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图片来源,https://sciencebusiness.technewslit.com/?p=44332
仔细想了想,考虑到这篇文章的热度,我还是想补充一下论据,让文章更加可信。我最初的答案写于2022年夏天,我那时候对于生物医药行业的井喷式发展感到非常乐观。图中显示,2021年美国全年生物医药风险投资的总额为390亿美元,这一数值在疫情开始前的2019年仅为187亿美元。任何一个行业,当两年之内的涌入资本翻番时,从业人员必然是信心满满的。我甚至憧憬着生物专业作为天坑专业或许摘帽可期。我也可以负责任的说,最近几年中国国内和美国生物医药行业的资本热度是高度同步的。目前的问题在于,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和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投资的热度开始下降,而2023年以目前来看,热度还不如2022年。但是我预测2024年投资热度会有回暖,希望是螺旋上升趋势吧。
—————————————————2022年原答案如下
稍微给点正能量吧。36岁的中年男人,国内top2本科,美国top10博士,一直读的是生物专业没有转行,在工业界做研发,年薪20万美元。我本科同学搞生物医药创业的身家上亿的也是有的。其实我更想回答的问题是工业界目前哪些方向更受资本青睐,急需哪方面的人才。现在生物方向的热钱实在是太多了,生物专业就业大方向这几年是逐渐向好的,关键是选对方向。你自己非得要去做果蝇,线虫,或者去解蛋白结构,然后抱怨工作不好找,那能怪谁。知乎不是人均985吗,去个985院校的生物信息,干细胞,siRNA, AAV,CRISPR, immune oncology 的实验室不香吗?苏州,杭州,上海那么多新创生物科技公司雨后春笋一般,我做投资的师妹和我说但凡项目有些靠谱,哪怕不是特别靠谱,他们也投,不然其他的风投机构会抢投。确实有些泡沫的成分在里面,但至少生物产业也在风口浪尖了。
现在和十年前已经不一样了,以前说生物科学是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大家可以当笑话看,但现在和将来呢,你可以当笑话看,可资本从来不撒谎,资本用实际行动表明这不是一个笑话。为啥呢,Flagship,美国著名的风投机构,也是莫德纳的金主,借助莫德纳mRNA疫苗的成功,赚的盆满钵满。投资生物产业在资本看来是真的可以赚钱的。钱都进来了,干活的人待遇差不到哪去,特别是掌握着独家技术,又被资本需要的人。知乎上不是有人开玩笑,自家小孩想要学生物要被打断双腿吗,波士顿的家长要理性的多,如果孩子能去张锋实验室做CRISPR方向的研究,那可是优秀的代表可以拿来炫耀的,因为前途光明的很啊。再扯两句题外话,我有时候觉得韩春雨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干了什么,可能在小学校待久了,你不知道你的方向多热门吗,你真的不知道资本的力量吗,你的东西是可以绕开CRISPR专利的,多少人盯着啊,搞出个大新闻,结果重复不出来。其实我希望他的结果可以被重复,倒不是希望树立一个小学校清贫乐道,做科研也能成功的典型,而是一旦成了,必然是资本的宠儿,这可以孵化出多少个生物科技公司啊,拉动生物就业绝对没问题。
在我看来,学生物的读到博士,做产研结合好的方向研究,前途并不差。当然这也意味着只读到本科,或者读博选择产研结合差的方向,前途确实堪忧。我也不想贬低选择相对冷门方向的同学,你们是值得尊敬的而且一味强调工作的转化性会妨碍基础学科的发展,所以国家会用纳税人的钱来支持你们的工作,而且这部分同学可以拼命发CNS内卷当教授。
哦,你说你自己不管冷门热门方向,压根就不是读博的料,那没办法,不过生物读到博士,难度要比物理数学读到博士还是小很多吧。生物读博可是逆袭涮第二学历的好机会。
看来大家讨论的很踊跃,那我来总结一下我的观点。首先,我绝对没有劝进生物的意思。对于任何一个专业,绝大部分人都只是读到本科就打住了,本科毕业的话论收入生物比计算机和金融差远了。我想指出的是近年来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资本已经明显流露出对生物医药行业的青睐。喜欢生物这个学科,喜欢科研的同学不妨拓宽一下自己的视野,除了高校外还有工业界的可能性,既然寻求高校教职处于疯狂内卷赛道,那也可以选择和业界联系更紧密的方向。生物博士也可以抬起头来,除了转行以外,坚守在自己最初选择的行业也可以有不错的回报。
以前在知乎看到过另一个关于生物专业的高赞回答,说不要让时代的悲剧成为自己的悲剧。但我反而觉得对于生物人来说,现在真的是最好的时代了,至少比21世纪前20年要好,因为资本已经大量涌入,起飞趋势就在那里。波士顿两千家生物初创公司就摆在那。有同学说美国产业发展不错,国内毫无起色,那我可以透露一下,前一阵子齐鲁制药的猎头都联系我要我帮忙去做创新药。我是有些意外的,看来因为集采的缘故,仿制药的利润被压到很低,仿制药巨头都要开始做创新药了。这对生物人意味着新的市场需求,绝对是利好。当然行业起飞也不意味着每个生物人都能起飞,你要努力做的是选对方向如何让时代的幸运,成为自己的幸运。
—————————————————分割线
看到评论有同学说一个学科好不好关键要看普通人,光看前10%没有任何意义,生物专业本科毕业就是难找工作,收入也很少。所以现阶段生物专业还是难逃其天坑的本质。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我自己属于那10%,我的选择很多,去大学做科研也可以,但是我就是想做创新药。因为只有把产业做起来,后面90%的从业人员才能待遇更好。生物初创公司的氛围和富士康是完全两码事,一是资金至少在短期内比较充足,二是需要员工的投入和热爱,也需要团队组成的稳定性,而不是为了压低成本最大限度的压榨员工剩余价值。所以生物初创公司往往非常注重团建,本科生硕士生的待遇反而不错。只有把创新药做好,让资本尝到甜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让更多资本涌入,建立更多初创公司,甚至公司之间彼此挖人,这样博士也好,硕士本科也好,大家待遇才能共同提高。我尽量保持自己观点的中立客观,我从来没有否认生物专业存在的问题,但是我相信上知乎的朋友至少有一部分还是热爱这个学科的,也有能力能做到行业前10%,除了独善其身外,只有多多考虑广大从业人员的待遇,才能让学科有可持续发展。
因为这篇文章热度还不错,所以我会持续更新,回答评论区里我觉得还不错的问题。有同学说目前高校的博导们出于评审的压力,更注重文章的影响因子,而不是产研结合,所以自己在做的东西和工业界有一定相关性但又不完全吻合,那么这种情况如何进工业界呢?我想稍微谈谈我理解的工业界招人的标准吧。虽然只是我个人的标准,但是相信有一定的普适性。工业界招人关键词,技能包,文章,人脉。招人最好的情况是招之即来,来之即用,如果要花长时间培训才能上岗,那是不划算的,所以我一再强调研究方向,点亮正确的技能包很重要。文章也很重要,博士毕业了,文章多少该有些的,文章不必要好到可以拿到高校教职的程度,但如果文章产量和质量高,也能证明你对学业的态度,也可以类推到你对将来工作的态度,也可以证明你对技能包的掌握没有问题,也表明你的潜力在此。再说说人脉,如果你导师认识公司管理层或者你的师兄师姐就在这个公司工作且愿意推荐你,肯定加分。这三个关键词,工业界不同人可能排序不同,但我心中的排序是技能包大于文章大于人脉。如果某位求职候选人技能包并未完全吻合,但是文章特别好,我也会考虑。如果是硕士本科求职,那文章就不重要,基本也没啥人脉,那就纯看技能包,以及面试时的表现了。
—————————————2023分割线在此
好久没有更新了。最近经历了很多,想再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还是本着事实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吧。最近半年,美国高科技行业逐渐步入寒冬,硅谷高科技公司比如facebook和google裁员数以万计。由于美联储加息,市场上的热钱也明显少了,很多药厂和生物科技初创公司也开始裁员,今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啊。我自己工作的公司刚刚也经历了并购重组,重组之后是必有裁员,虽然作为技术骨干,自己的职位得以保留,而且收购完成后自己的多年积攒的股权也终于可以变现了,但是看着平日一起奋斗的团队成员离开,心里还是很不是滋味。据我所知,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疫情以后持续了两年左右的,国内生物科技领域投资高热度也是下降得厉害。这当然有去泡沫化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和中美两国的经济大形势有关,胳膊拧不过大腿啊。最后我想反思一下自己以前的观点。首先,常常说万事不决就转行计算机专业,以前我也比较支持这个观点,但现在这个公式似乎不灵了,如今IT行业也裁员,优先裁的就是半路出家,转行过去且新加入的员工,转计算机不是不行,但是要谨慎,要思考性价比。其次,我以前核心观点是,生物专业要想混出来,要读到博士,且要选择和工业界结合紧密的热门方向。这个观点我保持不变,但是我必须指出热门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最近半年,癌症治疗热度保持都还不错,但是明显细胞治疗方法的CAR-T, CAR-NK在降温,反而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慢慢火起来了。最后我希望美国也好,中国也好,只有宏观经济蓬勃发展,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的就业才会容易,拭目以待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