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63|回复: 5

[分享] 新冠抗原试剂的检测原理是什么?准确率高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3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国家药监局发布通告,批准南京诺唯赞、北京金沃夫、深圳华大因源、广州万孚生物、北京华科泰生物的新冠抗原产品自测应用申请变更。自此,五款新冠抗原自测产品正式上市。
  居民在家能自行检测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1859766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3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抗原检测试剂盒?

抗原检测试剂盒全称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是新冠抗原自测产品,需要注意,抗原检测并不能完全替代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而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可以用于特定人群的筛查,有利于提高“早发现”能力。截至2022年12月,国家药监局已批准超36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下面会列出表格),从已经批准上市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来看,主要有胶体金法、乳胶法、荧光免疫层析法、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等。
不同的检测技术有什么不同?


  • 胶体金法:胶体金法是最常见的检测技术,验孕棒大多也采用胶体金法检测技术,它利用胶体金标记生物大分子,实现新冠抗原的检测,它是由氯金酸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胶体金技术具有方便快捷、特异敏感、稳定性强、不需要特殊设备和试剂、结果判断直观等优点, 因而特别适合于广大基层检验人员以及大批量检测和大面积普查等。而市面上能买到的也是胶体金法的抗原试剂



  • 乳胶法:它是用乳胶颗粒代替了胶体金颗粒,以乳胶颗粒作为载体的间接凝集试验,吸附可溶性抗原在其表面,特异性抗体与之结合后,可产生凝集反应,胶体金法和乳胶法的试剂盒在检测新冠病毒的准确性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乳胶法的显色速度会稍微快一点。
  • 荧光免疫层析法:荧光免疫层析技术是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新型膜检测技术。胶体金法和乳胶法的检测灵敏度相对比较低,在病毒量少的时候,可能测不出新冠病毒。而使用荧光免疫层析法在检测新冠病毒时灵敏度提升了。它的缺点是需要使用荧光显色设备,所以一般居民无法在自己家中测试更适合于社区诊所使用。
  •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12月2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了2款厦门万泰凯瑞生物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为高度敏感的免疫检测,凡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均可用此方法测定,其在化学发光检测基础上,采用磁性纳米粒子,具有灵敏度高、检测结果稳定、磁性分离技术的快速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等优点,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之一。不过,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选择性差会对一系列的化合物做出反应,而非特定化合物。因此准确性不好。而且,环境对检测影响较大,容易导致误差。
国内抗原检测试剂盒,哪家比较靠谱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3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理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影响准确度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假阳性,一个是假阴性。我写过蛮多相关的文章,附上部分内容供你参考。
一、真阳性和假阳性
真阳性: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显示两条杠,实际上这个人也确实感染了新冠(比如通过核酸确认),那这个标本就是真阳性标本,检测结果准确。
假阳性: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显示两条杠,但是这个人实际上并没有感染新冠,说明这个人的检测结果出错了,导致了假阳性。


核酸是遗传物质,抗原类似于核酸穿的衣服,那抗原检测为什么会产生假阳性呢?我举个例子(不是很恰当,仅供参考):有一次外星人混入地球捣乱,给一些人传播了A病毒后跑了,地球要想办法把这些感染的人都找出来并治疗。要把这些人找出来最好的检测手段是测核酸,但是核酸肉眼看不见,如果有些人不配合,就没法完全执行下去。后来科学家发现,感染了A病毒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每天都戴红黑相间的帽子、穿玫红色纯色衬衫、穿有西瓜图案的浅灰色外套、穿有气球图案的绿皮裤、穿白色皮鞋;所以各地专门安排一批人执行任务,发现同时这样穿搭的人都抓起来进行核酸检测就行。但是不排除正常人也可能这样穿搭或者不小心抓错人(比如抓了其他穿搭都对的上但是穿的外套是有西瓜图案的深灰色外套)。同理,遇到与新冠抗原结构类似的物质,可能会被检测试剂误认为是新冠抗原,导致假阳性的结果。



新冠病毒结构图

二、 假阳性比例高吗?
胶体金检测试剂都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新冠抗原自测试剂也属于胶体金法或者乳胶法,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比例的假阳性。但是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凡是拿到国家药监局注册批文的产品都经过相关临床实验和审核,假阳性的比例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不过普通老百姓自测确实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尽量避免假阳性的产生,提高结果的准确度。



新冠抗原试剂阳性照片

三、假阳性的原因有哪些?
1、干扰物质导致的非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作用类似于钥匙和锁的关系,一把锁只有专门配套的钥匙才能打开,别的钥匙打不开这把锁,具有配套对应性。



一把钥匙配一把锁

非特异性结合:类似于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好几个锁或者一个锁可以被好几款钥匙打开,失去了唯一对应性。
胶体金产品在设计的时候,理论上只有待测物质才会跟产品上包被的对应抗原抗体进行特异性的结合,在T线位置产生显色。但是因为鼻腔标本的成分比较复杂,同时试剂使用的抗原、抗体做不到100%的纯度,或者测试人员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等都有可能产生非特异性的结合,导致在T线位置产生线条,产生假阳性的结果。




某厂家某项目试剂自测的干扰物质和交叉反应实验结果

2、标本污染
胶体金检测项目是手工操作的项目,标本污染的情况是有可能发生,哪怕在临床检验机构也有可能发生,尤其标本比较多任务比较重时。比如操作老师用移液枪取了某个项目阳性的A标本后,忘记换枪头直接用同一个枪头取阴性的B标本去检测,因为枪头上沾有阳性标本导致B标本被污染,产生了假阳性的结果。新冠抗原自检也存在标本污染的可能性,比如不小心污染了取样的拭子头。



抗原试剂阴性结果图

3、取样错误
我曾经遇到过临床检验老师误拿血液标本去测早孕项目(本身应该取尿液标本),然后导致结果的假阳性。新冠抗原也有可能存在类似的情况,比如取样太用力不小心搓破了鼻黏膜出鼻血,采样拭子上沾有血液后,也有可能会导致新冠抗原假阳性。
4、操作错误
操作错误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因素。1、标本过量:如果滴加的标本超过了规定的滴数有可能导致假阳性,尤其是一些高灵敏度的试剂稍微多加一点都有可能导致假阳性;2、错误使用提取液:每个品牌的试剂都有对应的提取液,各品牌的提取液不能混用,也不能用其他液体代替提取液(网上有人用橙汁、醋等测试,可能导致假阳性);3、错误使用拭子:每个品牌的试剂都有配套的拭子,各个品牌的取样拭子最好不要混用,拭子看上去样子差不多但是成分可能有不同,没有经过对应试剂品牌厂家验证的拭子有可能会导致假阳性。



网上各种液体测试结果图

5、判读超时
抗原检测试剂都有规定的判读时间,过早或者过晚判读都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错误,往往超时判读可能会导致假阳性的结果。正常判读时间15-30分钟内只有C线,可能2个小时后T线也会出来,但是这个结果不能作为参考,因为已经超过了正常的判读时间。建议大家使用试剂时,一定要做好计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完成结果的判读。
6、储运温度
抗原试剂使用的核心原料是生物物质,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正常的保存温度一般在4-30度左右为宜。如果抗原试剂在储运过程中经过比较长时间的高温,有可能会使里面包被的抗原抗体变性,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或者杂线条等不正常的结果。
7、产品质量
如果厂家在生产抗原试剂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错误或者偏差,又没有被及时发现就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比如包被了错误的抗原、抗体,试剂灵敏度调试过高,混料等。
四、新冠抗原自测两条杠就代表感染了新冠吗?
新冠抗原自测试剂T线和C线同时显色,只能代表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结果为阳性,并不能代表检测人员一定感染了新冠,因为抗原检测是辅助检测手段(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可能是假阳性),核酸检测才是确诊依据。如果遇到新冠抗原检测阳性的结果,不要恐慌,正常按要求完成上报,等待核酸复核。
干货分享--新冠抗原检测常见问题解答  错误操作有风险,规范操作要记牢
新冠抗原自测试剂漏检原因分析五、交流
本人从事相关行业,有一定的经验,如果大家在新冠抗原检测或者其他胶体金产品检测方面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提问交流,我们会做一些解答和探讨。

免责声明:
1、本人学识有限,内容仅供交流探讨,不构成任何建议或指导,请以官方消息为准!
2、图片、视频可能来自网络未经核实,仅供交流探讨,不一定代表实际情况;
3、如有文字或图片等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3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原理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β冠状病毒属,表面具有囊膜, 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病毒颗粒内部包裹的遗传物质为RNA,基因组大小约为29.9kb。
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蛋白有4种,分别是核衣壳蛋白 (N蛋白),刺突蛋白(S蛋白),膜蛋白(M蛋白),包膜蛋白(E蛋白)。
在新冠病毒的结构中,有两类蛋白是很重要的。一种是被称为“皇冠”的棘突蛋白(S)。S蛋白决定了新冠病毒的感染能力。另一种蛋白是核衣壳蛋白(N)。N蛋白是冠状病毒中含量最丰富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因此N蛋白常被用作冠状病毒诊断检测工具,测试N蛋白可以间接反映是不是有新冠病毒的感染。




图1 新型冠状病毒结构图

二、COVID-19常见诊断方法





图2 COVID-19常见诊断方法的比较

抗原、核酸和抗体检测可联合检测,覆盖患者整个病程阶段,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抗原检测侧重对疑似人员阳性患者的快速确定,便于开展溯源和管控工作;核酸作为诊断的“金标准”作为最终确诊的依据之一,但出报告时间长和操作的专业度要求高限制其只能在特定场景下开展,无法覆盖到全场景。

因此将其与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联合应用、互为补充,将分子生物和免疫水平检测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灵敏性与特异性,可有效缩短检测窗口期,提高阳性检出率,为各种可能的风险人群提供双重保障。

三、新冠抗原应用的场景及人群





图3 新冠抗原的应用场景

抗原检测适用人群:

(一)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
(二)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
(三)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

四、自测流程演示





图4 抗原检测试剂操作介绍

抗原自测操作注意事项:
1)问询:是否有相关的症状及有过风险接触情况,是否48h内接种过新冠疫苗;
2)复测:擤去鼻涕,复测保持卡条置于平整桌面并确保10-15min内读取结果;
3)排除气泡:确保加样时为4滴完整无气泡的液滴,避免过量或过少。

五、抗原结果解读





图5 新冠抗原检测的结果判读



六、抗原检测结果处理方法




1. 抗原检测阳性:

① 结果上报:立即向所在社区(村镇、院校) 负责人报告
② 联系急救中心:社区(村镇、院校) 负责人联系急救中心
③ 转运至发热门诊: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转运工作指南转运
④ 检测核酸:在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内进行核酸检测

(*注意:以上方案供参考,请按照当地防疫政策上报检测结果)

2. 抗原检测阴性:

① 无症状居民:密切观察 → 需要时复测抗原/核酸检测
② 有症状居民:前往发热门诊机构就诊 → 进行核酸检测
③ 不便就诊人员:居家自我隔离,避免外出活动 → 每天1次抗原自测连续测试5天


七、使用完的自测试剂处理建议



1. 隔离观察人员
检测结果不论阴性还是阳性,所有使用后的采样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装入密封袋,由管理人员参照医疗废物或程序处理。

2. 社区居民
检测结果阴性:使用后的所有鼻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装入密封袋中后作为一般垃圾处理。

检测结果阳性:
在人员转运时一并交由医疗机构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八、新冠抗原检测常见问题解答



①自测结果能取代核酸结果吗?
不能,核酸检测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特别说明,核酸检测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可以用于特定人群的筛查,有利于提高“早发现”能力。换言之,也就是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

②我不小心在测试设备上滴了4滴以上。这是否会影响测试结果?
正常操作加样4滴约80μL时不会出现这样现象,若用力太大挤压,则会导致4滴液体量远超过80μL,即会导致下方液体上涌。一般少量上涌不会影响试剂性能,若出现膜面液体过多则会影响试剂检测性能。

③检测样本后发现没有C线,是什么原因?
首先考虑是否按照说明书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测试的,其次是否采用诺唯赞试剂盒配套的洗脱液进行采样测试。若不是,则怀疑样本采集在灭活型(含胍盐等蛋白变性剂)的病毒采集管中,造成蛋白变性,检测不出C线,您可以重新进行采样复测。


参考资料: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2.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三版)
3.新型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3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涛:隐形战争 —— 科学的真理究竟掌握在谁手里?
(耐心看到后面,有新冠抗原试剂的检测原理)
一、生物战到底还要打多久?代价会有多大?
1.要打多久?
上一篇“隐形战争 —— 中国未来抗疫之路该怎么走?”,文章开头的结论让某些网友有些惊讶:还要十年抗疫?我们这里需要澄清一下的是:希望不要对这个数字产生误解。坦率地说,这并不是一个经过某种计算获得的数字,也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而是基于一切战争的基本科学规律。战争的发起可以只取决于一方,而它的结束必须经过双方的同意。在这场生物战中,发起和结束可能都要取决于战争的发起者。我们清醒地提到这一点是希望向战争的发起者明确无误地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无论生物战打多久,中国都会陪着打下去,一直打到发起者自己熬不下去主动停下来为止。因此,具体战争何时结束,我想我们不要来做决定,而是要由战争的发起者来做决定。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美国曾在越南打了20年,最后打不下去撤了;在伊拉克打了20年,最后打不下去撤了;在阿富汉打了20年,最后打不下去撤了。别说是10年,如果生物战一定要打20年、30年,那也可以,我们依然奉陪到底,打出中国生物科技的新天地,打出中国医学科技的新高度,打出世界新的科学领导者充分地引领这个小小的地球为止。  
2.代价有多大?
有些网友在问,要是那么久,难道要封在家里、关闭国门10年、20年吗?永远这么清零不是要付出巨大代价吗?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保持清零不是要天天封城,而是只有在清零以后,我们才能真正地解封,真正的开放,真正的自由。封城在中国执行清零政策过程中也只是短期和临时行为。病毒清零也不是关闭国门,我们的国门从来就没有绝对关闭过。否则这两年疫情期间狂增的进出口数据是怎么来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在抗疫的问题上会有那么多似是而非忽悠性的观点了。
有人认为病毒不可能清零,人类必须学会与病毒共存。中国已经实现动态清零了,并且是在海外疫情波浪滔天的环境下实现动态清零了,有什么不可能的?我们不是从哲学上反对与病毒共存,人类本身就与很多病毒共存了,但我们要坚绝反对在生物战没有停止的前提下与病毒共存。那不是“与病毒共存”,而是要让中国被生物战的发起者任意蹂躏。
千万不要认为我们只是在做选择题,只能在极少几个选项、甚至只有两个选择中接受一个:躺平和封城。我们强调生物战将会长期化,并且中国必须永远坚持清零政策,是以我们将通过科技创新持续地将清零的有效性不断提升,成本不断降低,清零所需时间不断缩短为努力方向的。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病毒在不断地快速变化,我们必须使得清零的技术手段赶在病毒的前头。正因为生物战将是长期的,所以我们要以长期抗疫进行充分的准备。
二、生物战的技术陷阱
1.认知的标准
人们常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可是,这种哲学化的表达意义很小,因为人们从这个说法中还是搞不明白到底该听谁的。尤其是,所有说这个话的人心里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就是这少数人之一,或者,我就是与这少数人站在一起。所以,尽管科学的真理往往是在少数人手里,绝大多数人却都会认为自己就是那少数。但是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往往不仅是少数人掌握了科学的真理,而且他们的科学真理被科学界普遍接受也并不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原因在哪里?我们先给出答案:
科学的真理,永远掌握在拥有更高灵敏度测量工具的人手里。
原因何在?别人能看得到的东西,拥有更高灵敏度测量工具的人都能看到;而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们也能看到。人家当然掌握了更多的科学真理。科学始于测量,这是全球科学界一致公认的基本准则。谁能用更高灵敏度、更低误差的测量数据说话,其他人当然也都很快会认可。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2.抗原检测的技术陷阱
只要明白了以上科学的共同标准,以测量灵敏度为基础来分析,我们很快就会明白,为什么西方广泛地采用极低灵敏度的抗原检测,并且向中国推广,媒体上也不时地冒出反对核酸检测方法的原因所在。这是一个暗藏极深的破坏清零的技术陷阱。原因何在?
如果我们要找一个人去检查生产出来的瓷器产品有没有瑕疵,找什么人合适呢?肯定首先得是眼神最好的人,他视觉的灵敏度、分辨力最高,看得最清楚。你会去找一个高度近视、老花眼的人来负责产品质量检测吗?专门找一个眼神特别差的人来检测产品质量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大量次品查不出来流向市场。你可以说高度近视或老花眼的这些人查起来快、工资要求低,可是你最起码都查不出次品,光快有用吗?
如果酒厂要找一个评酒师,应该找什么样的人?当然要找一个味觉最灵敏的人。你会去找一个舌头连酸的和甜的都分不清楚的人来做评酒师吗?这样的酒厂生产出来的哪里会是酒,可能变成醋了都不知道。
抗原检测,就是那些老花眼和舌头根本就分不清酸的和甜的人。
在疫情检测中,采用抗原检测技术的后果就是大量已经感染的人查不出来。但老百姓有几个搞得清楚这些?他们自己花钱买了政府认可的抗原检测产品查完了是阴性,他们就认为自己没事了,可以出去活动了。并且已经查完了是阴性,你要马上再让他花时间去作核酸,凭什么?这不是发神经吗?因此,采用抗原检测的结果就是不仅大量受感染的人查不出来,而且为核酸检测故意制造巨大的社会认知障碍。
很奥秘的是:所有支持抗原检测的人都不否认核酸检测是“金标准”,并且认为抗原检测只在特定条件下发挥作用。可是生产抗原产品的厂家谁管这个。作为企业既然产品做出来了,当然是进入的市场越多越好。说是只适用于特定的地方,可是,上海疫情防控工作2022年3月27日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截至当时,上海全市已做抗原检测1400多万人。一个疫情如此严重,人口密集特别适合核酸检测的城市,怎么能如此大规模地使用可以说绝对一无是处,纯粹只会添乱的抗原检测产品呢?
然而,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人们(甚至包括科技最发达的上海)就没有充分意识到?因为这涉及到专业度极深的测量学知识。
对于测量,有一个很通俗的时钟问题:当你拥有100个走时不一样的时钟时,就搞不清楚具体时间是多少了。当在社会上同时采用核酸检测技术和极低灵敏度的抗原检测技术时,你就搞不清楚人群中还潜藏了多少感染者了。
核酸检测灵敏度的现行国家标准是500copies/ml。目前业界已经能够实现的最高灵敏度已经可达到10copies/ml。而抗原检测技术是多少呢?只能做到10万至100万copies/ml,与当前核酸检测国家标准相差200至2000倍,与业界已经实现的较高技术水平相差1万至10万倍!而从成本上来说,通过10混和最新的20混技术,核酸检测每个人的材料和设备成本已经可以降到2元钱以下,到终端人们实际检测时的价格已经普遍是8元钱。而抗原检测出厂价是5元,到用户手里是20元以上。价格贵了一倍以上。居然现在开始在中国推广全面落后的、可以说是“绝对一无是处、只会添乱”的这种检测技术,为什么?
3.令人迷惑的抗原检测技术指标
抗原检测产品采用的核心技术指标有两个: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应的衍生技术指标有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从统一测量学角度来说,这些以最初级的统计学方法建立起来的技术指标本身就是错误的,只是在非常特定的情况才可以用来作为一种简易检测技术的定性指标。本文后面将用统一测量学的专业知识讨论明白:为什么它们在当前的抗疫应用下更是完全不能成立,并且必然导致疫情不可能清零,只能持续爆发。尤其敏感性的技术指标,把抗原检测低劣到极点的灵敏度给充分地掩盖起来了。从统一测量学的角度来说,根本就没有敏感性这种技术指标,只有灵敏度、分辨力。这个指标在医学界的“方言”“检测限”。很显然,按照其敏感性的统计学计算公式,如果一个群体的感染者病毒浓度全部低于抗原检测的灵敏度,其检测结果的敏感性数据就是0%。如果一个群体的病毒浓度全都高于其灵敏度,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就是100%。它并不是一个只与抗原检测产品本身完全相关的技术指标,这怎么能成为评价产品技术水平的依据呢?如同要评价一个人跑步的速度有多快,你当然得在平地上跑来进行测量,或在跑步机上跑一下测量也可以。但如果有人说他跑步的速度能超过音速,为什么?因为他可以坐在飞机上达到超音速的速度,这样与其自身能力不完全相关的结果数据,能作为评价其跑步能力的技术指标吗?
任何检测技术只有在被检测对象超过其灵敏度时,才会被检测出来。以上分析也表明,只有在感染群体的病毒浓度已经很高,且高于抗原检测的灵敏度时,抗原检测才能有发现阳性个体的价值。
中国已经批准的抗原检测试剂敏感性在75%-98%,特异性是95%-99%之间。各个抗原检测产品厂家标注其产品技术指标时,当然就只标注用百分率表达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指标,而不会去标注灵敏度的指标了。
医学界的专家们没有几个是测量学专业出身或受过专业测量学训练的。受过专业测量学训练的人又没几个是干分子生物学的。由此即知道这个坑挖得有多深,有多么隐秘。能挖出这种深坑的人其技术水平之高和用心之深达到了何种程度。采用这种技术指标,接近于可以把全世界医学界和分子生物学界的人,包括那些最顶级的专家们全给唬住,更别提普通老百姓了。
4.上海被生物战忽悠了
就在2021年8月份南京疫情爆发时,我连续写了两篇分析张文宏病毒共存观点的文章,参见“张文宏,该说还是不该说?”“如何科学地理解张文宏”。当时我就非常担心,因为张文宏以及上海显然有些被生物战攻击者忽悠住了。直到2个月前,媒体还在不断地把上海的所谓“精准防疫”当作独特的经验不断地吹嘘。是上海自己真需要这样的自我宣传吗?不是,是生物战的攻击者需要这样忽悠整个中国。2022年3月初上海与深圳的疫情是差不多的,但为什么上海在今天发展到控制不住的局面?思想观念上的病毒共存论忽悠,技术上在国内第一次大规模地使用抗原检测来对付已经爆发的疫情就是陷阱所在。如果病毒共存论可以算是一种观点上百家争鸣性质的话,采用抗原检测这种检测技术,就是在认知上陷到生物战发起者精心设计的深坑里去了。这也不仅仅是上海面对的局面,为什么国家层面会批准这样的产品大规模进入中国抗疫市场?
就在2022年4月2日,中美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高峰论坛上,张文宏对上海抗原检测技术与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从他的介绍中很明确地提到:上海采用抗原检测的目的就不是为清零,而是美国和香港的思路,为“把疫情控制住”。但正是美国等疫情的实际发展情况表明,所谓“把疫情控制住”实际结果肯定是“疫情完全控制不住”。



但为什么还要介绍这个技术呢?舆论战有一个原则,不在乎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而在于谈的主题和话题是什么。既然是在谈抗原检测,即使在具体谈的时候基本上把它否定了,只要说得足够含糊,听的人也是云里雾里不完全搞得清楚。但既然是在谈它,就是在向全社会表明它是“有价值的”。很简单,如果完全没价值甚至完全有害的东西,你在正式的学术论坛上谈它干什么?
张文宏把抗原检测谈清楚了吗?但凡是搞技术的,无论技术水平如何,都知道抗原检测技术灵敏度差很远,所以谁都不敢说出它能替代核酸检测的话,所以就只是说在某些条件下作为一种核酸检测的“补充”。但具体补充的条件是什么呢?仔细追究起来就云天雾地了。真到实际使用的时候就没人能说得清它在什么意义上能成为补充的,补充到反客为主、把核酸检测搅得一塌糊涂也没人能说得清有多大的不是。不管怎么说,它多少还是能成功地发现几例阳性病例啊,总算有可取之处吧?但它同时带来多少混乱人们还能说得清吗?
听了张文宏的这个发言,对抗原检测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除了在检测灵敏度这个具有一票否决性质的核心指标上它差太远以外,并不是绝对地一无是处。因为这样它就可以有资格成为一种补充了。并且,明摆着使用这个技术的目的就不是清零,而是为把疫情“控制住”,也就等同于是要让疫情“完全控制不住”。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你说是张文宏在技术上真的不懂,是他人听不明白,是他故意在忽悠大众,还是很多中国人都被别人忽悠了?



看看张文宏的这个演讲的结论,已经明确指出如果是以清零为目的,抗原检测是不适宜的。但同时又说了一大堆它可以成为一种补充的情况。读者自己去仔细品味一下,这些所谓的补充成立的条件能搞明白吗?例如,他说到“可以作为核酸检测能力不足时的一种补充”。这个表面看来如果偏远的农村没有足够的核酸检测能力补充一下也可以啊。但是,到了实际应用中,我大上海居然会核酸检测能力不足,要搞上千万人次的抗原检测?

  • 密接者检测可以补充。
  • 不适宜清零,但可以补充。
  • 流行期可以补充,灵敏度极低但却可以尽早发现传染源。不适宜清零但可以压制病毒的流行。这些逻辑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 清零期也可以补充。
一句话,这东西不适宜,但什么情况下都可以补充。那你说有什么情况下不能补充、不能掺和进去搅合的?
为什么要在上海抗疫的关键时期召开什么“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国际研讨会”?研讨什么?不就是要研讨怎么让上海没办法清零嘛!
三.为什么核酸检测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金标准”?
SARS-COV-2病毒或相应疫情的检测有四种技术:
影像学检测。就是已经出现白肺了,通过透视技术拍下的肺部病理学照片。这种检测当然是有价值的,但只是治疗价值,对于防疫来说实在太晚了。感染者早已经传播很久。
抗体检测。因为病毒入侵后,在特异性免疫阶段会出现特异性的抗体。检测出这种抗体,就表明受检者受到了病毒入侵。在还没有应用疫苗的时候,这种检测技术还有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的价值。但现在已经普遍注射了疫苗。疫苗的作用就是等效于病毒入侵去刺激起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所以现在已经注射过疫苗的人体内存在抗体已经不能作为受到病毒入侵的指示性证据了。所以,现在这个检测主要的价值只能用来评估受检者抵抗病毒的能力。并且,即使是在过去可以作为受感染的指标,因为抗体只是在人体免疫反应第二阶段的特异性免疫(或称效应阶段)才会存在的,所以它发现受感染者在及时性上也是很受限的。
抗原检测。它是根据新冠病毒的免疫学特性,采用类似简易受孕检测盒的呈现方法来进行检测。无论是哪种简易抗原检测试剂盒,都是通过抗原与试剂的反应产生人眼可见的颜色变化来进行检测。因此,其所需要的病毒浓度(也可叫载量、滴度,这都没关系。单位有国际单位IU/ml,拷贝/ml等,这也都没关系)必然会相当高才行。这就是其灵敏度为什么会非常差的根本原因所在。当然,也有些人试图通过机器判读来提升灵敏度(在病毒很少只产生微弱颜色变化时也能看出来),但通过这些改进要想提升到与核酸检测可比的程度是远远不可能的。原因下面会讲到。
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通过提取病毒的基因片段,将其在PCR设备中不断复制,从而使数量增长千万甚至上亿倍。如果粗略假设增加一个Ct值,也是多一次循环,核酸就增加一倍,那么Ct值为32,就相当于病毒的核酸片段增加了40多亿倍。其实,荧光PCR也是通过扩增以后的核酸物质产生反应发出的荧光进行光学测量,并且就是进行机器判读的。这样的话,采样中的病毒只要极少数量最终就可以发出足够的荧光,灵敏度当然就高出抗原检测太多了。因为现在采用的PCR是采用变温方法,也就是一次循环需要机器进行升温、降温再升温过程。如果只是追求检测速度,也有很多等温PCR技术,它们可以很快(甚至比抗原检测更快)出结果,但在灵敏度上与经典的变温PCR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比抗原检测却好很多),虽然其设备很简单,成本也很低,却不适合以清零为目标的检测。这是以清零为目标的中国为什么不采用等温PCR的原因所在。等温PCR都不用,为什么要用灵敏度差更远抗原检测?
当进行受孕检测时,受检者往往已经有心理预期可能受孕。并且早几天晚几天测出来影响不大,可以等被检测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直到检测灵敏度以上时测出来即可。不管检测结果如何,实际能影响到的最多也就是这一家子人。所以,在这种时间性要求相对较低、影响面极小的检测类型,是可以采用这种家用简易检测方法的。但是,防疫类的检测是高度地在与时间赛跑,必须争分夺秒的事情。并且其影响面是达到一旦失控就波及全社会。检测技术的灵敏度相差成千上万倍,对应的时间就必然以几天来计算,晚个几天时间病毒就已经传开了。所以,抗原检测介入进来的结果,就是要给病毒留出足够的传播时间,使清零成为不可能。除此之外无其他任何意义。
业界称核酸检测是“金标准”。这是真的充分认可这种检测技术吗?什么叫“金标准”?它一般是指测量精确度、灵敏度等指标相对最高,检测方法原理最科学,误差最小的测量方法。它甚至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计量基准方法。但是,一般作为金标准的测量方法其成本等可能相对较高,操作较为复杂。所以,在金标准支撑下,人们往往也会寻求一些指标没有高到那样极致的程度,但成本、操作方便性更好的普及型测量方法。例如,基因测序里的金标准测量方法是sanger测序法。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法、普通PCR法、芯片法测序、二代测序法、质谱法等等的基因测序,都是要以sanger测序法为参照或计量检验校准。一般发表论文时也都需要sanger测序法的数据作为验证。
但是,以金标准为基础的普及型测量方法,至少得在测量技术指标上是接近的。如果差个几个数量级的灵敏度和误差指标,你就没资格与金标准“在一个圈子和层级上对话了”。
有了金标准,那人们心底里当然就会被暗示还应该存在“银标准”,至少是“铜标准”吧?对不起,对于以清零为目标的测量方法来说,核酸检测就是低成本大规模普及型唯一可行的方法,而不是什么“金标准”。金标准是用电子显微镜直接察看病毒外型,并且对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把核酸检测称为“金标准”,就是要用抬高它的方法试图将它压死,压不死至少也得给它找一堆用于捣乱的检测方法 ——  这个坑挖得够深吧!
只要采用最高灵敏度的变温PCR核酸检测技术及时进行几轮全员检测,很容易就把疫情全部清零了。美国贝克曼、赛默飞公司早就在核酸检测的分杯(也称移液)、核酸提取、PCR环节有高通量的全自动化设备。如果想清零从技术上很容易就可以做到。但美国主推的检测方法是什么呢?懂王亲自出马推广的就是低灵敏度的等温PCR简易检测方法,另外大规模推广的就是灵敏度差到极点的抗原检测。变温PCR、等温PCR、抗原检测齐上阵,那就是100个走时不一样的时钟同时放在你面前的效果。这样的检测体系就从技术上充分且完备地有效确保了疫情不可能被清零。是没钱买美国自己厂家生产的全自动化核酸检测设备吗?怎么可能?动则上万亿美元地发钱,会没钱建立更强大的变温PCR核酸检测能力?


  • 通过舆论战让人们思想上认为疫情是不可能清零的,必须与病毒共存。
  • 用多重检测方法混用的检测体系,在技术上确保疫情不可能清零,反过来证明疫情不可能清零。
  • 行动上坚决反对和抵制一切有效将病毒清零的简单有效的防疫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口罩等等。凡是能够将病毒清零的措施都坚决反对。不可能将病毒清零的疫苗和所谓的特效药可以网开一面。原来最普遍的冠状病毒——各种鼻病毒引发的感冒,有长期有效的疫苗和特效药吗?从来没有。
  • 可是,中国明明已经成功地将病毒清零了啊!那不行,仔细想想,得全面地将清零污名化——清零影响经济说。可明明中国经济通过清零在疫情期间发展得最快啊?那不行,再想想。清零影响民生说,可明明中国通过短期清零行动后就可放开让民生正常化了啊?那不行,再想想,清零闭关锁国说,可中国从来没有完全闭关啊,疫情期间中国的进出口连创新高。即使没有疫情时,也不是说就护照都不要了国门大开啊?那不行,再想想,好好想想,仔细想想,挖空心思地再好好地仔细地想想......
上海疫情正严重的时候,网上很广泛流传一个所谓医学博士给法律人员打电话的录音,指责大规模核酸检测违反了中国的防疫法,也指责疫苗。其他所有的似乎都指责到了,让人们感觉这位博士好负责任啊!真是这样吗?现在就两种检测方法可选,指责核酸检测,不提抗原检测,那不就是只有选抗原检测一条路了吗?就明着说你就是想让上海市充分地采用灵敏度差到极点的抗原检测,从而让上海不可能清零不就得了,还装着很负责的样子藏那么深干嘛!
最高明的欺骗绝不是每句话都是假的,那样就没人信了,尤其瞒不了知识界和精英们。它不仅绝大多数都是真的,甚至会刻意地按照最科学、最复杂的方式讲真话,但就在最关键的地方、用貌似最专业的术语忽悠一下。这才是最容易驯化和控制人的思维,并且是社会中最精英阶层的方式。要想具备识别这种欺骗和忽悠的能力,必须具备最科学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3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2019年十二月低到2022年的三月底,人类受新冠威胁的日子已有两年又四个月了。由于omicron的快速传播,目前国内正在面临着比2020年初更艰巨的防疫任务。上海2022.03.26日的本土单日新增有2676(包括无症状),现在基层的筛查工作量巨大。目前看到政府为了缓解核酸检测的压力,非重点管控区域已经采取发快速检测试剂盒让市民居家自己检测。核酸检测相信大多数人已经不陌生,但是对于快速检测试剂盒了解的人应该相对不多。目前能够检测新冠的方法比较多(图1),但国内主要用的是核酸、抗原和抗体检测法。截止2021年6月底,国家药监局已批准 59 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 29 个核酸检测试剂, 27 个抗体检测试剂和3个抗原检测试剂。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目前国内主要用的核酸检测、抗原快速检测、抗体快速检测方法。



图1检测新冠病毒的方法

核酸检测:
目前RT-PCR是新冠检测的金标准(图一显示的是RT-PCR的检测过程),主要涉及的步骤:①采样:鼻咽拭子或者咽喉拭子或者肺泡灌洗;②样品储存运输到检测实验室;③病毒灭活和RNA抽提;④RNA反转录成DNA;⑤RT-PCR扩增,同时读取信号结果。现在的RT-PCR法只定性不定量,全程一般耗时4-8h,根据试剂盒的方法不同而耗时有差异。
尽管RT-PCR是目前检测的金标准,该方法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如会出现假阴性。在出现症状后,假阴性的概率可能达38%,而在出现症状前,假阴性的概率可高达67%,出现症状的16天后,假阴性可达66%。新的高灵敏性的试剂盒的检测线为 0.3 拷贝/µl -100 拷贝/µl。但是这是理论数据,在实际操作中,检测限一般会是理论值的10倍及以上,也就是3拷贝/µl到1000拷贝/µl才能检测的到。假阴性主要是样本采集、运输、储存等会造成检测的病毒量没达到最低检测限的要求,或者到了病程后期病毒载量很低,直接从源头上没办法达到检测要求的病毒量,导致检测结果为假阴。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表示:“核酸检测对于阳性患者,最高有 30%~50% 的阳性率”,这也是目前一些康复患者“复阳”的原因之一,出院时的两次核酸结果出现了假阴性。
另外RT-PCR也会出现假阳性,这主要是因为在采集鼻咽拭子或其它操作时如果操作不当会出现标本间交叉污染的情况,造成检测结果假阳性。



图2 RT-PCR检测流程

抗原检测试剂盒:
抗原快速诊断检测(Antigen rapid diagnostic test,Ag-RDT)。SARS-CoV-2是通过S 蛋白结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后进入细胞,而SARS-CoV-2的N抗原在临床症状出现的前 1d 就可以被检测到,因此S蛋白和N蛋白都被认为是检测新冠病毒的最佳靶点之一。目前在全球创新诊断基金会(FIND)登记的大部分 Ag-RDT 试剂的检测靶标是新冠病毒的N和S蛋白,只有少部分是检测 S1 和S2亚基蛋白、S 蛋白受体结合域(RBD)。截止 2021年12月16日, 在FIND注册登记的新冠病毒 Ag-RDT 试剂(侧流免疫层析法, LFIA)有408,占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总数的 35.6%。但是,现在上市的Ag-RDT中只有少数经过第三方机构评估,且评估的结果与厂商标注的性能差异也比较大。 另外,Ag-RDT 的敏感性比核酸检测方法低,在实际引用中,需要结合核酸结果才能确定最终是否为阳性。
表1给出几个经过第三方检验的国产抗原试剂盒。大部分 Ag-RDT 试剂的检测时间<20 min,肉眼判读检测结果。各制造商标称的 Ag-RDT 试剂敏感性为 80%~100%,特异性为 90%~100%。



表1 经第三方使用过的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

WHO 针对新冠病毒 Ag-RDT 试剂的使用提出以下建议: (1)最低性能要求为: 敏感性≥80%, 特异性≥97%; (2)症状出现 7d 内是适宜检测时间; (3)Ag-RDT 试剂适用以下情形: ①为了应对不能立即获得核酸检测的偏远地区和半封闭社区的疑似新冠肺炎疫情, ②为了支持疫情调查(例如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 包括学校、 游轮、 疗养院、 监狱、 工作场所和宿舍等), ③为了监测社区的发病率趋势, 特别是疫情期间或社区传播广泛地区工作人员的发病率趋势, ④在社区传播广泛的地方, 用于追踪密切接触者, ⑤对无症状的病例接触者进行检测,⑥Ag-RDT 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新冠肺炎感染, 特别是在有症状的患者中, 对Ag-RDT 阴性样品应尽可能进行重复检测或优选确认性核酸检测, ⑦不建议在预期患病率低的环境或人群使用。



图3:抗原检测试剂盒的原理和步骤

上面的数据没有相关的抗原检测试剂盒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数据,这里补充一下,对于高风险人群一般出现假阳的概率远低于假阴。这种抗原试剂盒是建议在出现症状后检测,阳性的结果准确率较高。FDA和WHO都是建议在出现症状后的一定时间内检测,过早或过晚都可能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表2:国外试剂盒的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



表3:国外试剂盒的假阴和假阳性概率统计(高风险人群)

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
虽然核酸检测在临床诊断中作为“金标准”,但新冠病毒感染像野生型、贝塔毒株等的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下呼吸道感染,在接受治疗后体内病毒含量逐渐降低,核酸检测结果会受到受样本采样部位和时间的影响,易产生假阴性结果。所以在疾病预防中,采用RT-PCR法和其它方法相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目前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分为刺突糖蛋白(S蛋白)和核衣壳蛋白(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大多数的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的是血清中的IgM和IgG 。
由于IgM和IgG抗体在发病的第一周阳性的检出率仅约40%,因此 WHO 推荐新冠抗体检测血清样本采集第一次应在发病后1 周,第二次采集在发病后的3~4 周。因抗体会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而阳性率逐渐提高,到第3周阳性率最高可达100%。
刚开始感染时,检测阳性结果为阳性对照和IgM条带有颜色,感染一阵时间后为阳性对照、IgM和IgG条带都有染色。在恢复期,检测阳性为阳性对照和IgG条带染色。如果阳性对照条带消失,即使其它条带有染色,也判断检测结果失败。
IgM和IgG一般是感染后的第三周才会有较高的表达量,所以检测时间的选择很重要。由于这些抗体试剂盒的检测时间决定它们不能在早期检测,所以IgA被作为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另一个选择抗体。在出现症状后,血清中IgG和IgM能持续阳性一个月乃至于更长的时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IgM在出现症状的六周后开始下降。
通过病毒核酸和特异性抗体双重检测,也十分有利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排查。



图4 新冠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原理和步骤



表4 部分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对照RT-PCR的结果(字母代表不同厂家的试剂盒)

核酸检测和抗原、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的比较
就操作和耗时而言:核酸检测需要对应的仪器和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才能完成检测,且耗时相对较长,一般要4-8h;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大多数都是在30 min左右可以出结果,且可肉眼判读,不需要太多的实验技能就能完成。就检测时间和准确性而言:核酸检测在早期感染和感染中期是判定阳性的金标准;抗原试剂盒需要在感染有一定的时间后(一般有症状)后才能检出,需要结合核酸检测判定检测的结果;抗体检测在感染中后期检测结果比较准确,可以结合核酸检测判定出院标准。



图5 核酸和抗体试剂盒检测的适合食用时间

参考文献:
1,孙莉等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 IgG 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性能比较(2021.06)
2,王丹等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抗体胶体金法检测试剂盒在低流行区应用的诊断效果评价(2021.05)
3,陈赞等,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的性能及其适用范围(2022.02)
4,刘威等10种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效果评价(2020.09)
5,LUcA FALZONE etc. Current and innovative methods for the diagnosis
of COVID‑19 infection (Review)(2021.03)
6,Rosanna W Peeling,Scaling up COVID-19 rapid antigen tests: promises and  challenges(202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