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04|回复: 5

[分享] 为什么说拔罐拔出来的黑紫色印记是毒素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9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9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油管知名主播“甲亢哥”按照粉丝的要求,用嘴“吸住水杯”15分钟


期间有粉丝在直播间里好言相劝甲亢哥不要这么做


结果甲亢哥反怼粉丝“不要多管闲事”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甲亢哥非常期待自己的嘴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时间过去一半时,越来越多的粉丝在直播间里奉劝甲亢哥不要“作死”
没想到的是,粉丝的喊停反而激起了甲亢哥的逆反心理,于是他决定在“作死”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随着倒计时的结束,15分钟过去了,甲亢哥顺利完成了挑战


当他兴高采烈,取下杯子的那一刻,甲亢哥完全没预料到,他即将面临的事情会有多恐怖


……


……


……


恭喜甲亢哥,拔毒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9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来说,拔火罐就是利用负压,对皮下组织和毛细血管进行适度的破坏后自愈的一个流程。
由于是有形成破坏的,你的身体就会进入一个自我恢复的过程。某种意义上,适度的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和身体代谢作用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较深的淤血,你可以理解为组织吸收体内淤青的一种能力。越深的颜色,代表的是出血量(有人用火罐治疗关节炎,是要反复拔罐的。次数越多越深)、载氧量(静脉血更深)、出血位置(毛细血管的丰富程度)所决定的。
而同比他人的同位置更深,代表你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弱(含氧量低,淤青退去的速度也慢)。通过拔罐也会刺激你的代谢能力提升。至差不多开始潮红,然后退去速度变快,其作用就已经达到了。
当然,建议去医院进行操作。因为终究是对组织造成损伤的过程,有感染风险。而且由于负压抽吸的位置关系,有些位置别乱来(比如横膈膜位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9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负压挤破皮下毛细血管的淤血。真有毒素,结合紧密的你把骨髓抽出来毒也出不来。
这是没有科学思维的结果。科学思维是,如果是毒素,那是什么毒素,为什么毒素能通过负压与体液和组织分离。如果不是毒素,那是什么。
然而实际检验,发现没有毒素,全是血细胞。
…………
不过这也不是你的错。
还有美国人认为口罩上的金属条是5G信号发射天线呢。上哪说理去?
现在教育已经细分到不可回头了。盯着亚马逊雨林里一棵树研究,看不清雨林全貌,奇怪么,不奇怪。
别看一个人动不动这博士那硕士的,完整的科学思维没建立,也会迷信,也会上当。女硕士被拐骗进山的新闻也没过几年吧。
这锅谁背?直接背锅的是国家,但根子在资本。
资本愿意搞功能教育,把人教育成零件,当好你的零件,帮他赚钱就完了,懂那么多干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9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研究生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拔罐目前美容保健各种大小店在用,专业的中医师也在用。但是按道理来说,拔罐也需要经过中医诊断之后才能判断可以不可以使用拔罐。虚证少用或者禁用。实证(风、寒、湿证型的)可以适当使用,但本虚标实证型的患者,仍然需要以治疗本虚为主,辅助以治疗标实。
第二,正规中医没有拔罐拔出来黑紫色印记是毒素的这种说法。(也就是说,普通老百姓所去进行刮痧拔罐的美容保健场所,你问问他有没有一本红色的医师资格证,和另外一本绿色的医师执业证,执业范围为中医,我敢说99%都没有)
接下来我仔细讲一下这个问题:
拔罐法最早其实可以追溯到汉代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熟二斗米顷,而张角,系以小绳,剖以刀”,通过动物的角(因为动物的角上一般会有小孔)从而吸吮排脓去腐肉、吸出恶血,也有学者说只是利用兽角吸起需要手术切除的肉痔,从而方便割除。但不管怎么说,与今日拔罐法利用负压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一致。
而这种方法逐渐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应用,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引用《姚氏方》记载“痈疽、瘤、石痈、结筋、瘰疬,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有不及祸者也” ,说明当时角法火热,已经开始有人创新使用针刺+拔罐(角法)的先例,而且广泛在临床使用,但是根据临床经验总结之后发现,痈疽、瘤病等不适合使用针刺+拔罐(角法)的治疗方案,比如唐·王焘《外台秘要》提出:“针角杀人, 其痈疽、石痈、结筋、瘰疬皆不可针角,针角杀人 《集验》、文仲、《千金》同。”同时期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也有类似记载。
毕竟对于今天现代医学来看广泛的弥漫性皮下/皮肤感染的痈疽等病症,再用针刺+角法,在没有抗生素的情况下,死亡率势必会很高。(这里多说两句,所以我从来都不偏袒盲信中医所有内容,也不会说现代医学所有的治疗方法都绝对是正确的、最佳方案。毕竟偏信、盲目相信、盲从任何一方,都是迷信)
角法在古代也是达官贵族使用的治疗方式:在唐代太医署中,设有医、针、按摩及咒禁四科,在医科下又分设“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类别,可见在唐代“角法”影响力已经足够之大,进入皇宫御用(毕竟动物兽角想来平常百姓也一般使用消费不起,更何况还需要用嘴去吸那些恶臭、污物的东西,自然也多是达官贵人、皇室贵族使用的治疗方法),比如《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五乘。 所治愈下,得车愈多”,从而留下“舐痈吮痔”的成语。
而从治疗层面来说,中医认为拔罐主要祛除一些外邪,比如虫蛇咬伤,或中医辨证诊断为湿、寒或热等证型。唐代医家甄权在《古今录验方》中首次记录水煮竹筒的方法吸除蛇蝎的毒液,后亦被转载于王焘《外台秘要》中,即“铛内熟煮,取以角蛰处,冷即换。初被螫,先以针刺蛰处出血,然后角之”,宋·唐慎微《证类本草》:“治发背,头未成疮及诸热肿痛,以水煮竹筒角之”,可用于治疗热证。
在《医方类聚》记载:“凡疗痈疽发背、肿高坚硬、脓稠炊盛色赤者,宜水角。陷下肉色不变,软慢稀者, 不用水角,”凡属阳热炽盛证型的痈疽发背,可以用水角法,而阳虚证往往不适合使用角法。所以当下正规中医认为的气虚、阳虚的患者,多不适合使用罐法,即便去拔罐,颜色都很浅,而且这类虚证患者拔的越多反而会觉得更容易引起疲劳。因为拔罐本身也是个耗气的过程(水角法见于宋·《太平圣惠方》:“掘一小坑,口稍阔于疮肿,深一尺以下,去此坑二尺外,又为一坑子,口阔三四寸,傍穿两坑令相通,灌水,并令去坑面二寸”)。
而进入清代及近现代,陶罐,玻璃罐的使用便多了起来。如清·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一书提到了一些非常奇特的“药物”,包括火罐:“火罐:江右及闽中皆有之,系窑户烧售,小如人大指,腹大两头微狭, 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火罐的治疗原理为燃烧空气产生负压,在当时被称之为“火罐气”。“罐得火气合于内,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可应用于多种病症:“拔罐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可使“风寒尽出,不必服药”。这里也可见主要用于治疗中医所述的实证:风、寒、湿,经脉痹阻不通从而引起疼痛的情况。
所以,如果你问我拔罐能不能排毒,如果要准确描述,第一,在古人的语境下是可以排毒的,明·申斗恒的《外科启玄》记载:“疮脓已溃已破,因脓塞阻之不通,富贵骄奢及女体不便,皆不能挤其脓,故阻而肿,如此当用竹筒吸法,自吸去其脓,乃泄其毒也,亦有用口吮其脓,令不痛而毒自安,此疮医之仁矣”,由此可见,“角法”既可以在疮痈初起、疮痈脓已成将溃未溃时排脓时拔脓,或是疮痈已经脓出不畅时使用,相当于今天的切开引流扩大伤口创面从而尽量将大量细菌繁殖的脓液排出的过程,那么,这种脓液确实是会毒害到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是一种“毒”;第二,拔罐拔出来的黑色的印记,在中医理论体系之下,中医师会认为是将体内的湿、寒或热证适当排出,有所减轻、改善不舒服的自我感觉/症状,而在现代西医理论体系之下,只是认为毛细血管破裂可能没什么用。但是,医学,本身不就是为了为患者减轻痛苦而存在的吗?所以,这也是我一直想要表述的东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的医术就是好医术,无论来源于哪套理论体系,最终的目标都是给患者带去最大的临床收益为核心目标(即减少痛苦)。
最后简单讲一下,因为现在美容保健行业的店面太多,由这些店来讲一些既非中医,也非西医的理论,或者两者都沾点边但又都不对的说法,所以这些美容保健从业者们为了与老百姓通俗沟通,从而产生了第三种理论体系——美容保健理论,从而产生了拔罐排毒的说法。
而拔罐等操作,所以本来应该是拿执业中医师证和医师资格证的中医师,需要根据望闻问切诊断以后去做拔罐、刮痧等这些操作,逐渐落入了街头小店、养生店拔罐。所以美容店们为了噱头,出现了很多为了立意标新而脑洞大开的拔罐法:比如专门拔抽气罐拔的特别久,一定要拔出特别多水泡然后弄得稀巴烂,很容易导致感染。
正规中医一般拔罐都会为了尽量减少拔罐拔出水泡,所以时间短的话在5分钟左右,时间长也没有太久,而且颜色该出的话也会出,从而最小时间排出湿、寒或热等邪气。并且因为抽气罐抽气力量太大而且罐内感觉太干了,第一不舒服,第二也容易起泡,(我自己也试过抽气罐,太干了,不像拔火罐因为酒精燃烧后会有小部分水蒸汽,皮肤拔起来舒服)所以正规中医大多采用火罐而不是充气罐。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的话,点个赞再走吖!
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易旭道岐黄】,公众号很久才写一篇,因为实在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写和写什么,有想法的朋友可以在我公众号后台留言,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中医内容,我会选择一些大多数人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写写中医科普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9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紫黑是毛细血管出血,脱氧血红蛋白的颜色
我也知道深红是毛细血管出血,氧合血红蛋白的颜色
我还知道水泡是组织渗出液,罐壁的水珠是水蒸气凝结
可我仍然好奇,同一个人背上对称的两个位置,不同的人背上同一个位置,同一个人不同时间的同一个位置……为什么出现不同的表现,是否有规律可寻?
科学的理论解释了,一部分,不完整,不够解答疑惑
中医的理论解释了,更像规律总结,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机制不明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on the mechanism of cupping therap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