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111|回复: 5

[分享] 国内MEMS方向哪所高校做得最好?全球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8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8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给高Q值的石英加上电路,二者产生谐振,再用震荡电路给这个频率进行放大,所产生的频率就是电子系统的脉搏,也就是晶振,按照是否加震荡电路来区分,晶振也分为无源晶振和有源晶振,其中无源晶振占据了市场约90%的份额。石英晶振原理及实物图如下:


之前写时钟芯片的文章里提到过,从1920年把石英作为振动源开始,石英晶振发展了近100年,属于相当成熟的行业,日本台湾是第一梯队,占据高端市场,国内占据低端市场,还有点产能过剩,全球龙头是台湾晶技(TXC),国内主要玩家是泰晶科技和惠伦晶体。本来是岁月静好,不料这几年国内芯片技术突飞猛进,随着芯片级封装技术、高集成集成电路设计、精密晶体切割技术的深度应用,晶振向着小型化、低功耗、高性价比方向发展,一些新的创业团队开始冒出来,要使用全新的技术,对石英晶体这个传统行业进行全方位改造和颠覆了。
我们知道晶体厚度与振动频率成反比,工作频率越高,要求晶片越薄,机械强度越差,加工越困难,使用中也易损坏,像泰晶这样的传统巨头已经开始使用芯片加工工艺,用光刻的技术来做精细化的是石英晶振。
然而还有更进一步的,使用先进的MEMS技术(MEMS意为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即微机电系统),用硅材料代替石英做谐振器,配合ASIC芯片对输出频率调理。由硅谐振器+AIEC芯片,把二者封装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全硅MEMS振荡器。下图为SiTime的全硅MEMS振荡器:


相对于石英晶振来说,全硅MEMS振荡器抗震动性和抗冲击力更强,石英片很薄之后会变得易碎,在强震动和强冲击力的工况下容易损坏,全硅MEMS振荡器就很耐震,抗冲击能力能达到50000G,抗震动能力能达到60G。其次全硅MEMS振荡器的成本更低,石英晶振有点定制化的感觉,一定的厚度对应一定的频率,全硅MEMS振荡器的谐振器,通过ASIC芯片调理后能在某个频率段任意调节,对于客户来说,测了一个频率,就相当于适用的整个频率段都测了,再加上半导体制造技术效率高,在对于成本比较敏感的消费电子领域,全硅MEMS振荡器优势尽显。除此之外,全硅MEMS振荡器还有功耗更低,面积更小,温度特性更稳定等特点,二者详细对比图如下:


话说回来,这个全硅MEMS振荡器这么好,为啥还没大面积替代石英晶振呢,首先是发展比较晚,全硅MEMS振荡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在2005年才开始量产,相比之下,石英晶振树大根深,质量稳定,应用成熟,市场广泛,新事物要替代旧事物,是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再加上晶振的市场是一个成熟市场,全球每年大概也就30多亿美金,没啥增长,巨头都去关注增量市场了,存量市场显得比较不性感。
另一个原因就是这MEMS全硅振荡器壁垒比较高,首先是MEMS谐振器的设计和制造壁垒,MEMS谐振器光物理结构都有双端固支梁结构、梳齿型结构、双端自由梁机构、圆盘酒杯结构等,这么多结构设计起来难度不低,要制造出来也需要特殊工艺,各大晶圆线的标准工艺是没办法,一旦用到特殊工艺,首先要晶圆厂配合,又需要团队有专业的工艺人才,对于势单力薄的创业公司来说,要达成这两项难度极高。其次是ASIC芯片,数字和模拟人才都需要,里面的锁相环、分频电路、甚至还有温度补偿电路等,虽然制造起来标准CMOS工艺就可以,但设计难度高,国内很多跟石英晶谐振器搭配的ASIC芯片还是从日本买的。想想看,辛辛苦苦跨过了MEMS谐振器的工艺壁垒和ASIC的设计壁垒,再研究封装技术,把这两个东西合封在一起,搞完之后发现市场好像并没有很大,可能会有得不偿失之感。
说到市场规模,前面提到石英晶振全球规模约30多亿美金,假设是40亿美金,其中全硅MEMS振荡器渗透率差不多是5%,也就是2亿美金,咱们中国消耗了大部分的晶振,假设中国市场占比60%,那中国MEMS振荡器市场规模就是1.4亿美金,换算成人民币,约1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中国的MEMS振荡器市场规模差不多是10亿人民币,现存盘子还比较小,不过随着MEMS振荡器对石英振荡器的替代率逐渐增高,算是一个增量市场,权威数据显示CAGR差不多有26.5%,数据如下:



在全硅MEMS振荡器这个有限的小市场里,由于其较高的壁垒,导致玩家比较少,全球龙头是SiTime,2003年底成立,依托的是德国BOSH公司30年验证的MEMS时脉技术,2019年底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占据着全球约90%以上的MEMS振荡器市场。翻看它的财务报表,每年营收也差不多是1个多亿美金(顶峰时有2亿多美金),去年不知为啥还爆亏了8000万美金,即使是细分龙头的隐形冠军,相比TI、NXP等大块头来说,也是不太起眼的。SiTime历年营收如数如下:


国内芯片市场这两年是创业热潮,各个细分赛道基本都有团队在参与竞争,在MEMS振荡器这个领域也不例外,不过由于前述的较高壁垒,相比别的赛道来说,玩家还比较少,目前走的比较快的是深圳麦斯塔,从资本市场拿了很多钱,2023年已经发布了两款产品,也在珠海投资建设封装线,领头人雷总为前IDT销售。除了麦斯塔之外,还有2个团队在进行相关的布局,一家是某MEMS大厂的工艺团队背景出身,一家是IDT背景,在开发一种更新的技术,据说直接省掉了谐振器,通过LC振荡器,在电路层直接产生震荡源,该技术一旦量产,将再次大幅降低晶振成本。
赛道壁垒高、蛋糕小,但是还是有勇士在前赴后继万里冲,我对这些团队抱以崇高敬意,真心希望目前的几个团队都能成功,MEMS振荡器国产化值得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8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简介
微机电系统(MEMS)是现代科技的无名英雄。从智能手机中的运动传感器到汽车中的安全气囊触发器,这些在微观尺度上集成了机械和电气元件的微型设备无处不在。它们的多样化应用使其成为科技行业的重要角色。
坎坷的 2023 年,但光明的前景在前方
2023 年,MEMS 市场略有下滑,收入降至 146 亿美元。这一下滑主要归因于消费电子产品的低迷和更广泛的经济挑战。不过,风云似乎正在散去。预计到 2024 年,MEMS 的出货量将接近 340 亿台,收入将达到 156 亿美元。
长期前景更加乐观。专家预测,在各行业主要趋势的推动下,2023 年至 2029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稳定在 5%:

  • 消费电子产品的传感器化: 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电,对更智能、反应更灵敏设备的需求推动了 MEMS 传感器的集成。
  • 汽车行业的进步: 自动驾驶的兴起以及对乘客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关注,增加了汽车对 MEMS 传感器的需求。
  • 工业 4.0 和人工智能:各行各业越来越多地采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MEMS 传感器进行精确控制和数据收集。
预计到 2029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00 亿美元,MEMS 传感器的出货量将接近 430 亿个。


应对挑战,改变格局
虽然整体前景乐观,但 MEMS 行业也并非没有挑战。2023 年对许多企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高库存水平、供应链中断和汽车行业增长放缓等因素都造成了困难。
尽管存在这些障碍,一些公司还是通过赢得新的设计或扩大市场份额而茁壮成长。博世、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和 TDK 这三强继续主导 MEMS 传感器市场,而 Broadcom 和 Qorvo 则在射频 MEMS 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代工业务也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传感器制造商因需求下降和库存过剩而减少了订单。不过,由于不断有新企业以创新设计和技术进入微机电系统行业,抵消了这种下降。


全球变化和未来问题
从地域上看,西方国家(北美和欧洲)仍然主导着 MEMS 生产,占加工晶圆的近 60%。然而,尽管目前出现了产业转移的趋势,但预计中国大陆在未来几年的制造份额将会增加。
这一增长提出了几个重要问题:

  • 中国 MEMS 公司和代工厂数量的增加是否会导致市场进一步整合?
  • 中国生态系统将如何适应当前的供过于求和利润压力?
  • 哪些公司将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毫无疑问,MEMS 产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望强势回归。当它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环境中航行时,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其未来的发展轨迹。


参考资料
https://www.yolegroup.com/product/report/status-of-the-mems-industry-2024/
(更多技术文章或申请软件试用,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逍遥设计自动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8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国内高校MEMS团队做了一个简单的调研,给各位有保研、考研或者招聘需求的同志参考一下:
清华大学(http://www.ime.tsinghua.edu.cn/publish/ime/5897/index.html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学研究所,微纳器件与系统研究室,研究重点为各种新型微电子与纳电子器件及系统,主任为陈炜教授(长江学者)。任天令教授(长江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微纳电子器件、芯片与系统,如智能传感器与智能集成系统、可穿戴器件与系统,其中也包括微纳声学器件与系统(音频、超声影像等)和集成微传感器(压力、温度、加速度、红外传感器等)等。刘泽文教授主要从事射频和微波MEMS器件,王喆垚教授从事生物MEMS传感器研究,王晓红教授主要从事能源MEMS研究
此外,清华大学具有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和电子封装技术研究中心,具有完备的MEMS加工技术与设备,以及铁电/压电、磁电子等新型材料、器件的工艺加工条件。在叠层芯片技术、系统级封装、MEMS封装等方面都有较高水平。
北京大学(https://eecs.pku.edu.cn/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纳电子学研究院,带头人王阳元院士、黄如院士,研究院下属集成微纳系统研究所(MEMS),拥有完整的微米/纳米加工工艺线,具备可同时开展MOS、硅基MEMS和集成化工艺技术研究的实验环境,研究内容包括MEMS陀螺仪、加速度计、射频器件、光学器件、柔性器件等一系列MEMS器件,以硅基MEMS为基础,开发了SiC  MEMS、 GaN MEMS、Ti MEMS、 Parylene  MEMS等一系列加工技术。吴文刚教授主要研究MEMS光开关阵列等器件,张海霞教授主要研究深槽刻蚀微纳加工、SiC  MEMS及能源MEMS等技术金玉丰教授主要从事微系统集成封装、MEMS传感器等方向的研究,于晓梅教授主要研究MEMS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及太赫兹探测技术等。
此外,北大建有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大分部),目前该实验室包括微电子净化工艺实验室面积为900平,拥有各种先进的工艺加工及检测设备130多套,可加工CMOS集成电路、超高速硅双极集成电路、微电子机械系统、CMOS/SOI集成电路和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等,是国内配套最全、最开放的微电子和微电子机械工艺实验研究环境。
上海交通大学(http://microsystem.sjtu.edu.cn/mems/research.html):
微纳电子学系,通用MEMS技术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硅材料三维微加工技术研究和信息MEMS器件研制,涉及LIGA/准LIGA加工技术、UV-LIGA  技术、电化学微加工技术、薄膜电子材料制备与微细加工技术、RF  MEMS器件,Optical-MEMS器件、MEMS继电器、MEMS传感器等诸多领域,EE-MEMS实验室主要研究生物医学微系统、极端条件微传感器与系统和微纳制造与精密制靶,微系统集成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悬浮式微惯性器件、体声波固体波动及固体模态振动微陀螺、微飞行器、微安全系统、流动MEMS传感与控制、微流控芯片。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建有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上交分部),紧紧围绕非硅三维微加工技术,开展非硅材料的微米/纳米加工技术的基础与应用基础及其创新工艺技术设计开发研究,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硅微米/纳米加工先进工艺技术,建立了面向多用户开放使用的先进的非硅的微米/纳米加工开放工艺规范,研制了一批关键MEMS器件。
东南大学(https://electronic.seu.edu.cn/):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带头人为黄庆安教授(长江学者,IEEE   Fellow),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包括风速风向传感器、气象传感器、无源无线传感器等多种MEMS传感器的设计与加工制作。秦明教授主要研究MEMS流量、风速、气压等传感器,廖小平教授主要研究基于RF   MEMS技术的微波通讯信号的功率、相位和频率的集成检测系统,以及微型能量收集等方面的设计理论和实现方法研究。尚金堂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芯片级原子/量子器件以及微半球谐振器,黄晓东教授主要研究微能源器件与信息存储器件,窦广彬教授主要研究MEMS重力梯度及惯导传感,NEMS石墨烯位移传感,机械量子传感系统,周再发教授主要研究MEMS材料参数在线测试技术与MEMS设计软件开发。
西安交通大学(http://mec.xjtu.edu.cn/
机械工程学院,陕西省微型机械电子系统(MEMS)研究中心,主任蒋庄德教授副主任赵玉龙教授,现主要从事MEMS设计与工艺、各种MEMS器件、MEMS传感器和相关系统的设计和制作,主要包括极端环境下的传感器如耐高温的压力传感器、油气检测传感器等等。
重庆大学(http://coe.cqu.edu.cn/info/1178/2374.htm):
光电工程学院,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光纤光子技术、微纳器件及系统、智能结构系统与智能化光电仪器及设备。其中与MEMS相关的主要是微纳器件及系统,带头人是牟笑静教授,研究范围包括微纳生化传感器与微型仪器、MEMS微能源器件与系统、新型微纳器件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等,重点从事基于氮化铝薄膜的压电功能芯片的研究及研发工作。
西北工业大学(http://jidian.nwpu.edu.cn/xygk/xyjj.htm):
机电学院,微系统工程系,空天微纳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内较早开展MEMS研究的单位之一,以微机电系统技术为核心,以纳机电系统(NEMS)技术为深入方向,以面向航空、航天、航海及国家重大需求的微纳系统及相关技术研究为重点和特色。带头人为苑伟政教授(长江学者),主要研究MEMS微系统集成、制造相关技术,重点面向军工需求的MEMS陀螺仪、惯性传感器以及微光学系统等。
除以上高校外,还有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北京电子所、苏州纳米所以及中电集团55所等研究所在MEMS领域都有深厚的研究积累,尤其在加工工艺条件上相比高校具有一定优势。
如果对你有用,请点个赞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8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校的话北大,清华,东南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大(前两者有很强的研究人员和资金来源,后三者有重点实验室);研究机构的话(这些都是在招硕博的)中电13所,中电55所,上海微系统所,中科院微电子所。这些的实力在国内来说都是一流的。之前有听说过北大清华十三所是国家发展MEMS 技术的“金三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8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校肯定还是北大做的最好,工艺条件相对领先,其他上海微系统所,东南大学,南理工也还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