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以下均为个人猜想
1.个人认为,外科手术近二十年内,在肿瘤治疗中,依然会占据核心地位。
这是由于肿瘤细胞内部存在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当前的研究,依然在不断的发现肿瘤这个敌人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甚至一定程度上仿佛有自己的智慧。不论是化学治疗还是靶向治疗,多数情况下都只能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压低瘤负荷。
而恶性肿瘤,作为发生过程有着明显区域性的疾病,绝大多数肿瘤都拥有较长的“局限期”,这是肿瘤最大的软肋、天赐的手术窗口。早期发现、手术根治依然是性价比最高、最有希望完全治愈的路线。
2.接上段,肿瘤的早期发现,是短期内最有可能突破的方向。超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机器学习,以现有的理论储备,就可能实现对影像的像素级分析。
根据像素级读片,发现极其微小的病变。依靠机器学习,只要影像科医生敢背锅,甚至可以实现影像检查“手搓病理”。两者一结合,比如“肺小/微小结节良恶性”这种难题,很可能得到解决。这一切都是现有理论储备就能达到的,十年内很有希望。
3.也是“早期发现”的进步方向,消化内镜下放到民营体检部门,体检时消化道内镜查治病理一条龙大规模开展,消化道肿瘤死亡率有望迅速下降。
内镜医生有望拥有市场化就业方向,但麻醉/病理很可能成为制约内镜推广的瓶颈。
4.说到监测,不得不提最近很热的人机接口。慢病管理,或许是最早获得大规模应用的人机接口。
如植入性动态血糖监测、动态血压监测,意义重大且几乎不会面临伦理问题。而功能神外方向的一系列“脑机接口”,由于其特殊的敏感性,则有可能很快到达伦理边界,冒出第二个贺建奎燕城见。
5.上面也能看出来,个人猜测的大多数发展方向,都是工程性、技术性的,而非基础性的。主角是工程师、投资者,而非医生、医学科学家。
一方面是由于基础研究高度细分化,一个人能把自己顶在知识边界的那个针尖整明白就不错了,绝大多数个人都没有预测这种东西的能力。
另一方面个人认为,医学研究已经把基础理论的潜力压榨的差不多了。从科学史的角度,每天在实验室耗着,半蒙着眼,在一大堆误差中,靠老天爷脸色碰阳性结果,和以前的黄金时代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十年内出突破性成果并投入应用,个人认为挺难的,二三十年还差不多。
<hr/>再次申明,以上均为猜测,连推论都算不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