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043|回复: 5

生物信息学的出路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 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 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现在吹生信的几种人,浅作一个劝退:

(1)在读的医学生。


他们眼中,生信在医院是kuku水文章的作用,容易通过科研服务副业搞钱,甚至进入比临床轻松的科研岗。
实际上:代做是灰色产业现在查得厉害。其次,医院只需引进少量生信教授/工程师长期合作就满足需求。然后,网上生信开源傻瓜工具和教程那么多,生信技能不稀缺,产品卖不出价。
生信我写过很多了——存在意义为工具人,脱离科研圈后没有市场认可。临床专业壁垒使得转行能去医药企、大健康产业;而生信没啥exit。(医学生要有自信!

(2)纯生物学子。

生信是生物脱坑的选择,仅仅是因为“不需要做湿实验”这个特性而已(不是谁都能成功转码)。是脱坑手段,不是目的。
再对比2024年两者在生物医药公司的就业。湿实验的岗位显然多多了,工作节奏相对更休闲可控;并且随着普遍降薪,实验技术工和生信工程师更拉不开多少薪资差距。

(3)毕业太久脱离市场

就如今的行情下行速度来看,一两年前找工作的感受和今年都会有很大偏差,更何况是五年十年前毕业的人?
每次和一些前辈聊都感慨,他们对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比我乐观很多。说“你这个背景怎么可能进不了xx公司?当时二本/零实习/专业无关都能进。”
三年前的生物医药,毕业生薪资和股票基金一度起飞过,但2024年已经谷底了,一切乐观估计都应该得到修正。

(4)对行业认识不充分


传说中的高薪案例,是生信的人转码、转互联网、科服牛马加班的结果。不是因为生信的技术和知识本身多么有价值,而是转入的这些行业、岗位以及乙方本来就(因为累)给出高薪。
那么,还有没有可能说,生信可以碰瓷赶上未来产业的风口?什么“生物医学大数据”、“医疗人工智能”、“CADD”、“ai4science”听着挺酷的,投资也回暖了。
看着初创公司的招聘,要的是计算机、人工智能、数学统计以及计算生物学背景。生信不具备对口的专业和技术,也不是创业大牛组的phd。只好灰溜溜回各种生物医学的课题组继续做科研,水文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 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2023、2024年来看,工业届生物信息的出路感觉不太乐观:
偶尔刷BOSS、猎聘等软件,工资设置2W、3W以上,几乎没有岗位在招人;
之前添加的猎头都转行了;
之前分享生物信息的自媒体开始水生物信息裁员的水文-这种现象之前很少见;
上海这边几家专注早筛的大生信公司,生信岗位几乎都是对半砍;
听到了降薪普调取消、降薪的消息。

个人感觉挺迷茫的!
一直比较好奇,行情这么差,2023、2024生信相关的毕业生都找到了什么样的公司。
吐槽一下,更多干货+ @pythonic生物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 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勉强与生信沾边的资深(并不)人士
我来给题主把水搅得更浑一点
各位请轻拍~

首先
我是搞云计算的
众所众知(并不*2)
我们这个行业属于特殊行业(???)
哪里特殊呢?
别的行业都是被吹上天的
我们云计算本来就在天上(大雾)

之前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
很多行业都跟我们搞在了一起
生物——确切说是生信
也跟我们搞得那是水深火热

比如说
你在实验室里做虚拟筛选
实验室的计算资源不多
一般也就采样百万个分子
多了搞不了

某天
你的导师搞了个大新闻(划掉)
还申请到了一堆超算资源
一下子就筛了好几千万个分子

你乐得不行
表示鸟枪换炮
导师问你乐啥
你说从没见过这么多分子
真开心啊真开心
导师接着问
你晓得我们其实有多少有机分子可以筛吗?

你如实回答
不晓得

导师说
记住了
以后要考——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个。

别数了
60个0
鸟枪换炮?
换核武器都打不出伤害

你问
还有希望吗?
导师抬头
说——
希望在上面

你望着导师头顶稀疏的头发
满腹疑虑又不敢问

确切地说
希望真的在上面
希望就是——



比如疫情期间
全球都在不计成本地开发疫苗或特效药
不计成本的意思是
老子有钱!

这句话灰常有用
毕竟新药开发动不动就是几十亿美刀+几十年下去了
现在上面说了
老子有钱
研发费用随便加几个零
麻溜滚去干活!
这时候你该怎么做?

对于生信来说
能做的事情就很多了
还是说虚拟筛选
最近
哈佛大学医学院
在《Nature》上发了论文
说他们搞了一个叫做VirtualFlow的药物发现平台
可以在云端整合海量CPU
对超大规模的化合物库进行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
从而全面提升药物发现效率
作者说
根据他们选定的条件
一个CPU上筛选10亿种化合物
每个配体平均对接时间为15秒
全部筛完大概要475年
要到他们孙子的好几次方才能看到结果

而他们用这个平台
调用16万CPU对接10亿分子仅用了15小时
1万个CPU需要两周
就不劳驾自己后代了

关于这个平台的详情可戳:
速石科技 fastone:15小时虚拟筛选10亿分子,《Nature》+HMS验证云端新药研发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 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在北美做生信和计算生物学的PHD。目前北美各大药厂,CRO,生物科技公司对于生信分析需求越来越大。生物数据量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比如单细胞技术,一直再成几何倍数的增加。我之前在剑桥大学Sainsbury lab的时间发现很多老外都已经开始从湿实验,转到生信或者计算。根据我自己的经历和对周围人的了解。总体而言就以下一些对口出路:

生物信息学家: 在研究机构、大学、医疗机构、制药公司等地工作,负责分析和解释大规模生物数据,搭建分析流程,进行统计,数学模型的构建。

研究员/教授: 机构或者科研院所做研究,现在一般都都是需要博士毕业后,做一定时间的博后,有比较好的学术文章发表。

药物研发科学家: 在药物开发领域,生信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药物靶点、分析分子相互作用,预测药物代谢途径等。这些都在药物设计、筛选和优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临床生物信息学家/统计分析师: CRO/CDMO 公司特别需要,国内比如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等等,北美,欧洲就更多了。

数据科学家/分析师: 生物信息学家具备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应用数据分析技术的能力,如果你具备tier2甚至tier1级别的生信分析能力,扎实的代码能力,超群的数学,统计,建模基础,对现在比较流行的各种机器学习模型搭建很熟悉,完全是可以去做数据科学家,或者是把能力平移到其他和计算机相关的岗位,我们组就有人去hedge fund专门搭建金融模型。

教育和培训: 生物信息学专业人士还可以在教育机构或培训机构担任教职,培养未来的生物信息学人才。

科学传媒与科学写作: 了解生物学和信息学的结合,生物信息学家也可以在科学传媒领域从事科学写作、科普宣传等工作。

创业与科技企业: 一些生物信息学专业人士可能选择创办自己的公司,开发生物信息学相关的工具、软件或服务,以满足科研、医疗和药物开发等领域的需求。比如之前最早创立华大基因的一批人,很多都是之前北大生科院做生信的本科生,研究生。
大家可以通过我主页文章了解和学习申请,择业,以及计算生物学和数学知识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 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Hi同学你好,
首先要确定一下你的“生物信息学”主要指得是通过已有的算法和统计方法来分析生物学数据这个方向,而不是“计算生物学”(软件算法开发)。这两个不太算一个赛道。这个概念我在别的回答里面提到过
目前主要的出路有几个方向:

  • 科研向:在高校、医院和工业界做研究,都是科研向,主要对你的生物学理解以及科学研究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这个的好处就是越老越吃香,积累越多越无可替代
  • 工程向:主要是做流程搭建、数据生产等工作,偏IT,目前国内的技术比较落后,天花板不高,转IT也比较困难
  • 数据分析向:主要是通过R、Python等工具来分析已经生产出来的数据,在国外可能做统计模型多一些,国内的部分岗位可能会沦为画图岗;如果知识技能扎实的话,可以转型做其他行业的数据分析
主要的话还是看个人,2和3有可能转行到IT或者是数据分析/数据开发领域,但是你要比较优秀才可以。我同事里去华尔街和从华尔街回来的人都有。跟传统生物学行业比较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注意一点,生产力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云原生和人工智能工具)对2和3的冲击最大。用一下ChatGPT Code Interpretor感受一下吧。10x提升效率意味着原则上9个人可以失去工作
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