器一个词一个词地查,读一小段花了半个小时。在遥远的异乡夜晚,我一边哭,一边查单词;而现在十多年过去了,我一边哭,一边往反应瓶里加试剂;好像什么都没变的样子,在知识面前,我还是那个嗷嗷待哺的婴儿
我知道很多人都在嘲笑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劝退学科,它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它不能给你高薪,车房,甚至占用了你为数不多的时间
但是对我来说,它像是一尊古老的神像,我只能满怀敬畏之心,做它虔诚的信徒,希望能在茫茫未知里,赐予我偶然的灵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5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化学和物理有一个很有趣的区别。化学家把元素周期表总结完后,就有了大干一场的兴奋感。物理学家把基本粒子总结完后,就有了完蛋了要失业了只能修修补补了的惆怅感,Party is over.
我是什么时候对化学产生兴趣的呢?应该是“锅气”吧。
可能是学物理的关系,总觉得只有那些本原的、终极的、稳定的,才有研究的价值。所以我一度以为,厨师这个职业在机械手、AI的普及后,一定会消失。后来我明白了锅气是什么,知道了美拉德反应,原来我们享受食物其实享受的是食物正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做成预制菜,反应早已结束,食物便再无灵魂。所以,厨师可能不会消失了。
老师傅烧瓷器一定要用柴火烧,这也是一种锅气。大多数氧化物半导体的生成需要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一氧化碳是自然界少有的相对稳定的自由基。
人类其实并不追求稳定的美,人类追求转瞬即逝的快感。生命基于复杂的化学过程,相对于永恒的宇宙法则,本身就转瞬即逝。这也是为什么稳定性更差的钻石,比更加稳定的石墨,要值钱得多的原因。
物理学家喜欢本原、终极、稳定,这些其实很无趣。化学家享受中间过程,哪怕他们所合成的化合物的寿命越来越短。
安德森跑去问鲍林,什么是物质的终极秘密。结果最后端出来的大菜,是一个叫共振价键的动力学图像。这太不物理了。
同样研究物质科学,物理学家只关心长寿命的低能元激发,把更大的动力学宝藏拱手送给化学家。最后硬生生的把高大上的所谓凝聚态物理,活成了无机化学的模样。
为什么说物理就是烧炉子,化学就是过柱子?炉子一关啥都不管了,烧出来是啥就是啥。过柱子,那得眼睛盯着,这是一种特别的感官刺激,跟摸彩票的时候一点一点刮出来那种感觉一样。
这就是化学,追求有参与感的游戏过程,是它的诉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5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在前面的话,在过去的人生中我经历了很多事情,也有很多的感触,我想着用一个比较新奇的角度,来聊聊我的一些人生感悟。出于对化学特别的喜爱,我想用化学这门学科的一些观点来分析我所认知的世界。也许有很多化学老师提出过相似的观点,这些观点仅仅代表我个人并且是当前的认识程度,我也想借以此文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沟通,一起聊聊化学,谈谈人生



感谢科普作家鲁超的夫人的题字折扇。

我想着也许可以从四个方面聊聊人生,从大到小,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从人际关系到自我探索。

  • 其一,人生的本质。
  • 其二,人与环境。
  • 其三,人与人。
  • 其四,自我。
一、变与不变:现象与本质

化学,变化之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与应用的学科。对于整个客观的物质世界而言,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比如原子与原子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是可以发展的,是存在相互变化的,正是因为变化的绝对性,才造就了这般绚烂的物质世界。
人生,同样也是变化之学。人的一生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对于个人而言,人的生长发育,生理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动态变化,对于人生而言,人的一生所处的环境也是不断变化之中。
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这是马哲的对客观物质世界描述的的底层逻辑。同样,要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而不是静止的眼光去看待自己人生乃至整个世界。
在很多的时候,我们焦虑和不安,往往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害怕不确定的事物,喜欢追求稳定和可靠的事情。但是这种理想往往与现实世界是脱节的,各种变数可能把我们打得措手不及,变化才是绝对的。
要认识到,这是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无坚不摧的事物,现实世界中你积累的经验往往都很脆弱。因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的,你对它当前的认识,也许是它在量变的积累阶段,还看不出质变的信号和标志。
要意识到,对不变和安稳的选择,很可能在某个阶段让你付出一定的“代价”,当然这种“代价”往往取决于你的心理阈值。因为事物的发展往往只有它一套逻辑,不按套路,黑天鹅事件也是它的逻辑之中。因为这套逻辑就是“变化”,只有变化才是绝对的。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也是同等重要的,即发现本质的能力!
对于化学反应而言,变化的是原子电子云的偏移或者改变,而在化学反应之中原子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种是不会改变的。
对于人生而言,这不变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
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是你的理想和信念。
是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是身处泥潭,遭遇变数,蒙受损失之时,相信自己能站起来。
是对生活能永远热爱永远热泪盈眶。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本质,依旧热爱!——罗曼罗兰
二、能与不能:人生中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在对化学反应的研究中,化学家往往会有两种工具,其一是热力学方法,其二是动力学方法。用热力学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发生的方向,或者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的限度是如何。而用动力学方法,则是考虑这个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如何?其他因素对其反应速率是抑制还是促进?
可以说热力学方法和动力学方法就是研究化学反应“能与不能”的学问。
在人生之中也有很多“能与不能”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会困扰着我们许久。
“我能不能考上清华北大?”
“我能不能追到我喜欢的女生?”
“我能不能被哪家公司录取?”
......
要知道,我们所追问的这些事情,能与不能,也是可以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法判断的。
人生的热力学:可能性;我做这件事有没有可能性?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人生的动力学:可行性;我做它要花费的时间多长?其他因素对实现它的促进和抑制情况?
很多化学反应,用热力学观点看是完全可以发生的,但是从动力学观点上看,却又不能发生。诸如氢气和氧气,在常温和常压下,是可以自发进行的,而且进行程度相当彻底。但是现实是,常温常压下,把一团氢气和一团氧气,放在一起,就算放一万年也难有可观的水产生,因为它还不具备动力学条件。
类似的,在人生之中,我们对于能与不能的认识,也要多角度,客观地进行评估其可能性与可行性。知道一件事情,知道它的规律和运行逻辑,不一定代表这件事你能做成功。
因为知道和能做到之间是存在巨大的鸿沟,我称之为热力学和动力学的鸿沟,这条鸿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实事求是!用具体实践来印证你所知道的规律和逻辑,在实践之中去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三、得与失:平衡与守恒

对于化学反应,我们往往会考虑到电子的得与失。这是化学反应的核心,因为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原子电子云的偏移或改变,通过研究化学反应之中电子的得失关系,我们能确定反应的过程,机理等等。
得到和失去,是一对矛盾,矛盾具有对立性和统一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诸如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成还原产物,而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成氧化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原产物还能被其他氧化剂氧化,同时氧化产物还能被其他还原剂还原。


对于整个化学反应而言,电子的得与失,不影响整个反应的平衡和守恒。
电子的得失,重要吗?当然重要,因为这涉及到化学反应的本质。
电子的得失,重要吗?也不重要,因为物质之间还是会相互转化的,失去电子的还原剂还能得到电子,得到电子的氧化物也能失去电子。
人生的得失,重要吗?或许重要,或许也不重要。
人生的得与失,本质上就是平衡和守恒关系。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得得到,当然也不可能永远得失去。
得与失,相互依存,也相互转化。这里的得到,意味着另外的失去,这里的失去,也意味着另外的得到。
人这一生会错过很多人,很多事。不属于你的都会离你远去,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它还在时好好珍惜。生活中也许会走错路,但是善良的人始终会朝着对的方向走。失去什么丢失什么都不要紧,属于你的东西,都在路上,什么都不用羡慕,只需要看着手边的物品,其他不属于你的,也会到它该到的地方去。
所以错过了什么都不要紧,因为只要还在努力,就可以创造奇迹,你还会获得,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在当要失去的时候,要记住:错过了落日的余晖,还可期待满天星辰。
四、人与社会环境:三个系统

在上《物理化学》的时候,我所学的第一节课就是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系统和环境,我是记忆得相当清楚的。多年来,我再回顾这三个系统的时候,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多的是从人生的角度上去认识它。
物理化学里面所说的三个系统是敞开系统、封闭系统和孤立系统。
敝开系统:与环境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封闭系统:与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经典热力学主要研究的系统)
孤立系统:不能以任何方式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


其实对于每个人而言,我认为其和外界环境也有三个状态,敞开状态、封闭状态、孤立状态。

  • 处在孤立状态的人:我们会看到有一些人,常年的不出门,把自己与社会生活、甚至的工作所孤立开来。他们与整个社会隔离开来,不参与或者极少参与社会活动,这类人往往是社会边缘人。
  • 处在封闭状态的人:这类人是占大多数的,会和社会进行交流,而且往往是进行能量交流,通过售卖自己时间和劳动来给社会输入能量,同时也接受社会的一部分能量输入,来维持自己正常的生活。
  • 处在敞开状态的人:这类人是改变社会的先进力量,与社会有直接的能量交流还有物质交流,他们不仅进行能量的输入,还将整个社会的财富做大,能让自己有益的一部分输送到社会之中。他们敞开自己,包容,影响社会,推动人类发展。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于一个孤立系统,没有外界能量的输入,系统会朝着最大混乱度的方向进行发展。这就是熵增定律。
类似的,我认为对于一个处在孤立系统的人而言,他把自身与外界完全孤立开来,可以预见的是,他的生活只会越来越混乱。因为人是社会人,人需要最基本的交流活动。
处在孤立状态的人的认知久而久之就会发生一定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变坏,变的混乱。因为长时间没有与外界进行充分的交流,没有得到新的信息,没有获取别人的认同,认可,心理状态也可能变得很差。
请尽可能得让自己与这个世界有更多的联系吧,接受有益的能量,如果做不到完全敞开和包容,也要做到能够接纳其中的一部分,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先接受它,再试着改变它。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
五、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微观探析与宏观辨识

对化学家而言,每年的10月23日是“摩尔日”,是日子是干嘛的呢?为啥还要纪念呢?
“摩尔日”通常在10月23日的上午6:02到下午6:02之间庆祝。在美式写法中,这两个时刻被记为6:02 10/23,恰似阿伏伽德罗常数。又因为Mole另一个含义是鼹鼠,所以大家常常会心照不宣的发一张鼹鼠的漫画。


值得一提的是,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和宏观的一座桥梁。对于化学研究过程而言,我们所涉及的底层是原子、分子等微观小粒子层面的。而在我们的宏观物质世界,我们研究的往往不是单个原子或者分子的行为,而是它们集体所体现的行为和性质。
对于人类而言,是由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个体组成,我们不能忽视微观的作用。
同样对于个人而言,我们要认识我们只不过是庞大分子集团中的一粒小小的分子,我们能改变的力量是相当有限的。一小个微观粒子的作用是有限的,无法撼动整个宏观体系,恰如蚍蜉撼树。
人的个人命运,要靠自身努力,同时历史的进程也不容忽略。
六、人与人的关系:五种键

化学家用键,来描述原子与原子、原子与分子等间的关系。诸如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多重建、氢键等等。

  • 共价键:两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十分紧密。
  • 离子键:一原子完全将其中的电子给另外的原子,形成离子。
  • 金属键:电子的自由运动,没有固定的方向,是非极性键。
  • 多重键:原子间共同不止一对电子而形成的共价键,是不饱和键。
  • 氢键:无处不在,键能弱,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类比原子与原子之间的关系,即各种键[1]。


与父母的关系(离子键):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付出很多,类似原子把电子完全贡献出来形成离子键,父母贡献了很多精力。而当我们成家立业后,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会投入到自己的小家和工作之中,会变得非常忙,这时候和父母的关系可能真的就是“离子键”了,离的非常开,不是很紧密了。
与爱人的关系(共价键):共价键的最大特点就是共用电子对,并且非常紧密,不容易断裂,与爱人间的亲密关系就是得非常紧密才行。而共价键的成键的三原则是能量接近、对称性匹配、轨道最大重叠。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因此比较稳定的共价键。同时这也指导我们在寻找另外一半的时候,两人观念要一致,接近,互相匹配才行,才能形成稳固的共价键,最大程度上避免断键(离婚)的发生。
与子女的关系(金属键):金属键的特点就是电子的自由运动,没有固定的方向。适合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让子女自由的成长,不能进行过多的干涉,保持长程作用。同时我们知道由于金属键的存在,金属本身有柔韧性,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有柔韧性,不能过于专制,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足够的耐心。
与朋友的关系(多重建):多重建共同不止一对电子,即和朋友关系是多个方面的,同样也是稳固的关系,朋友是自己在社会之上有力的支撑,需要多多维护,没有饱和性。
与陌生人(其他人)的关系(氢键):相较于化学键,氢键的作用能力就小一些,但是氢键往往又无处不在,同样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人也无处不在,他们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七、为人的多态性:固态、液态、气态

对于同样的一种物质,往往形态不是固定的,最常见的比如是物质的三相态,固态、液态、气态。


其实为人也可以有这三种相态,我称之为为人的三相态[2]。

  • 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液: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 气: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当然我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

  • 固:身体要稳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强大。
  • 液:做人要像水一样,柔毅,能像水可以流动,柔。同时高速下,水还有攻击性,能切割物体,毅。上善若水。
  • 气:人的灵魂,人的思想要像气体一样,发散而不被拘束,气是向上走的,要不被物役,敢于天马行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